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于怀的意思是什么
1、扩展资料:
2、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
3、耿耿于怀意思是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出自《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4、白话释义: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5、【出处】先秦·佚名《诗经·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6、宋·文天祥《贺前人正》:“心绕贺星,遥指于轸中,拳拳公寿,雪立于门外,耿耿于怀。”
7、意思是: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8、【近义词】牵肠挂肚、念念不忘、铭心镂骨
9、做人要学会分享,不要惟我独尊;要相互理解,不要颐指气使,即使受到伤害,也不要耿耿于怀。
10、耿耿于怀,意思是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事情不能忘怀,牵萦于心。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
11、意思是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成语出处《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12、【拼音】gěnggěngyúhuái
13、已经过去很久的事情,我本不想再提及,但她时常对别人说,耿耿于怀。
14、耿耿:有心事的样子
15、例句:这些消息使他如骨在喉,耿耿于怀。
16、宋·慕容彦逢《摛文堂集》:“公圭侯印人所忧;利锁名韁吾所羞;耿耿有怀非隐忧;思得佳士从之游。”
17、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18、出处:宋·慕容彦逢《摛文堂集》:“公圭侯印人所忧;利锁名韁吾所羞;耿耿有怀非隐忧;思得佳士从之游。”
19、基本释义
20、耿耿于怀,汉语成语,读音为gěnggěngyúhuái,意思是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出自《诗经·邶风·柏舟》。也作“耿耿于心”。
21、而他人与我有怨仇,则应尽快忘掉,自己不要耿耿于怀,记恨在心。
22、出自:《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23、上次我没有满足他的无理要求,他一直耿耿于怀。
24、【反义词】无介于怀
25、内疚,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词,是指对一件事情或者某个人心里感到惭愧而不安的一种心情。它作为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的重要的道德和社会情绪,是心理学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