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血是什么血型啊?
熊猫血,通常指的是Rh阴性血,这种血型十分罕见,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因此在民间被俗称为“熊猫血”,而在所有类型的Rh阴性血中,AB型的Rh阴性血最为罕见。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Rh血型系统直译中文名字为恒河猴血型系统),人类红细胞血型由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Rh阴性血也就是熊猫血与普通的Rh阳性血最大区别就在于红细胞有没有D抗元的存在,当一个人红细胞有D抗元存在时便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Rh血型系统主要包括有5种不同的抗原,分别称为C,c,D,E,e. 在5个抗原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因此临床上通常只检测D抗原,并将含D抗原的,称为Rh阳性。另外Rh阴性血在不同人种中诞生的概率也不同,白种人出现Rh阴性血的几率最高,大约能达到百分之十五左右。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一个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某些可遗传的糖蛋白及糖链构成的抗原决定的,截至目前,像这样的血型系统已经被发现有超过30种。其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便是由A、AB、B、O组成的ABO血型系统。而恒河猴血型系统则是已分类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之中最为复杂的一类。在亚洲,超过99.5%的人为RhD阳性,只有不到千分之五的人是RhD阴性,正是由于非常稀少,所以RhD阴性血才获得了“熊猫血”的称号。
比熊猫血更稀有的血型
比熊猫血更稀有的血型是A3亚血型。熊猫血还不是最稀有的血型,还有一种血型比他还珍贵,这种血型就是A3亚血型,一开始在国际上并没有这种血型的记载,后来还是我国的一位女士在孕检的时候,才偶然发现了这种血型。当初在南京有一位准妈妈,她为了确保肚里宝宝的安全就经常的去医院做检查,有一次医生在给她做检查的时候就发现她的血型有问题,和普通人的血型不相同。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医院就将她的血液取样,送到了江苏省的血液检查中心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后来经过专家的进一步研究和检测,他们就发现这位妈妈的血型发生了突变,她不是简单的ABO血型,她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氨基酸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位母亲的A抗原表达减弱,所以就产生了这种新的血液,然后这种血型就被收录到了国际基因库中。她的血型就被称为是A3亚血型,而这种血型也目前世界上最罕见的血型。亚血型的故事广东有一家人他的孩子去医院检测的时候就发现血型是B型,可是这家的父亲和母亲都是O型血,按照我们血型分析两个O型血的夫妻是根本不可能生出B型血的宝宝,所以因为这件事这家人还闹的很不愉快,丈夫还以为妻子出轨,可是妻子也很冤。后来经过医院的检查才发现,这家的男主人根本就不是O型血,而是非常特殊的B亚型血。因为现在的医院还没有对应的亚型血检验标准,所以有亚型血的人经常会被误判为O型血或者是AB型血,如果在医院检查发现自己的血型每次检测都会发生变化,那么你的血型很有可能就是亚型血,这样你就需要去大一点的血液中心去鉴定了。
稀有10大血型排名
世界十大稀有血型排名:一、A3亚型血型世界上仅此一例,属于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是由于新等位基因突变导致的新的A3亚型的等位基因,这一新发现已被国际基因库收录并公布(序列号为KX870187)。二、孟买血型(Hh血型)人群分布频率约0.001%,是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H抗原而对血液分型的人类血型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的基础。三、KELL血型群体分布频率约0.01%,是使用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又称为Coombs试验)检出的第1个血型,相应抗体是在一位姓Kell的产妇血清中发现的,故被称为抗-Kell,后来又检出了抗-K的对偶抗体抗-k。四、熊猫血型(RH阴性血)群体分布频率约0.01%,我们将红细胞表面存在RhD抗原的血称为RhD阳性血,反之则为RhD阴性血。在中国,仅有0.3%-0.4%的人是RhD阴性血,因其像大熊猫一样非常稀有,所以又被称为“熊猫血”。五、MNSSU血型群体分布频率约0.02%,在这种血型的红细胞上,没有A、B和H抗原,但在血清中却同时存在A、B和抗H三种抗体。六、P血型群体分布频率约0.03%,其基因座位于22号染色体的长臂上,包括P1、P2、P1k、P2k以及p五种表型,后三种非常罕见。在全球范围内,p型血的概率不足百万分之一,也是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七、DEIGO血型群体分布频率约0.1%,是一个关键的人类学标志,因为它证明了大约15000年前美洲人来自亚洲。在欧洲白种人、非洲人和澳洲土著人群中非常罕见,但在中国或日本人中的分布频率约为5%。八、LEWIS血型群体分布频率约0.1%,于1946被首次发现,它凝集了大约25%英国人的红细胞。同时Lewis系统也是特殊的,其抗原不是红细胞固有,而是Ⅰ型糖链抗原,是从血浆中被动地吸附到红细胞膜上。九、KIDD血型群体频率约0.3%,于1951被首次发现,也称为JK抗原,基因位点在18号染色体,其编码基因为JK(SLC14A1,溶质运载蛋白家族14成员1),有11个外显子,编码翻译产物是Kidd糖蛋白,或称尿素转运蛋白(UT-B),蛋白由389个氨基酸组成。十、DUFFY血型群体频率约为0.3%,于1950年在一名血友病患者上首次发现,这种血型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域-人群特点,特别是Fya和Fyb两种抗原均缺失的Fy(a-b-),在高加索人群中极其罕见,在东亚人群中基本没有,但在非洲裔人群中则为68%。
十大稀有血型
1、Rh阴性血型 Rh阴性血型就是我们常说的熊猫血型。型,即A型、B型、O型、AB型血各有RH阴性,这让RH阴性血变得更加珍贵和稀缺。其中AB型RH阴性血最少,RH阴性血者只能输同类型血,由于这类人非常稀少,紧急情况下寻找非常困难。Rh阴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0.3%,个别少数民族约为10%。在国外的一些民族中,黑种人Rh阴性血型约占4%,白种人Rh阴性血型约占15%。 2、P血型 P血型系统是ABO型血型系统之外的另一个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包括P1、P2、P1k、P2k以及p五种种表型。其中p血型是P血型系统一种罕见表型。有资料显示,在欧洲每百万人中有5.8例P血型,而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3、Lutheran血型 Lutheran是个复杂的血型系统,Lutheran抗原在人类细胞和各种组织广泛表达,存在于完整的膜糖蛋白与基质细胞粘附分子(CD239)上,与细胞内核纤蛋白结合具有粘附、受体、及信号传导作用。 4、MNSSU血型 MNSSU血型是一种稀有血型。在这种血型的红细胞上,没有A、B和H抗原,但在血清中却同时存在A、B和抗H三种抗体。稀有血型排名 血型稀有度排行 5、KELL血型 Kell血型是使用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又称为Coombs试验)检出的第1个血型,相应抗体是在一位姓Kell的产妇血清中发现的,故被称为抗-Kell,后来又检出了抗-K的对偶抗体抗-k。K和k抗原均表现为显性遗传,因此具有KK、Kk、kk、和K-k-4种表型。 6、KIDD血型 1951年Allen在一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母亲血清中发现一新的抗体,称抗-Jka,检出相应的Jka抗原。该母亲姓Kidd,故被称为Kidd 血型。在不同种族中,Kidd血型分布有一定差异。白种人和黑人中Jka基因频率较高,Jk基因几乎不存在。东方人中Jkb基因一般高于Jka。 7、DEIGO血型 Diego在1955年被发现,它因第一个产生抗新血型系统抗原的病人而命名,这个病人生下了一个患有新生儿溶血病的婴儿,在其血清中发现了一种抗体(现称为anti-Dia),这种抗体可以在怀孕期间通过胎盘屏障攻击胎儿(表达Dia抗原)的红细胞在1967,第二个diego抗原(Dib)被发现,直到1995其他的diego抗原相继被发现。 8、LEWIS血型 Lewis血型系统又是一种不同于ABO血型系统的血型系统。 Lewis血型一种存在于唾液与血浆中的可溶性抗原,红细胞获得Lewis表型是通过从血浆吸附Lewis物质于红细胞上。红细胞Lewis表型受ABH分泌状态影响,虽然Lewis基因和分泌基因是独立遗传的;遗传Le基因的人,如果为非分泌者(sese),则红细胞表型为Le(a+b-),如果为分泌者(Sese或SeSe),则表型为Le(a-b+)(Grubb 1951)(Ceppellini 1955)。稀有血型排名 血型稀有度排行 9、DUFFY血型 DUFFY血型是一种临床输血、肿瘤的发生与转移、HIV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间日疟原虫、新生儿溶血病及疾病诊断相关的重要血型系统。 10、孟买血型 孟买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H抗原而对血液分型的人类血型系统。 孟买型血型最早于1952年在印度孟买市发现,在我国极其稀有,有这种血型的人在全国所占的比率仅为十几万分之一,国内仅有约30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