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名称
1、四、特别行政区
2、河北省:京剧、河北梆子、评剧、唐剧、曲剧。
3、西藏自治区:藏剧、京剧。
4、湖北省:汉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山二黄、湖北高腔、楚剧、东路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远安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梁山调、郧阳花鼓戏、随县花鼓戏、堂戏、文曲戏、鄂西柳子戏
5、河南省:豫剧、曲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子、坠子、大平调、二夹弦、怀梆、怀调、大弦调、罗戏、卷戏、河南曲剧、河南道情、豫南花鼓戏、乐腔、五调腔、南阳大调曲子。
6、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邕剧丝弦戏广西师公戏彩调牛娘剧桂南采茶戏壮剧苗戏侗戏海南省:琼剧临剧
7、贵州省:京剧、黔剧、地戏、侗戏、花鼓戏。
8、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
9、贵州省:黔剧、贵州本地梆子、贵州花灯剧、贵州侗戏、贵州布依戏、贵州苗戏、安顺地戏。
10、山西省:晋剧、蒲剧、京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上党落子、上党皮黄、碗碗腔、罗罗戏、秧歌戏。
11、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壮剧、京剧。
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13、天津市:京剧、评剧、河北梆子。
14、云南省: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关索剧傣剧白剧彝剧云南壮剧
15、山东省:京剧、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莱芜梆子、五音戏、柳琴戏、茂腔、柳腔、枣梆、大平调、两夹弦、一勾勾。
16、山西省: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洪洞道情临县道情晋北道情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沃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
17、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
18、福建省: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闽剧、平讲戏、庶民戏词明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山歌戏、芗剧、打城戏、竹马戏、游春戏、肩膀戏、越剧。
19、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
20、山东吕剧,河北评剧,河南豫剧,上海沪剧,浙江越剧,安微黄梅戏,广东粤剧,四川川剧,山西晋剧,陕西秦腔,江苏锡剧
21、北京市:京剧北方昆曲西路评剧北京曲剧
22、四川省: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艺剧秀山花灯戏
23、福建省:京剧、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越剧。
24、河北梆子。
25、中国地方戏曲名称:
26、贵州省:黔剧贵州本地梆子贵州花灯剧贵州侗戏贵州布依戏贵州苗戏安顺地戏
27、云南省:京剧、滇剧、傣剧、白剧、花灯戏。
28、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淮海戏、锡剧、苏剧、丹剧、丁丁腔、淮红剧、海门山歌剧、越剧。
29、江西省:赣剧弋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高安采茶戏
30、海南省:琼剧。
地方戏曲名称31、江苏省:京剧、昆剧(苏昆)越剧、淮剧、锡剧、扬剧、苏剧。
32、广东省:粤剧、潮剧、正字戏、白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花朝戏、粤北采茶戏、东昌花鼓戏、雷剧、梅州山歌剧、粤西白戏、临剧。
33、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锡剧苏剧淮海戏丹剧丁丁腔海门山歌剧淮红剧
34、黑龙江省:龙江剧情
35、安徽一,黄梅戏,代表人物吴亚玲,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浙江,越剧,有六十年历史,唱腔清丽,婉转,表演细腻,知名演员袁雪芬,王文娟。
36、澳门特别行政区:粤剧。
37、山东吕剧。
38、我国各地的地方戏曲有:
39、江西省:赣剧、采茶戏、京剧、东河戏、宜黄戏、高腔、弹腔。
40、广东省:粤剧、汉剧、潮剧、京剧9.海南省:琼剧、粤剧。
41、山西省:晋剧、蒲剧
42、台湾省:歌仔戏、京剧。
43、天津评剧。
44、安徽省:黄梅戏、徽剧、青阳腔、岳西高腔、安徽目连戏、安徽戏、庐剧、安徽端公戏、沙河调、泗洲戏、坠子戏、含弓戏、芜湖梨簧戏、文南词、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淮剧、嗨子戏。
45、香港特别行政区:粤剧、京剧。
46、湖南省:湘剧、祁剧、常德汉剧、衡阳湘剧、巴陵戏、辰河戏、湘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湘西花灯戏、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师道戏、湘西苗剧、新晃侗族傩戏。
47、安徽黄梅戏,泗州戏。
48、西藏自治区:藏戏
49、陕西省:秦腔、京剧、眉户戏、同州梆子、汉调二黄陕北道情、韩城秧歌戏。
50、北京市:京剧、北昆、西路评剧、北京曲剧。
51、北京曲剧。
52、三、自治区
53、广东省:粤剧潮剧正字戏白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花朝戏粤北采茶戏乐昌花鼓戏雷剧粤西白戏
54、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腔眉户腔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陕南端公戏陕西道弦板腔陕南花鼓戏安康弦子戏
55、中华戏曲百家争鸣,北京京剧
56、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
57、河北省:河北梆子
58、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
59、云南省: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关索剧、傣剧、白剧、云南壮剧、彝剧。
60、福建省: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平讲戏闽剧庶民戏词明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山歌戏芗剧打城戏竹马戏游春戏肩膀戏
地方戏曲名称61、湖北省:汉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山二黄湖北高腔楚剧东路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远安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梁山调郧阳花鼓戏随县花鼓戏堂戏文曲戏鄂西柳子戏
62、辽宁省:京剧、评剧、二人转。
63、湖南省:湘剧、花鼓戏、祁剧、京剧、昆剧(湘昆)。
64、湖北省:京剧、汉剧、楚剧、黄梅戏、清戏、花鼓戏、采茶戏傩戏。
65、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
66、台湾省:歌仔戏
67、甘肃省:陇剧、京剧、豫剧。
68、四川省:川剧、京剧、藏戏。
6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京剧、维族歌剧、豫剧。
70、黑龙江省:京剧、评剧、龙江剧、二人转。
71、青海省:秦腔、京剧、眉户戏、藏戏。
72、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
73、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
74、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邕剧、丝弦戏、广西师公戏、彩调剧、牛娘剧、桂南采茶戏、广西壮剧、广西苗戏、广西侗戏。
75、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
76、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
77、重庆市:川剧、京剧。
78、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
79、安徽省:黄梅戏徽剧青阳腔沙河调岳西高腔安徽目连戏安徽傩戏庐剧安徽端公戏泗洲戏坠子戏含弓戏芜湖梨簧戏文南词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推剧嗨字戏洪山戏
80、上海市:京剧、越剧、昆剧(上昆)、沪剧、淮剧、锡剧、甬剧滑稽戏。
81、四川省: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艺剧、秀山花灯戏。
82、上海市: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
83、江西省:赣剧、戈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高安采茶戏。
84、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
85、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
86、上海沪剧。
87、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88、台湾省:歌仔戏。
89、山西省:蒲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戏、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戏、洪洞道情戏、临县道情戏、晋北道情戏、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活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
90、河南省:豫剧、越调、曲剧、京剧。
地方戏曲名称91、河南豫剧。
92、上海市:越剧、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
93、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94、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
95、黑龙江省:龙江剧。
96、天津:评剧
97、二、直辖市1、北京市:京剧、评剧、曲剧、昆剧(北昆)、河北梆子。
98、宁夏回族自治区:京剧、蒲剧、眉户剧。
99、河南省:豫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子大平调怀梆大弦戏罗戏卷戏河南曲剧河南道情豫南花鼓戏乐腔五调腔
100、内蒙古自治区:二人台、京剧、晋剧、评剧。
101、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戏、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眉户戏、弦板腔、陕西道情戏、陕南花鼓戏、陕南端公戏、安康弦子戏。
102、吉林省:京剧、评剧、吉剧、二人转。
103、安徽省:黄梅戏、徽剧、京剧、庐剧、泗州戏、花鼓戏、清音戏、傩戏。
104、西藏自治区:藏剧。
10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106、湖南省:湘剧祁剧常德汉剧衡阳湘剧巴陵戏辰河戏湘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湘西花灯戏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师道戏湘西苗戏新晃侗族傩戏
107、浙江省:越剧、京剧、昆剧(浙昆)、绍剧、甬剧婺剧、目连戏。
108、二黄、二人台、上党二黄、上党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川剧、三角戏、义乌腔、弋阳腔、广东汉剧、云南壮剧、云南花灯戏、丹剧、木偶剧、巴陵戏、五音戏、文南词、中路梆子、内蒙大秧歌、凤台小戏、永济道情戏、白剧、白字戏、南京白局、高淳阳腔目连戏、北昆、北京曲剧、北路梆子、皮黄、皮影戏、龙江剧、龙岩杂戏;东北地方戏、东河戏、东路梆子、汉剧、宁河戏、乐平腔、正字戏、四平腔、四股弦、右词南剑调、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调、西路评剧、壮剧、壮族沙剧、芗剧、吉剧、吕剧、竹马戏、老调梆子、庐剧、吹腔、乱弹、沪剧、评剧、苏剧、甬剧、祁剧、辰河戏、余姚腔、词明戏、含弓戏、阿官腔、灵邱罗罗腔、河南越调、河南道情;河南曲剧、河北梆子、河北乱弹、京腔、京剧、青阳腔、青海平弦戏、武安落子、杭剧、扬剧、昆腔、陇剧、茂腔、绍剧、瓯剧、侗戏、宜黄戏、采茶戏、泗州戏、弦索腔、耍孩儿戏、陕西老腔、柳腔、柳琴戏、闽剧、闽西汉剧、南剧、姚剧;临剧、哈哈腔、胡琴腔、荆河戏、浑源罗罗、贵州花灯剧、高腔、高山剧、高拔子、高甲戏、高调梆子、唐剧、桂剧、秦腔、晋剧、邕剧、莆仙戏、海盐腔、海门山歌剧、海城喇叭戏、莱芜梆子、壶关秧歌、淮剧、淮红剧、黄梅戏、黄龙戏;黄孝花鼓、清戏、清音戏、粤剧、婺剧、楚剧、推剧、梨园戏、梆子腔、章丘梆子、铙鼓杂戏、湘剧、湘西苗剧、越剧、傣剧、琼剧、丝弦戏;滑稽戏、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崇阳提琴戏、通城花鼓戏、蒲剧、蒲州梆子、雷剧、锡剧、滇剧、蒙古剧、碗碗腔、瑞河戏、新疆曲子戏、赛戏、歌仔戏、僮子戏、蔚县秧歌、漫瀚剧、潮剧、徽剧、影子腔、黔剧、豫剧、襄阳剧、襄武秧歌、藏剧、赣剧、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