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中条山会战

时间:2025-02-18 16:12:00 编辑:阿旭

揭秘中条山战役是怎么失败的

  中条山战役是 抗日战争 期间国民党在山西与日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会战,国军当时投入了二十六万大军,那么中山条战役是怎么失败的呢?
  中条山战役失败的原因
  导致我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日军的全力以赴,将华北大部分兵力都投入到中条山战场,而我军缺乏清醒。日军很看重这次战役,拿出超过七个师团的主力部队来决战,日军对此次战役志在必得,他们想通过此战打开山西的门户,然后侵占整个富饶的山西。当时日军的战力远远超过国军,国军本来就很难抵抗日军的攻击,而蒋介石还抽出十万兵力去抵制共产党,使应战的兵力更加不足。那么中条山战役是怎么失败的呢?

  还有一个原因是国军战前没有准备充分,仓促应战,国军上层领导同样战前思想准备不足,犯了轻视敌人的错误,两军对垒时我军领导指挥不当。而日军在战前就在当地就进行了山地战演习,进行强化训练,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我军粮食都没有储备充足,原因是当时负责督粮的人员之中出现了敌人的奸细。这就是中条山战役是怎么失败的答案了,当时日军兵精粮足。在国军断粮之后,日军果断的按照计划,进攻和穿插包围,国军进退失策,指挥相当的混乱,没有像样的作战计划,很快就失去了统一指挥,导致了国军惨败,中条山阵地失守。
  中条山战役伤亡人数统计
  中条山战役日军与我军伤亡最终以1:12这种令人乍舌的比例结束。

  日军在战役中很好的依据中条山的地形部署了作战计划。队分散到三面,分别从东西北面三个方向一起进军。日军将主攻方向放在西线,势如破竹,国民党军的许多优秀将领均在此次战役中牺牲。中条山战役伤亡的数据根据日方统计,死亡的国民军人数有42000人,被俘的国民军则多达35000人。但日军方面的情况仅有673人死亡,2292人受伤。蒋介石在战败后感叹此战是中国抗战最大之耻辱。

  中条山战役伤亡之惨烈堪比南京大屠杀。日军在五月七日从三面大举进攻防守的国民军,鲜血遍染中条山的土地,十八万国民党军被日军围困,物资匮乏、弹尽粮绝,伤亡惨重。第三军师长唐淮源带领部队支援遭重创的第五军指挥部,在温峪受到日军南北夹击,在温峪安桥豁仅够一人通过的沟渠里被日军伏击,第三军的士兵如刀俎上的鱼肉任日军宰割,尸体填满了沟渠,鲜血如小溪般在沟渠里流淌。军长唐淮源自杀殉国。师长寸性在身体中八枪后,仍指挥作战,13日在日军轰炸中失去右腿,见大势已去便饮弹自尽。在补给中断支援中断和日军猛烈的炮击、飞机轰炸下,国民军伤亡惨重,节节败退,数万名将士在战役中惨死,令人扼腕。以上便是中条山战役伤亡介绍。
  中条山战役烈士名单介绍
  中条山战役发生在抗日时期,日军窥视我国山西国土,对我军发起攻击,这次战役由于国军战前准备不足,战士们没有较强的作战意识,导致这次战役进行七天后,以国军惨败告终。

  在这次战役中国军有很多将士为国捐躯,在中条山战役烈士名单中记载,中条山战役是由军长唐淮源担任总指挥,当国军在日军攻击下溃逃时,唐淮源却还坚守阵地、奋勇杀敌。唐淮源最终在中条山战役中被日军包围,不愿被俘虏,开枪自杀,享年五十五岁。中条山战役烈士名单中还突出记载一位勇士王雅斋,那时他是第三军连长,在日军用大炮攻打国军的时候,王雅斋带着五六个人仍旧坚守在阵地上,没有一丝的懈怠。最后日军对他们进行了围剿,王雅斋为国捐躯。

  中条山战役烈士名单有太多太多悲壮殉国的勇士,其中还包括唐淮源的小师弟寸性奇,在唐淮源殉国的第二天,寸性奇也陷入了日军重围,寸性奇知道唐淮源殉国的消息后,情绪悲痛,全身多处受伤,敌人用飞机、炮弹炸的寸性奇腿骨全部受伤,不能行走,最终悲壮殉国,享年四十六岁。通过中条山战役烈士名单记载的英雄 事迹 ,人们可以看到当时国军的战败并非是将士们不敢作战,相反国民革命军中许多将士都是一心为国,只可惜当时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华儿郎的鲜血,仍未能换回战斗的胜利。

猜你感 兴趣 :

1. 解放军抗日十大战役

2. 抗日战争有哪些主要战役

3. 抗日战争各大战役牺牲人数

4. 抗日战争三个阶段是什么

5. 关于铭记历史黑板报图片

6. 抗日战争歌曲三十首


中条山战役为什么惨败

1、日军全力决战,而中国军队对双方实力缺乏清醒的估计。中国军队在战前按蒋介石要求,甚至还抽调部队去反共,“中条山的铁柱子”第四集团军被调离,使中条山地区兵力反下降到十七八万人。2、战前日军准备认真充分,中国军队则仓促应战。日军为确保会战成功,对主力部队做了山地战的强化训练,并事先清扫周边为突出做好准备,中国军队连上层都思想准备不足,下层部队更是没有任何应战准备。扩展资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失守,中条山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对中方来说,占之,即可以此为根据地,瞰制豫北、晋南,屏蔽洛阳、潼关。进能扰乱敌后,牵制日军兵力;退可凭险据守,积极防御,配合整个抗日战场。就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所以,中条山地区被视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

中条山战役 (1941年-1941年)

中条山战役 (1941年-1941年) 中条山会战,1941年3月间中华民国军队在山西省范围内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1940年12月26日,日本东条英机陆相和杉山元总长在迅速解决对华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提出“不要单纯考虑南方,要确立以中国和北方问题为主的方针”。据此1941年1月30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提出“1941年度的作战,根据当前任务,大致确保现在的占领地区,尤其在夏秋季节须发挥综合战力,对敌施加重大压力。特别期待于在华北消灭山西南部国民政府中央军的一战。”此即中条山战役。伤亡: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据日方的统计资料,国民革命军“被俘约35000名,遗弃尸42000具,伤亡超过十万。日军损失计战死670名,负伤2292名”。在国民政府公布的材料中,“综合会战,计毙伤敌官兵9900名”,我军“共伤亡、中毒、失踪官兵达13751员名”。阵亡将军:第三军长唐淮源上将、第12师长少将寸性奇、第98军长中将武士敏、第70师长中将石作衡、205旅长少将徐积幛215旅长中将赵锡章。新27师长中将王竣新27师副师长梁希贤、新27师陈文杞少将参谋长(年29岁)及新编27师(17岁~20岁娃娃兵、女兵)全体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