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襄王魏嗣是明君吗
魏襄王魏嗣是明君。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后称梁惠王,战国时魏国第3任国君。惠王九年从安邑迁都大梁,从此魏亦称梁,曾开凿鸿沟,从圃田泽引水溉田,开创选拔武卒,筑长城于西边。
魏惠王是有史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在开封定都的国君,对开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他所修筑的大梁坚城,奠定了今日开封城的基础;他所开凿人工运河鸿沟,使开封城四周水道畅达,景象万千,颇具名都气象。时至今日,开封仍以多水而著称于世,享有“北方水城”的美誉。他还破秦孝公于栎阳,正式称王。
魏襄王魏嗣是明君吗
魏襄王魏嗣是明君。魏襄王(不详―公元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公元前318年即位为君,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其子魏昭王即位。魏襄王主要事迹:魏襄王元年(公元前318年),五国联合攻秦,没有胜利就撤兵了。魏襄王二年(公元前317年),齐军在关津打败魏军。魏襄王五年(公元前314年),秦派樗里子攻取魏国的曲沃,并在案门赶跑犀首(公孙衍)。魏襄王六年(公元前313年),秦派人来魏国立魏公子遬为太子,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魏襄王七年(公元前312年),魏军进攻齐国。与秦国一起征讨燕国。魏襄王八年(公元前311年),魏军进攻卫国,攻下两座城。卫国国君非常忧虑。魏襄王九年(公元前310年),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张仪、魏章相魏。魏襄王十一年(公元前308年),魏襄王与秦武王赢荡在应城相会。魏襄王十二年(公元前307年),魏太子到秦国朝拜。秦国来进攻魏国的皮氏,没有攻克就撤兵。魏襄王十四年(公元前305年),秦国把秦武王王后送回魏国。魏襄王十六年(公元前303年),秦军攻下魏国城池。魏襄王十七年(公元前302年),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秦国把城池还给魏国。魏襄王十八年(公元前301年),魏国与秦国联合攻打楚国。魏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96年),秦国归还魏国地,与魏讲和。
历史的意义
历史从字面上看的意思是发生过的事情,通过文字记载的方式记录下来,使得后人可以对此有所了解。
我认为:
历史的存在可以让我们知晓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在出现相似情况时可以进行参考,使得我们少走弯路;
可以让我们从中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可以给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上的支持,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人们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面对困难时众志成城;
可以坚定我们的目标,在对未来彷徨与不确定时增强信心,确保不会迷失自己的道路;
可以从中汲取知识,更加从容地面对挑战。
历史主要起的是参考作用,他的作用是无形的,究竟是助益还是阻碍要看是被如何理解如何使用。在我看来,逃避历史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出于维护和谐的需要,可以是出于维护政权的需要,也可以是为了通过行为来获取更高的利益或是其他理由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