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迪南德·舍纳尔的生平
西线舍纳尔和他的山地步兵团在波兰战役中表现出色,特别是指挥第98和第99山地步兵团在9月12日突击利沃夫,并以少量兵力成功防御了利沃夫以东波军的攻击,也因此军阶升到上校。德军不久后开辟了西线战线,舍纳尔担任了新成立的第6山地步兵师师长,负责自莱茵河对面的弗格森山(Vogesen)向东部突击。法国战役结束后,舍纳尔本来要参加海狮计划入侵英国的行动,却因为德国不列颠空战的失败而作罢。1940年8月,舍纳尔晋升少将,接着在1941年率领第6山地步兵师在巴尔干战区参与对希腊和英国军队的进攻,突破了希腊的梅塔克萨斯防线(Metaxas Line)。1941年4月20日,舍纳尔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4月27日,他的前锋部队在希腊奥林帕斯山和卫城升起德国军旗,为德军第一个在该地区占领的师。东线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开辟了东线战场。在秋季时,舍纳尔与他的山地步兵被派到摩尔曼斯克去接替艾德华·迪特尔(Eduard Dietl)的职务。舍纳尔这时指挥第19山地军于芬兰北部一带,负责攻击盟军经由大西洋到该港的商船,并保护佩琴加省附近的镍矿。在该区舍纳尔多次防守苏军优势兵力的进攻,并未使任何土地落入他手。舍纳尔于该处作战时总是在军队的正中央设置指挥所统筹,这段时间里他有句在部队里流行的标语:“就算是北极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德语:Arktis ist nichts !)”,以激励部队在北极地区的战斗士气。1942年2月28日晋升为中将;泽普当初在1942年12月到东部战场报到的时候,才只有18岁,是个机枪兵;在斯塔夫罗波尔之役中泽普不幸受伤,不过他在养伤期间还尝试掳获一把苏联狙击枪。最后他终于以狙击的方式击杀27人之后获选进入泽塔雷拉波(Seetaleralpe)接受狙击训练。 结训后陆军发配一把搭配放大6倍光学瞄准镜的K98狙击步枪给泽普;不过泽普宣称他一直都使用他亲自掳获的俄制狙击枪(很有可能是一把莫辛纳甘步枪),后来才改用己方的K98狙击步枪;至于华瑟制造的Gew 43步枪泽普也会视情形而定,用来执行任务。泽普在战斗中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会运用受训时所学到的技巧,将一把去除掉伞布的伞骨架加上树叶,然后将这把伞架在他面前,就变成了迷彩伪装的隐体。这样的隐体不仅轻便又可以在不用时收藏携带,并且几乎到处都可以使用。 5月15日,晋升为上将。 苏军反攻 1943年1月,舍纳尔成为纳粹党的一员。苏联红军开始反攻,德军开始撤退。1943年11月,舍纳尔负责指挥第20装甲军团,在前期舍纳尔一再率部击退苏军的进攻,但到了1944年1月,苏军突破第30军的防守,使得全军有被包围的危机,但他还是坚守一条3公里的撤退路线,全军逃过被围歼的命运。另外还有希特勒要求他坚守聂伯河东岸的桥头堡,但舍纳尔与其部属皆认为不可行,不惜违反命令撤出该处。1944年2月17日,舍纳尔的骑士铁十字勋章被加上了“橡叶”。舍纳尔在指挥在指挥罗马尼亚军团时,将其与德军防线连结起来,使扬·安东内斯库(罗马尼亚军事最高权力者)无法单独撤离自己的军队;同时也为了提高罗马尼亚人的士气,将其部队渗入德国指挥官、尽量给予完整的装备。他还曾下令,任何人放弃阵地均视为敌前逃亡,无条件处决;若苏军突破防线至后方,前线德军以最快速度补上缺口后,后方苏军仍持续挺进,后方士兵也就要受罚。相对的,任何士兵只要以火箭炮或装甲拳击毁苏军坦克,就有3星期的长假。舍纳尔还曾被派为陆军总司令部的“国家社会主义指挥部”主任,他与纳粹党的马丁·鲍曼发生激烈争吵,原因是鲍曼坚持使用党员担任军队指挥,而舍纳尔则反对,并在担任此职务14天后辞职。持续撤退 到了1944年3月,改指挥A集团军,5月则接替指挥南乌克兰集团军总司令。在苏联的攻势下,德国与罗马尼亚的军队被迫退至塞瓦斯托波尔附近,元首大本营认为即使克里米亚已沦陷,该处能够长时间把守。为了脱离被围歼的危机,舍纳尔赶紧说服希特勒撤出至黑海港口,但当希特勒答应时间已经太晚,德国/罗马尼亚第17军已蒙受严重损失,失去不少装备、场面混乱、多人聚集于港口等待撤出。1944年春末,舍纳尔指挥一系列防御作战,以稳定离罗马尼亚本土极近的天然防线—德涅斯特河。其后,被苏军以优势兵力突破防线,他发现第六军团面临被围歼的可能,再次向元首大本营请求撤退,却因为要考量罗马尼亚与土耳其(主要是不愿见到克里米亚重回苏军手中)两国的政治利益,遭到拒绝,舍纳尔为此飞往元首大本营见最高统帅部的一级上将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仍得到相同答复。舍纳尔再次违反命令,指挥第六军团撤离该处,于聂伯河南岸建立新防线。舍纳尔此举虽令敖德萨丢失了,但保留大部分人力与装备,且这条新防线持续防御到8月20日才被放弃。1944年7月,舍纳尔成为重新编制的北方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后来集结其残部,改名为库尔兰集团军(Courland))。他在赴任后知道德军无法阻止苏联的突破,下令位于里加-登纳堡防线以北的第16军团与那尔瓦战斗群(Narva)尽速脱离敌军,穿越里加走廊至库尔兰,放弃北波罗的海的城市。8月8日,舍纳尔的骑士勋章上再度加上“宝剑”。舍纳尔还曾不从希特勒“固守萨列马岛”的命令,将2万原本会被歼灭的德军秘密撤出。1945年1月1日,舍纳尔获得钻石橡叶配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但苏军于12日开始维斯瓦河-奥德河攻势,不但突破巴拉诺夫防线,还持以深入挺进。舍纳尔先在20日担任A集团军司令又被转任命为中央集团军总司令,而苏联发动接连的东普鲁士攻势,德军无法有效的防御,已无力抵抗苏军进攻德国本土。此时,德军与苏军的坦克数量比是一比七,步兵人数是一比十,炮兵是一比二十,飞机是一比四十,舍纳尔只得持续撤军以回避苏军强硬的攻势,降低其伤亡,将部队退至拉提包尔和科塞勒之间的奥德河,持续了20天的防御。苏军在进行完与舍纳尔军团的交战与西里西亚攻势后(为扫除进攻柏林时的侧翼威胁),消耗太多而暂停攻击,重新整顿军队。1945年2月25日,有一篇来自“自由德国”报纸的文章开始被印制成传单散发到各前线 ,内容主要是在扰乱德军的士气和对舍纳尔的指责,也成为战后西德媒体对舍纳尔评论的一个根据。 德国本土舍纳尔在战争后期帮助苏台德地区与西里西亚的难民撤离,自将被苏联占领的地区撤出约160万人。同时,他派遣许多士兵和国民突击队进行类似自杀式的攻击,以抵挡苏军,救出更多难民。舍纳尔成为纳粹高层最喜爱的军事将领,如纳粹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他1945年3月和4月的日记中,有很多夸奖舍纳尔的字句。 “元首还认为舍纳尔是我军最优秀的指挥官……舍纳尔令前方战线归于安定并使该处部队的士气回复。舍纳尔向元首报告了,为达此目的而使用了激烈的方法。在敌人面前逃跑的士兵他并没有宽恕,他将逃兵吊死在树上,在身上挂上牌子写道:‘我是一个逃兵,我没有保护德国妇女和儿童,因此被吊死。’这种方法显然非常有效,舍纳尔所指挥的士兵将会在前进阵亡之前清楚的认知到:往后方逃走下场将会是死。”– 约瑟夫·戈培尔的日记,1945年3月12日。 1945年4月5日,舍纳尔晋升为陆军元帅(但由于德国情势危及,希特勒没有替他制作元帅杖 ),4月30日被任命为德意志国防军陆军总司令与“阿尔卑斯山要塞”总司令。然而,此时以没有足够的士兵供舍纳尔指挥,他仅能作为一个名义上的集团军总司令,对纳粹德国最后战败的结局没有影响。舍纳尔在5月7日解散了他的部队和参谋人员,随后在午夜即动身离开。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在战后西德媒体和舍纳尔麾下士兵指出5月18日时舍纳尔抛弃柏林的部属,自己搭乘“鹳鸟式”飞机离开,而他是前往提罗尔会见古德里安,而古德里安早被盟军俘虏。其后舍纳尔也前往德军第一军团司令部向美军投降,美军不久后将他交给了苏军。对于他离开指挥集团军的原因,一说是因为他害怕落入苏联人手中,另一说则是他要前往指挥阿尔卑斯要塞,并以待命的身份整顿整个战线。 苏联监狱 舍纳尔后来被送至莫斯科附近的克拉斯诺哥尔斯克第27战俘营,短时间收留后舍纳尔被迫转移到各个地方,在卢比扬卡(Lubyanka)、弗索夫卡亚(Lefortsovkaya)被内务人民委员部拷问、在布提尔斯卡亚(Butyrskaya)被施以非人待遇,之后又因为舍纳尔早期随军队在德国西部扑灭共产党份子的纪录,以及“身为希特勒的爱将,在占领地指挥德国陆军,积极参与筹备对苏联的战争,违反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在1952年2月的军事委员会,苏联最高法院判处他25年监禁(原判50年)与强迫劳动,由于政治监狱中替其他犯人仗义执言,曾受到几次减粮的处罚,1953年到1954年的冬天也未领到冬服。后来减刑为18年。在舍纳尔的狱里服刑期间,多次拒绝了苏联要他加入自由德国国家委员会的建议。西德的报道 在他待在苏联战俘营时,西德当地多家媒体报道舍纳尔,1950年10月11日的英国“每日电讯报”曾报道说:“舍纳尔曾由北朝鲜写信,说他在北朝鲜军总司令部里充任顾问。”1952年6月20日的“卢比克电讯”(Lubecker Nachrichten)曾报道:“舍纳尔被派到苏俄某一步兵学校工作,在那里讲授攻击战术和军队指挥。”,又说“他确实被斯大林召见过”1952年5月10日的“回声周报”(Echo der Woche)曾报道:“舍纳尔元帅在近东担任苏联的间谍工作。”英国记者泰瑞(Antbony Terry)报道说:“依照苏联的情报资料,昔日的德国舍纳尔元帅现在指挥一个属于自己约有4万人的“阿拉伯别动队”,一切武器都是由昔日德意志国防军的仓库中取得的。”,其他还有“舍纳尔成为了苏联元帅,成为了东德人民军总监,舍纳尔其实已经不在人世”等报道,但这些报道大部分是由东德政府与莫斯科在背后发出,主要目的是为了激起西德民众反对德国再武装和使舍纳尔留在东德替其工作。东德 在1952年4月,舍纳尔的刑期被减为12年又6个月。舍纳尔自苏联战俘营获释,于1955年抵达东柏林后,受到苏联占领区红十字会会长路易(Ludwig)、德国社会统一党职员盖斯奈(Gessner)、苏联大使普什金(Puschkin)的代表、前国防军代表团的欢迎,在东柏林“约翰大饭店”上,前国防军的格哈德·费尔本(Gerhard Feyerabend)要求舍纳尔留在东德,并为当局工作,舍纳尔拒绝了。盖斯奈则说道:“你不要心存幻想!你要到西方去的话,一过边境就会被捕。否则我们也会运用我们的手段和力量,使你和你的孩子们无法生活下去。你在西方所希望的,你可以在这里从你每天所读的西德报纸上都知道了!”,12月他被移交给东德当局,直到1958年他才获准前往西德。西德法院回到西德的慕尼黑后,舍纳尔被当地法院起诉,指控他在1945年3月未经审判就处决了阿恩特(Arndt)上校,理由是他被发现醉倒于补给卡车车轮后。舍纳尔的律师是鲁道夫·爱斯坦瑙(Rudolf Aschenauer),后来爱斯坦瑙找出目击证人指出阿恩特并未遭到处决,而是被其他军官释放了,但此证言遭到非纳粹化的法院驳回重审的要求。另外舍纳尔还有被控两件意图谋杀:在1945年3月24日聂兹失守时,舍纳尔认为是该处指挥官—史培尔(Sparre)上校怠慢所致,要求处决该指挥官与其副手(但实际上是因为上校因心脏病送医而缺乏指挥才失守)。哥德哈德·海因里希和弗德里希·舒尔兹(Friedrich Schulz)与舍纳尔争论后取消了该命令,但舍纳尔又被判处4年半监禁并被剥夺退休金,舍纳尔在判决后说道:“我对我做的一切事情,都愿意完全负责。我已经为祖国效了命,并尽一切努力去固守阵线,以抵挡布尔什维克党徒们的突击……”他于1963年从兰茨贝格监狱(德语:Justizvollzugsanstalt Landsberg)被释放,并在慕尼黑默默无名地生活(虽有西德总统海因里希·吕布克给他部份的退休金,但仍曾到需要亲友接济的程度),直到1973年因心脏病去世,葬于密腾瓦德(Mittenwald)。60年代末,舍纳尔曾受到意大利历史学家马力欧·塞勒凡斯提(Mario Silvestri)访问他在一战的表现,而不是二战。
费迪南德·舍尔纳的轶事典故
1944年3月,舍尔纳获得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并调任陆军总司令部的“国家社会主义指挥部”主任这个后来遭到许多人非难的职务。实际上,他刚到任不久,就同国社党的书记长马丁·鲍曼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舍尔纳任该职14天后,就晋升成为一级上将,又升任成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总司令(该集团军群驻克里米亚、罗马尼亚及喀尔巴阡山地区)。可渭破格提拔,青云直上。舍尔纳上任后的第1个任务是把部队撤过德涅斯特河。正当德军准备放弃敖德萨时,突然遭到苏军猛烈的突击,德军在季利古尔河的防御被突破,预定的退却变得极为困难。舍尔纳当机立断,命令在德涅斯特河停止退却,马上进行防守作战。在他有效的指挥下,德军顶住了苏军的突然打击。有组织地完成了退却,最后一批部队还在退出敖德萨时,于4月9日,彻底破坏了一切重要军事设施。但是克里米亚德军第17集团军的退却却非常仓猝,在苏军的猛攻下。德军和罗马尼亚军队损失惨重。第17集团军在坚固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从4月15日开始并持续3个星期与苏军不断激战,苏军在强大航空兵和炮兵支援下,逐渐把顽抗的德军各师逼到旧堡垒线,5月7日夜间,苏军猛烈的强攻开始,直持续到第2日傍晚,突破了德军最后的抵抗,攻占了城市和港口,彻底歼灭了德军第17集团军,俘虏了10万人。接着苏军深入罗马尼亚境内,并进至匈牙利东部边界。舍尔纳将自己集团军群的新编第6、第8集团军及编进其中的罗马尼亚部队撤至多瑙河下游及巴尔干半岛的接近地,构筑了沿德涅斯特河下游并经雅西向喀尔巴阡山伸延的防线。他抓紧时间让部队进行十分需要的喘息和休整,把坦克师普遍撤到后方进行补充,对步兵的补充却只能是尽力而为,因为兵员极度缺乏,弹药通常只勉强够用。希特勒于5月中旬责成东线德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扼守所占领的地区”。7月,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约翰内斯·弗里斯纳上将同希特勒在撤退问题上发生了长时间争论,争论的结果,是舍尔纳与他互换了位置。这可能是在以前的战斗中,舍尔纳在希特勒的心目中留下了“中流砥柱”的好印象。这位前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官,手拿拐杖、身穿大裤腿裤子、常戴一副太阳镜指挥他纪律严明的部从作战,他以勇敢、果断成为德军中的传奇式人物,被希特勒赞扬为“果敢而不怕危机的指挥官”。舍尔纳新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后,希特勒给他的命令是:应在原来的阵地作战,直到南面新调来的兵力组成强大坦克集群。舍尔纳下属的两个集团军司令向他指出,勉强恢复的防御如没有坦克师,就抗不住俄国人的突击。实际上,坦克师的抽调一天天、一星期一星期地拖延下来,因为不断发生新的危机,这些危机没有坦克是无法对付的。面对只有22个疲惫和溃败中的德军师,却要对抗苏军100个装备精良的满员师;以1辆德国坦克对抗10辆苏军坦克,炮兵和弹药的比例悬殊更大的局面,舍尔纳决心仍然必须沿纳尔瓦河及在楚德湖地区扼守战线。这时,他收到“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的大批劝降信,但丝毫不为所动。可是其毗连西德维纳河的南翼部队,在苏军猛攻下不得不正向西北方向退却。7月27日,陶格夫匹尔斯失守,8月11日前该部队退到叶卡布皮尔斯、古尔贝内、佩齐雷、楚德湖一线。在西德维纳河以南,苏军利用在这里防守的德军弱点,向西北方向和西方实施深远突击。7月29日,苏军经包斯卡和叶尔加瓦进抵图库姆斯附近的里加湾,切断了北方集团军群向东普鲁士退却的道路。舍尔纳只能在西德维纳河以南留下的大登陆场掩护里加和自己集团军群的后方。在西北方向,苏军的先遣队已进至库尔谢奈、希奥利艾以西地区。情况严重,德陆军参谋总长古德里安立即重提了撤退北方集团军群的问题,但是遭到希特勒最激烈的反对。希特勒几天后要求立即再调一个坦克师经图库姆斯附近德军经过反突击打开的缺口驰援北方集团军群(早在这之前已根据他的命令空运了一个步兵师归舍尔纳调遣)。他宁可听任北方集团军群重新遭到合围,也不愿改变以坦克加强该集团军群的打算。而北方集团军群遭到合围的威胁在随后几日确实已越来越明显。在整个2月份,苏军在该集团军群东翼对其实施了最猛烈的进攻。尽管德军纳尔瓦战役集群同第18集团军在普斯科夫湖西岸的联系被苏军切断,该集群仍在舍尔纳的命令下扼守着纳尔瓦地峡。苏军经佩乔雷向沃鲁进攻,于8月14日夺取了沃鲁。几天后,他们强渡了连接普斯科夫湖与楚德湖的狭窄支流,并使这一突击与南面的包围相结合,开始从东面和南面威胁塔尔图。舍尔纳指挥所属部队进行了困难而又顽强的抵抗,直血战到月底,塔尔图才失守,随后这一方向上他就再也无能为力了。 苏军8月份在西德维纳河以北的里加方向,又对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实施了另一次突击。舍尔纳的防线在这里差不多是沿着整条叶卡布皮尔斯一古尔贝内铁路伸延。苏军在该地段中央的马多纳地域进行了几个星期的冲击,但被舍尔纳的抗击制止了。9月初,苏军准备着手突破里加以南的德军防御。舍尔纳为减轻苏军对在此防守的德军第16集团军的压力,指挥早巳组织好的德军坦克集群在叶尔加瓦以西突然对苏军进行了迅猛的反冲击,并取得了很大成功,将一部分苏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击溃。9月20日,希特勒把涅曼河与里加之间的作战指挥权全部交给了舍尔纳,并把坦克第3集团军也转隶给他。这样其实是把纳尔瓦以西整个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统统交给了舍尔纳的北方集团军群。舍尔纳似乎成了希特勒在东线作战中的救星,希特勒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在从芬兰战线得到了援兵后,又对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恢复了进攻(参见波罗的海沿岸战役)。9月15日,苏军突破了德军防御,开始从北翼沿芬兰湾推进。21日,攻克塔林,两日后攻克帕尔季斯基,使德军丧失了两个海军基地。另一部苏军兵力转向西南,24日进至里加湾东岸的派尔努。舍尔纳此时视察了德军接合部的情况,并同各指挥官商量之后决定放弃北波罗的海地区。但希特勒拒绝了舍尔纳的建议,并命令死守到最后一个人。舍尔纳亲自到最高统帅部陈述理由也无济于事。在前线处于紧急关头的时刻,他径自命令撤出了部队。当苏军夺取了哈普萨卢后,着手攻占达格岛、蒙岛和厄塞尔岛时,岛上两万多德军面临覆灭的命运,希特勒3次严词拒绝了舍尔纳放弃岛屿的请求。之后舍尔纳没有再去请求,毅然决定全部撤出这些部队。结果德军冒着苏军航空兵猛烈的突击而上船下海,虽被击沉了几艘运输船,毕竟大部分人员脱离了险境。10月10日,苏军一部进抵东普鲁士边界,另一部进抵波罗的海沿岸的小港帕兰加。于是,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终于被彻底切断。15日左右,经过激烈巷战,里加落入苏军手中(参见里加战役)。希特勒不断收到舍尔纳让他命令北方集团军群向东普鲁士退却的请求,舍尔纳还派他的参谋长到大本营向希特勒当面陈述请求的理由,但这都未能使希特勒定下应该定下的决心。他声称,他希望很快能改变形势,那时库尔兰集团(北方集团军群)将是他讨俄国人实施翼侧突击不可缺少的兵力。于是,该集团军群只好留在一个大基地内(该基地右面在利耶帕亚以南约30公里处与波罗的海毗连,左面与图库姆斯以北的里加湾相接,中央突出到马热伊基亚伊以东地域)。1945年1月,希特勒把维斯瓦河惨败的罪责都推到A集团军群司令官约瑟夫·哈尔佩上将身上,于是,舍尔纳又接任了哈尔佩的职务。他原来的职务由洛塔尔·伦杜利克上将继任。舍尔纳接受新的任命于1月20日开始指挥A集团军群后,他的A集团军群在1月25日改称中央集团军群(原中央集团军群改为北方集团军群。原北方集团军群改为库尔兰集团军群)。他面临的是苏军正向奥得河推进,其坦克部队已进抵布雷斯劳以东的旧德国边界。舍尔纳命令第17集团军在上西里西亚工业区与苏军展开了顽强的搏战,直到2月中旬,该集团军面临被围歼的威胁时,才被迫奉舍尔纳的命令撤到奥得河对岸。舍尔纳丢掉了上西里西亚工业区,也就丢掉了德国在武器装备方面支撑长时间继续作战的最后可能性。舍尔纳曾希望瓦尔特·内林将军和迪特里希·冯·绍肯将军指挥的德军两个军在布雷斯以北制止苏军经奥得河实施突击,命令这两个军清除苏军在施泰瑙附近的登陆场。他命令内林将军率部在奥得河西岸对苏军登陆场实施正面冲击,命令绍肯将军率部南下从后方冲击施泰瑙的苏军。但这两位将军拒绝执行命令,只是稍稍派部队试着攻击了一下苏军后就退过了奥得河西岸。舍尔纳的武器弹药极度缺乏,他向上提出了要求。但武器弹药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和交通部长代表多普米勒都对他说整个情况相当严重,明确告诉他局势已无可挽回。在苏军的猛攻下,德军在布里格与袼洛高间的奥得河防御终于在2月里崩溃。布雷斯劳和袼洛高遭到苏军合围,舍尔纳一边把逐渐开到的新锐兵力投入战斗和扼守奥珀伦,一边指挥集团军群缓慢向西南和向西退却。3月初,虽然德军在舍尔纳的率领下由格尔利茨地域向东实施了强力的反突击,但还是被苏军压迫到苏台德山脉,而且只能使用由捷克通到这里的一些小铁路支线维持军需。
德国投降后还在打的一场战役
舍尔纳在 所有战线的战事都已逐渐平息的局势下,仍不可思议地希望继续作战。他不想让自己所辖的各集团军无条件的投降苏联人,于是决定经过捷克向巴伐利亚作做“有秩序的撤退”。
1945年5月3日,他派纳茨梅尔乘飞机到弗伦斯堡,接受关于自己部队行动的指示。但此时德国的新任领导邓尼茨却表示: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实施退却。
大撤退直到5月7日德国新正府宣布休战时才结束。舍尔纳下令让他手下的3个集团菌向分界线“有组织地大逃亡”,逃往美军的占领区。但由于苏军已越过埃尔茨山脉到达波希米亚,阻挡了部分德军的退路。而美国人也强迫德军纵队停止前进,并把他们赶回临时营地,随后把这些营地交给了苏军。舍尔纳的计划破产了。
德国投降后,德军战俘下场如何?
德国投降后,德军战俘下场如何?人数太多,只能自己搭建监狱柏林战役时,德国本土已经基本沦陷了,第三帝国的领土只有几条街道。在元首的计划里,德国诱敌深入,顿兵于柏林城下,然后由驻防在捷克和奥地利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约100万人,对柏林向心攻击,让攻击柏林的苏联军队腹背受敌,击退苏军,击退盟军,重新让第三帝国焕发生机。在元首的命令下,柏林把从各个战线上溃退下来的守军,加上临时组编的国民自卫队,共约100万人,投入了柏林城防战。具体的编制为:“维斯瓦”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所属坦克第4集团军、第17集团军。这些正规部队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以及许多其他部队和兵团,共约8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104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辆、作战飞机3300架。除了这些,还有不少临时征召的国民自卫队,甚至有很多半大孩子。希特勒在4月30日自杀前还在给这些半大的孩子颁发勋章,勉励他们去攻打敌人。在盟军和苏联方面,则分别从西方和东方对柏林发起了钳型攻势,斯大林因为得到了情报,丘吉尔正在组织反苏联盟。以苏联当时的国力,无法在击败德国后应付一场来自美英盟国的战争中再次取胜。因此,斯大林急于在柏林战役中亮剑,向丘吉尔展示苏联的战争实力,以达到以战止战的目的。因此,柏林战役,对苏联实际上是一场政治战争。斯大林也最终实现了预定的政治目标,让丘吉尔对苏联的陆军实力投鼠忌器,给苏联争取了难得的战后恢复的时间。因为是政治战争,所以斯大林在乌克兰方面军还在与德国的中央集团军对峙的时候,就以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一部分的乌克兰方面军,约250万人,提前发起了柏林战役。此时的德军因为战役、战术的分割,分别被孤立在几个独立的战场上。北线的挪威,德军一直维持秩序到二战结束,德军在此方向投入的军队数量不多,不足1万人。在东普鲁士,拉脱维亚地区的库尔兰地区,从列宁格勒方向退下来的德军北方集团军残部,编组为库尔兰集团军,在东普鲁士地区做困兽斗,苏联虽然占据极大优势,却始终无法突破守军防线。因为没有了工业和经济支撑,最终库尔兰集团军也被迫投降了,但此时已经是德国投降后的5月15日了。他们的奋勇抵抗,为德国平民和其他兄弟部队撤退争取了时间。这一路军队,大约40万人,阵亡20万人,余部20万人投降,被送到了西伯利亚。到1955年,大约有1万人活着回到了德国。在捷克和匈牙利,德军的主力,中央集团军在费迪南德.舍尔纳元帅指挥下,以90万之众顽强而有力地守卫着布拉格、波希米亚等地。但是德国中央集团军面对的是300万的红军、美军和波兰军队。最终这些军队也在苏联的强力打击下溃败,能够逃出生天的不多,只有“奥地利”集团军群的几个师逃到了美军作战区,其余德军失掉突围西逃的希望后,开始放下武器,投降了苏联,也被送到了西伯利亚。在意大利北部山区,还残存着一些德军,大约有几万人,在5月2日后,德军C集团军群司令菲廷霍夫的代表在卡塞塔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并于5月2日生效。他们投降了盟军,相对于他们的同袍来说,他们的命运算可以了。在克里特岛上,还有德军的一个团,在坚持战斗。这其实是一个误会,因为英军占领该岛后,接受了德军投降。不知什么原因,在岛屿的西部的山林里,德军一个团并没有收到投降的通知。当他们去联系大部队的时候,发现英军已经转战到意大利了。如果投降游击队,这些德军必死无疑。因此他们一直在坚持战斗,直到英军赶过来,接受了他们投降。在德国本土,还有北部荷尔斯泰因和南部的巴伐利亚等地区,残留着相当数量的德军。邓尼茨等人在荷尔斯泰因办公,成立了一个临时政府,也拥有一些军队,英国人本打算承认这个政府,但是遭到苏联的坚决反对,最后这个临时政府被解散,德国被分区占领。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地区,则有着大量的德军的散兵游勇,数量多达200万之巨,是从各个战线上溃散下来的,因为这个地区是美法盟军控制的地区,所以很多德军投降都跑到这儿来。美军一开始准备建设监狱,后来发现人越来越多,根本来不及建造。于是,美军就地发放建材,让德军战俘们自己搭建监狱,这是历史上有名的“莱茵大营”。在柏林西线,温克将军带领着5万多人的第九集团军、第十二集团军残部拼力向盟军靠拢,并成功地接近到盟军的营地,向英军投降。温克将军,在大厦将倾的时刻,带领着他的同袍,给了他们一个能够求生的结局,也算是对得起他的部下了。战后他担任了迪尔军火公司董事,1982年因车祸去世。以上这些,还有一些零散的城镇德军还在负隅顽抗,除此之外,德军已经没有了机动兵力。第三帝国覆亡,已是没有悬念了。
德军的阿尔卑斯山要塞?
1945年4月,舍尔纳晋升元帅并被任命为“阿尔卑斯山要塞”总司令。鉴于德军在各条战线上不断溃退,舍尔纳决心经过捷克向巴伐利亚作有秩序的撤退。他的目的仍是为了拯救德国军民,使之不致落入苏军手中。撤退工作直到5月7日德国新政府宣布休战时才结束。舍尔纳下令“有组织地逃脱”,他让部队分成若干小组,带着老百姓脱离苏占区逃往美军的占领区。但是,由于苏军坦克已越过埃尔茨山脉到达波希米亚,阻挡了德军的退路,舍尔纳的计划未能实现。
依照投降规定,舍尔纳自5月9日零时其就被解除了一切指挥权利。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组分成若干小组越过了国境线。舍尔纳搭乘小飞机飞到蒂罗尔去寻找古德里安。但后者已被美军逮捕。于是,他于5月中旬前往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部驻地向美军投降。5月底,他被引渡给了俄国人。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所谓要塞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计划。没有足够兵力,补给,其他战线被突破,没有实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