南怀瑾《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南怀瑾关于打坐的叙述可以更进一步解决大部分打坐者“走火入魔”的问题。
静坐的“求静”,很多书籍关于静坐之后冒出来的想法、感觉、幻觉都是以随遇而安来处理。但什么叫随遇而安?有的书籍说“你的感觉不是你的,你是另一个人,你只需要以旁观者观察此时产生的任何想法、情绪、意念。”这是我初学打坐好奇打坐冥想究竟是什么的时候,这确实是一种方法,但会让人分裂,对于我来说,保持长期时间的旁观者态度太难,我的感觉就是我的感觉,我就是对我的任何感知感觉意识产生认同,那种期望自己不对自己产生情绪上的认同而只有简简单单可进可退的意识会不自觉的让我把自己的各种情感体验给否定掉,甚至伤害自己的生理,只因为很多感受需要强迫性解决。
第二类随遇而安的说法则是:“你的感觉是你的,不要有任何或过多的否定,能静下来成为第三者意识的观察就维持,不能就投入进去去观察,但你不必沮丧,因为当你意识到自己没有以第三者意识观察自己的时候,你已经进步了。”用这个观念修行静坐冥想,我再也不需要太过否定自己,强迫自己的感受,但是,放纵嘛...众所周知,冥想是会对精神气有可观的提升感,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接下来就是南怀瑾的说法了:“念如尘,希望它静下来最好的做法就是什么都不做,求静不求,便为静。”其实有了前两类这一过程的积淀,再加上能把自己所有的意念看成尘埃,静静观想等待,就算是在意念最强烈逼的你行动之时,无论是强迫性的克制回去或是直接打断自己的冥想静观做自己任何能将所思所想所追求的感官体感最大化的行动,都能将这种强烈的感觉看成阳光透射一屋子漫天飞舞的尘埃,明白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静静等待,足矣。
也不知道懂了南怀瑾这一类之后,能不能让我把所有意念波动范围,都挪在可控观识范围内。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的介绍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是200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南怀瑾。该书主要介绍了“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南怀瑾)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E2W0glTbZlaXVCvYATdFEw 提取码: yejd书名: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作者:南怀瑾豆瓣评分:8.4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02-6页数:194内容简介:这本书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与要点,静坐中体内气机的反应,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内丹静坐法,打通任督脉、奇经八脉的方法,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功,以及《太极炼丹秘法》、《菩提道次第论》著作中的修炼法等。作者简介: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今翁垟街道地团社区桥头村)。谱名南常泰,祖上世代居住在柳市南宅殿后村,其父在地团叶经商搬迁至地团叶。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中国当代国学大师之一。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抗日战争中,投笔从戎,跃马西南,筹边屯垦。返蜀后,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旋即潜心佛典,遁迹峨嵋大坪寺,阅藏三年。后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赴台湾后,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及其他大学、研究所等教授。1960年,胡适读了《楞严大义今释》,表示赞许。1966年,南怀瑾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邀请下,到台湾三军各驻地巡回演讲。《论语别裁》1976年出版,香港、新加坡也争相翻印。在港、台及居美时期,曾创办东西方文化精华协会总会、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维吉尼亚州东西方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一直关心家乡建设,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捐资救患,并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等。又将乐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为老幼文康中心,且为厦门南普陀寺修建禅堂,倡建金温铁路,作出巨大贡献,众所皆知。生平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出版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及佛、道两家数十种著作,又经英、法、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多种语言翻译流通。其门生博士,自出巨资,用其名义在国内创立光华奖学基金会,资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学,嘉惠研究师生等举。一生行迹奇特,常情莫测,有禅学大师、国学大师、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等种种称誉,今人犹不尽识其详者。近年为重续中华断层文化心愿,致力提倡幼少儿童智力开发,推动读经及中、英、算并重之工作。又因国内学者之促,为黄河断流、南北调水事,倡立“参天水利资源工程研考会”,作科研工作之先声,不辞劳瘁,不避讥嫌云云。南怀瑾非常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反对五四运动,认为五四运动“打到孔家店”是偏激、片面、盲目的,并未真正理解儒家学说(本观点南怀瑾所著书《论语别裁》中有详细介绍),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南怀瑾先生认为中国能历数朝甚至外来统治仍不亡,乃是中国文化不亡所致。 故近几年来大力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希望能将读中国古书的基础往下扎根, 以挽回目前中国人几乎对中国自身文化毫无认识的大断层。 惟其儿童读经运动,以推动“中、英、算”三者并进,非独厚中国国学也。 而所注重之读经部分,又以四书五经为主,尤以四书为重, 冀能为中国孕育出经世济民之材,而非诗词歌赋之材也。国学大师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于苏州太湖大学堂安详的与世长辞,享年95岁。温家宝在唁电中说:“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