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中山大学

时间:2025-03-01 11:36:33 编辑:阿旭

中山大学校训的解读

校训的解读:博学”是讲做学问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审问”,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慎思”,问过以后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明辩”,不辩的话,则“博学”的东西就会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笃行”就是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中山大学校训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11月11日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提写的。校训词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实际上以中庸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为指导原则,使封建时代读书人不违背封建宗旨,成为封建主义的接班人。
明末清初,随着社会的变动,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展传统《中庸》思想,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把做学问与立志结合起来,所以对“博学”做出新的阐发:“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顾炎武所指的“文”,已不是纯粹古代的经书文章,而是包括一切天下国家大事。他所指的“耻”,不是指个人荣辱,而是指全体人民的荣辱。博学的指导思想从个人自身修养扩大到“当务之事”的社会大事,所以他作出学、问、思与立志的统一。顾炎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爱国主义者,故他对传统教育能按照新形势需要而做出新释。

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四年,他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为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可以说是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首先,孙中山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五者作为有机统一体给予新释,他所指的“博学”是指学生要学习“古近中外的知识”,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乃至社会实践,更值得重视的是,孙中山的“博学”而识,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志向而又有广大文化知识的人才。
其次,孙中山反对死读书的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他告诫青年,学、问、思、辨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学科学、发展科学,首要在于要明白任何科学的创造发明,不是靠书本知识,而是由于科学家长期考察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可见孙中山的问、思、辨,是指人的学习认识方法,把“观察”和“判断”这两种近代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方法上,这显然也是创新的方法。
第三,孙中山把古代“笃行”发展为社会实践。
孙中山认为创办教育、是为了造就建设人才。广东不只要有一个岭南大学,而且必须要有“几十个岭南大学,中国必须要有几百个岭南大学,造成几十万几百万大学生”,但是学生学业成就之后,要“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变成富强”。这是学生的责任,到社会去发展聪明才智,这学与行,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由此可见,孙中山把造就振兴中华置于自己肩上的人才学校,作为“好学校”: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为社会服务崇高理想的人,育的是合格人才,这对于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启示的意义。

第一,学校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学校教育的方向,孙中山强调为革命造就人才,我们今天应给予继承和发展。
第二,学校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孙中山强调学生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不要把学生造就成新的欺负人民的新贵,这表明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科学地发展学、问、思、辨和行的教育认识规律,孙中山强调在立大志的前提下发挥学、问、思、辨和行五者的辨证关系,表达了对教育认识规律的合理性,今天我们要坚持的是,在坚持教育基本路线前提下必须坚持广博的学识,独立的思考,分辨正确与谬误,批判抵制社会和国际的错误思潮,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
在社会主义开放与改革新时期继承和发展孙中山的教育遗训,是时代赋予我们新任务。


中山大学校训是什么?

中山大学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 年11月11日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提写的。中山大学坚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出自: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三个校区哪个最好

中山大学三个校区南校最好。南校区风景是其中最美的。南校园(康乐园):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原岭南大学校址),占地1.208平方公里。南校区: 院系设置: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雅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通识教育部)。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逸仙学院、体育部。 每个学校的老校区本部都是最好的,几十年的发展远非几年的新校区可比。中山大学南校园:中山大学南校园位于海珠区内,珠江江畔,旧称中山大学南校区,所在地亦称康乐园,是原岭南大学的校园。康乐园内,有一批建于清末民初的建筑物。2002年8月,广东省文化厅批准将这批建筑物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华南地区首家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学校园。学校对这批有着悠久历史、建筑风格独特、文化积淀厚重的建筑物极为重视,计划投入巨资分期分批对58座建筑文物进行高标准维修,以加强对建筑文物的保护,维护校园的传统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康乐园与北大的未名湖、武大的珞珈山并称三大中国大学最美丽景观。

中山大学几个校区区别

中山大学分为:广州校区、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三个校区。 广州校区又有南北东三个校园。广州校区是中山大学最老的校区,其中中山大学的牌坊就在北校园。广州校区地处市区,购物交通都很方便,在广州校区附近也有大学,会经常展开合作,学习氛围浓厚,学风良好。珠海校区的风景最好,一眼就能看到珠港澳大桥,学校群楼面向大海。但珠海校区缺乏文化气息,地理位置也不优越,地处偏郊区,交通不便。深圳校区正在筹备中,具体情况不知道怎么样,不过想来不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