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勒石记功

时间:2023-07-11 06:33:49 编辑:阿旭
勒石燕然的诗句【100句】

一、勒石燕然

1、诚哉此言,多少年来一提抗击匈奴,人们往往只知有卫青、霍去病,不知有窦宪。对于窦宪功成身败的悲剧性结局,《后汉书》作者范晔评论说,若“列其功庸”,窦宪比卫青、霍去病“兼茂多矣”;而他之所以被“后世莫传者,竟末衅以降其实也”,意思是人们未免把窦宪后来的行为看得太重了,颇有点为其打抱不平的意思。

2、(解密)蒋介石三次下野与家族关系

3、知识分子想要在主政者手下实行自己的政治抱负,首先要学会容忍执政者与自己信仰冲突的缺陷,甚至是同流合污。班固和崔骃都借助了窦宪的势,但是强度不深浅有别。撰写《后汉书》的范晔批评班固“迷世粉”,或许指的就是这点。

4、窦宪这次仅动用了一万多人,取得的战果是斩杀北匈奴一万三千人,接受了二十万人的投降,缴获牲畜一百万头。

5、车师后王安得震怖于汉军的威势,立即选择了投降。车师前王也随之投降。

6、永元元年,窦宪部军在稽落山将匈奴杀了个人仰马翻。

7、面对窦固的犹豫,耿秉奋身而起:“我愿担任大军的先锋!”说完就上马率领本部士兵北上。其他各路大军迫不得已,也只好跟着耿秉开始疯狂的行军。

8、耿秉出身东汉著名的军事世家,自幼受到严格的专业训练,博览群书,深通兵法,长期关注北部边疆事务,成年后多次参与重大军事行动。

9、敢把皇帝的亲生女儿整得没脾气的外戚,得有几个胆子?不知道窦宪有几个胆子,本人只知道他看中了沁水公主(长公主)的园田,便强行以极低的价格买了下来,沁水公主和驸马爷居然忍气吞声,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10、石燕丹方炉甘石(炉甘石人大银罐内,盐泥封固,用炭火煅一炷香,以罐通红为度,取起为末,用黄连水飞过,再入黄芩黄连黄柏汤内,将汤煮干,以甘石如松花色)四两硼砂(铜杓内同水煮干)石燕琥珀朱砂(水飞)各取净末一钱五分鹰屎白(如无,白丁香代之)一钱冰片麝香各分半上为极细末,研至无声,每用少许,水蘸点眼大眦。枯涩无泪,加熊胆、白蜜。血翳,加真阿魏。黄翳,加鸡内金。风热翳,加蕤仁。热翳,加珍珠、牛黄。冷翳,加附子尖、雄黄。老翳,倍硼砂,加猪胰子。

11、这一路,汉军翻雪山,过草地,跨戈壁,长驱直入,分进合击,一举包围击破车师后部的王城,并且在野战中消灭了敌军主力,斩首数千级。

12、当时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此时适逢南匈奴请求汉朝出兵讨伐北匈奴。

13、后来许多伟人以此来代表成功的意思,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说想起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用燕然一词代表功业,成功。

14、这类降将一般有个特点,那就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绝对不敢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因此窦融在世的时候,对子弟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告诫他们:咱们这样的人,本来就不被人信任,所以必须夹着尾巴做人,不能有半点闪失,不然怎么死的都不晓得。

15、(养生必读)破译“女神”宋美龄的长寿密码

16、只是,匈奴人不这么看,目前学术界对匈奴的起源,仍有夏朝说、东胡说、突厥说、羌人说等多种看法。

17、诜说:生长在石洞中,冬月捕捉可以食用,并可以治病。形态像蝙蝠,口呈方形,饮石中的乳汁。时珍说:这不是石部之燕。《广志》称:燕有三种,石燕即指土燕,它生长在岩洞中。

18、当时西汉高祖刘邦,曾经率领大军征伐匈奴。却被匈奴大军团团围住,最后还是贿赂匈奴王妃才得以逃脱。此后惠帝、文帝、景帝深知匈奴强大,都采取和亲的方式麻痹匈奴,换来两个国家的安宁。

19、此战大胜之后,窦宪又在第二年再破北匈奴。紧接着,永元三年窦宪发动消灭北匈奴的金徽山之战,此役俘获单于母亲,北单于遁逃不知去向,茫茫塞北,空无匈奴一兵一卒。汉匈两个国家间长达三百年的战和于此告终。

20、因此,历代政客、文人对这次大捷都非常推崇,为之写下颂歌的不乏其人。

二、勒石燕然的诗句

1、本公号文章系列(所有文章可使用号内搜)

2、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启后的重要关键地位。

3、司马迁以令箭鸣镝的故事来讲述冒顿单于的夺权之路,不论这些故事细节是否真实存在,从中能看到的是,冒顿单于结束了过去部落大会的权力分散局面,集中权力将近乎一盘散沙的匈奴各部凝聚起来。

4、东汉时期,大将军窦宪率领精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然后在山上刻石记功而返。这一成语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成为了后世功臣名将向往的功业巅峰。

5、窦宪也许不知道他无意中改写了欧洲的历史,但他知道他的功劳有多大,体内不安分的基因又开始作怪了。

6、|读史|ID:dushi818

7、他们知道赔款不能买和平,领土不能换和平,无原则的退缩只能让侵略者更嚣张。

8、似乎是它耐不住千年的寂寞,也似乎是老天不想再将它掩藏,1990年,《封燕然山铭》终于对朝思暮想的国人们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

9、大自然的法则是残酷的,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永恒的主题。

10、细究起来,其实汉和帝即位之初也就是窦宪出征之际,北匈奴的威胁已经大不如前,需不需要北征、如何北征都需要仔细考虑利弊得失。单纯听从南匈奴之言,多少有点冒失。作为南匈奴本身来说,他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进攻北匈奴,破北成南,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中央朝廷,则还要考虑到边疆大局。

11、早在东汉光武帝时代,匈奴已分裂为南北部。南匈奴为了对抗北匈奴,主动归附东汉王朝,并徙居塞内。北匈奴因为种种原因,力量衰弱,也未敢对抗东汉王朝。但是到了汉明帝初年,北匈奴逐渐强盛,开始入寇五原、云中等边郡地区。

12、较为稳妥的打法是先击败前王,再攻击后王。但耿秉认为,天气越来越冷,只怕打完前部,就难以再打后部。而后王的威望、影响都在前王之上。如果汉军以大迂回深入,一举击破后王,前王自然成为瓮中之鳖、惊弓之鸟,将不战自败。

13、历史上西汉经营西域,注重立足楼兰绿洲,先在南道站稳脚跟,再和匈奴争夺北道。先南后北的优点在于根基稳固,缺点在于失之迟缓。在耿秉的时代,匈奴已经在西域经营数十年,再用这种方法,只能让匈奴在北道的地位越来越稳固。

14、窦宪虽然犯下了大罪,但是他的丰功伟绩被世人所记。

15、军过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窦宪命人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这就是“勒石燕然”,与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起成为传奇!窦宪后有多次出击匈奴,将北匈奴彻底击溃,让其从历史上基本消失,这可是卫青,霍去病都没有办到的事情!

16、公元前209年,匈奴单于冒顿杀父自立,逐步统一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结束多年战乱,建立西汉,开创了强盛的汉王朝。

17、这年秋天,两位蒙古牧民在蒙古国杭爱山南麓避雨时发现了一片摩崖石刻。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也不知道上面刻写的是什么。其他人也不认得上面的字,因为这是在蒙古国,汉字对于他们来说,久已生疏,此事遂不了了之。

18、鲜卑侵犯匈奴,只是因为可以劫掠财货。他们把功劳归功朝廷,只是贪图朝廷的奖励。如果听从南匈奴之意灭掉北匈奴,那么就必须要考虑如何去禁制鲜卑了。灭掉北匈奴,鲜卑在外丢掉了暴掠抢劫的对象,在内又得不到功劳的赏赐。因其豺狼贪婪的本性,肯定会成为边患。现在北匈奴请求和亲,应对准许他们归附,把他们作为朝廷的外藩。如果行兵费赋,听从南匈奴的意见,就丢掉了上策,去安即危,绝不应该同意。

19、燕然是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即刻。勒石燕然就是刻石记功,引申为打仗取得胜利。典故说的是东汉时大将窦容率军攻打北匈奴,直至燕然,然后在山上刻石记功而返。

20、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意思是霍去病深入漠北,成功击退匈奴,在燕然山举行祭天地的典礼,以昭告退敌成功保家卫国的决心,以及窦宪在燕然山记下破敌成功告示天下的事。在古代人们都说封狼居胥是中华武将的最高荣耀,后世许多人都以燕然勒功为毕生追求。

三、勒石燕然读音

1、※日本汲古书院影印南宋建安黄善夫书坊刻本《后汉书·窦宪传》部分影印图

2、⑴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3、窦融的苦心却白费了。他们窦家人,仿佛天生就木有安分守己的基因,不闹出点幺蛾子来枉自为人,先是窦宪的祖父窦穆假托太后诏犯事丢命,然后是他父亲被下狱,随后被处死。

4、首先我们先来说说"封狼居胥",这个故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当时汉朝与匈奴人开战,冠军侯霍去病采用了千里奔袭的战术,直接打到了匈奴人的王庭圣山,大败匈奴人,于是在匈奴人的圣山狼居胥山举行了大规模的祭天仪式,于是后人便将这样的功绩称为"封狼居胥"。

5、平定匈奴后,窦宪居功自傲,跋扈恣肆,把持朝政,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部下更是无恶不作,贪污索贿甚至强抢民女。

6、于是第二年窦宪领兵去攻打北匈奴国了。因为窦宪是个很会打仗的人,窦宪采用了情报站为第一原则,作战以奇袭为主。西元88年,窦宪在完全掌握北匈奴军事动向之后,突然袭击,一剑封喉。窦宪的官兵所到之处宣明国威,前后有上万余人归降。北单于也自己中箭率主力军逃走了,但是窦宪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外内蒙,将北匈奴打的溃不成军,四散逃走。此战大破敌军,可以说已经把北匈奴的势力剿灭干净了。此战斩杀将士一万三千多人,俘获牛、羊、马、驼上百万余头。先后81个部落20多万部族投靠汉朝。汉军大获全胜。于是窦宪登上燕然山,找了一块最大的石头,立下了石碑。记载了这次战役的丰功伟绩。扬大汉至天威!!!!

7、而窦宪身上不安分的基因,似乎比他爷爷和他老爸都多。

8、窦宪是个暴脾气,妹妹窦太后掌权后,窦宪报仇心切,私自杀了当年的办案官员,窦宪此举被认为是目无国法,惹得窦太后大怒,要法办他。

9、(权威解读)日本战史中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10、几乎所有人,都众口一词地说,这次远征是由东汉著名军事家窦宪指挥。甚至还有人煞有介事地写文章总结所谓的窦宪军事思想和窦宪用兵特色。

11、"燕然勒石"这一典故与卫青无关,而是与东汉将军窦宪有关。东汉时期,将军窦宪率领汉军及南匈奴、东胡乌桓、西戎氐羌大破北匈奴之后,封燕然山,勒石记功。

12、霍去病举兵北进,封狼居胥,临瀚海,打的漠南无王庭。而窦宪则导致匈奴西迁,成为了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迁移,也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当然,窦宪是为了避祸,是有私心的,但后人并没有在意,因为,胜利者你是没有什么正当理由去指责他的。

13、古诗有云“燕然未勒归无计”,意即未平定边疆的战乱,“燕然”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区,望高手指正),也可泛指的。扩展资料古诗有云“燕然未勒归无计”,意即未平定边疆的战乱,“燕然”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区,望高手指正),也可泛指的。

14、窦宪自己横行霸道不说,还培养了一个傀儡。太尉邓彪老实好控制,窦宪便把他作为傀儡,推举他为太傅,从此邓彪就成了他的提线木偶,他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比如他打算做点什么的时候,都是先让邓彪上奏太后,他再向太后“告白”,邓彪明知不妥,但哪敢不从?

15、远征胜利后的第二年,汉再次出击。

16、近日,考古界传来了好消息,原来,窦宪的勒石燕然是真的!2023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国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合作实地踏察,在今天蒙古国的杭爱山,古称燕然山发现了当年班固所刻的石碑。

17、废:废黜道,施政法则焚,烧百家之言,引申为各种书籍连起来的意思:(秦王)于是废黜前面皇帝的施政法则,烧毁各种书籍.

18、"燕然勒石",亦称为“勒石燕然”,是成语,典故名,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

19、次年,窦宪又率军夺取伊吾城(今新疆哈密以西),北匈奴至此崩溃,单于远逃,汉军直追击至私渠比鞮海(乌布苏诺尔湖),此役共斩杀名王以下匈奴军一万三千多人,获牲畜百余万头,周围部落归降汉室共八十一部计二十余万人。此时汉军已然出塞三千余里,国土更广,遂命班固作颂,刻铭燕然山(蒙古杭爱山),纪汉威德,是为燕然勒功。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东汉有位将军追击北匈奴直到燕然山,勒石记功。

20、三千年来,中国历有边患,但是在英吉利人扣开海疆之前,边患所重,莫过于西北两地。

四、勒石燕然的典故

1、南匈奴的态度不得不考虑,总不能为了招降这个而得罪那个,按下葫芦浮起瓢吧?“无奈”之下,公元91年,窦宪再次出击,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单于军,斩阏氏、名王以下5000余人,与北单于一起逃走的,不到十个人。

2、永元元年(公元89)六月,窦宪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与副将征西将军耿秉率八千汉家骑兵、归附汉廷的八千羌胡骑兵出征。再加上南匈奴的二万骑兵,三路分袭,当年围歼北匈奴主力于稽落山(今蒙古境内)。

3、而窦宪此人正是带着巅峰时期的东汉铁骑,去打已经分解的匈奴部落。并且在战争之前,北匈奴还中了南匈奴的埋伏损兵折将。这窦宪可以说是看准了机会,捡漏的!

4、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两位都给匈奴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而且战功卓著,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不相上下才对,可是怎么就更加喜欢封狼居胥呢?主要还是霍去病和窦宪的区别。

5、骠骑将军霍去病窦宪面对的匈奴自西汉时期汉武帝对匈奴连番打击,匈奴不仅实力大减。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东汉年间匈奴内部发生严重不合导致分解。匈奴部落,分解成为南匈奴与北匈奴!

6、大将军为人仁,喜士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两人志操如此。

7、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窦宪诛灭北匈奴有一大部分原因是他捡漏,而且他身为外戚独断朝纲也引火自焚。历来的封建统治者,必然会宣扬霍去病这样为国精忠的少年英雄。而不是窦宪这样的,嚣张跋扈的外戚。因此这造成了两人在后世中,名气截然不同!

8、史家班固不愧是一代文章大家,此铭文独具匠心。首先,从体例结构来说,序与铭的配合别出心裁。一般来说,铭文当是长铭与短序。但此文恰恰相反,其叙主帅之贵、军威之盛、此战之义、战争之捷和立碑之意,长达二百多字,而真正的铭却只有只五句而已。

9、恰好此时,南匈奴请战。于是顺水推舟,不顾其他意见,窦太后派窦宪率军出发。

10、窦宪平定匈奴,威名大盛。于是以耿夔、任尚为爪牙,以邓叠、郭璜为心腹,以班固、傅毅皆置幕府,以典文章,把揽朝政,占据要津。一时刺史、守令等官员多出其门。尚书仆射郅寿、乐恢因为违忤窦宪之意,相继自杀。朝臣震慑,望风承旨。

11、此时的吐鲁番盆地为北匈奴的两个附属国——车师前部和车师后部所控制。两国分别由前王和后王统治。前王是后王的儿子。两座王城相距五百余里,各控制着吐鲁番盆地的一个战略性交通枢纽。

12、汉和帝还算仁慈,没要其他从犯的命,仅仅免官还乡了事,而且考虑到窦宪毕竟立了大功,虽然赐死了他,却保留了他的封地和爵位。

13、窦宪被史家遗忘的另一大原因就是这个人太复杂,做官为人都充满着争议,不符合传统儒家价值观的光辉形象,所以即便有天大功劳,史官也惜墨如金,后人也难得理会。

14、就像三国英雄周瑜发出的天问“既生瑜、何生亮”一样。天生了大汉,偏偏又生了匈奴。

15、战争之后,窦宪效仿前人,在燕然山顶上祭天,并让一代文豪班固写了碑文,刻在石碑上,记载此次征战的丰功伟绩,振大汉之天威。班固所写的《燕然山铭》全文记录在《后汉书》中,共303字。据《后汉书》记载,永元元年战役杀敌一万三千人,二十余万人投降,获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

16、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地区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17、后来大家讲情,窦太后决定让窦宪去讨伐匈奴,戴罪立功。

18、为了避免这个可怕的后果,北单于连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故地也不要了,带着剩余的子民,一路向西向西向西,能逃多远就逃多远。

19、除了控制邓彪,屯骑校尉桓郁也被他控制了,他推举他为皇帝的老师,这等于把皇帝都控制在了自己手里。朝廷上下,文武大臣,哪个敢对窦宪说半个不字?

20、没办法,古代没有经纬度的概念,无法进行精准定位,如果是记载一个有很多山川河流城池等周边明显地标为佐证的地点,后世考据、纪念起来都比较简单,但史书中"刻石勒功,纪汉威德"的《封燕然山铭》,远处于大漠之中,无从考据,后世何曾有几人见过它的真面目?

五、勒石燕然

1、窦宪在历史上留下过种种劣迹,在古今文人墨客眼中被公认为是东汉外戚专权的祸首,因而备受贬斥,以致于他的历史功绩也几乎被其罪过所掩盖了。其实,客观地分析窦宪的一生,其有些行为虽令人愤慨,但他对东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是应该肯定的。作为当时无可争议的优秀将领,他统率汉朝大军,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石勒功”,逐北单于,迫其酉迁。他的威名震撼了大漠南北,他所奠定的中国北疆新格局,既是东汉光武、明、章三代的凤愿,是中国边疆统一和中华民族融合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渴望和平的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所以窦宪的历史功绩是不应抹杀的。

2、?李白|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3、上天造就了一个民族,却又同时造就了另一个民族,一个强者出现,另一个强者也在不远处降临。

4、?两个被抄家打倒的家族,一个写了部小说出名了,另一个画这部小说出名了

5、当时继位的汉和帝年仅十岁,因此女主称制,窦太后临朝。故而,作为太后的兄长——窦宪则是青云直上,执掌大权。

6、窦宪的陨落是其个人的不幸,也是东汉的不幸,他由此还开始了另一个恶果,那就是宦官成为继外戚之后的另一股政治势力登上东汉的历史舞台。从此外戚与宦官相互搏杀百余年,最终将大汉推向崩溃的边缘,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由此来临!

7、好文推荐:点击文字,立即查阅

8、章和二年,汉章帝驾崩,幼主刘肇才几岁,窦太后执政。

9、燕然山的胜利使窦宪洗脱了罪名,并被封为大将军。

10、崔骃、傅毅、班固三位当时最富有才华的文人在永元初年的时候都在窦宪的幕府供职。显然,三人之中只有班固后来是成为了窦宪的心腹,于北征之中担任中护军要职并且撰写纪功铭文。

1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2、卫青、霍去病,连年征战,未胜单于,但因为他们以身名自终,世称良将。窦宪挥兵数千里,度越沙漠,平定匈奴,“追奔稽落之表,饮马比鞮之曲”,为东汉王朝立有大功,但由于他恃宠而骄,依势作恶,把揽朝政,滥杀无辜,终至身败名裂,后世莫称。东方朔说:“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人之所立,可不慎欤!

13、※参考图,匈奴与西域都护府各要点位置关系

14、如今,时光跨越,千年之后,这篇标志着汉族武力巅峰的铭文终于与我们见面了,斯为盛事。

15、头曼单于终结了匈奴混乱无序的历史。不过,他很快被他的继承人、匈奴史上最有名的领袖人物冒顿单于杀死。

16、他似乎有不安分的资本,因为他的妈咪是个公主,只不过不是皇帝的女儿,是刘秀长子刘强的女儿,汉明帝刘庄的侄女儿。

17、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18、事实上,窦宪仅仅只是名义上的指挥官。这就像官府编书的时候,列出一长串作者,往往是越靠前的,写的字越少。越靠后的,甚至根本就没出现的,才是真正的作者。窦宪当的就是这个最靠前的第一作者。

19、后世的蒙古人和女真人更是了得,还先后统治了华夏五百年。

20、短时间内,他们窦家的顶梁柱几乎损失殆尽,除了窦宪的爷爷窦穆这个“大当家的”,还有窦宪的父亲窦勋以及叔叔窦宣,他们都因犯了死罪而丢命,这似乎给了剩下的窦家人夹着尾巴做人的机会。然而,当窦宪的妹妹成了汉章帝的皇后,窦氏兄弟“鸡犬升天”后,潜伏在窦宪体内的不安分基因,就以更加可怕的方式爆发了。

  • 上一篇:葱组词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