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高血压患者最多的国家,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患病人数总计达2.45亿,换言之,几乎每4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
2020年5月6日,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发布了世界范围内适用的《ISH2020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这是迄今全球最新的高血压病指南,你的血压是否达标吗?
1、你的血压达标了吗?ISH2020指南将高血压分级进行了简化。既往高血压被分为3级,但在此次更新中,指南将原先的2、3级合并成2级高血压,新版分级归类为1级、2级两级。
这一变化使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简化,只要是高于140/90这个标准的血压,其都归于风险等级高,应该马上给予重视。
相对中国原先标准并未改变(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的界定,≥140/90mmHg为高血压)。
相比之下,美国人血压标准稍显“激进”,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颁布新的高血压指南将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下调了10 mmHg,血压≥130/8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2、中国和美国血压标准为何不同?为何我国的血压标准和美国的血压标准存在差异呢?
主要是因为国家国情不一样,不同国家的标准,是跟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以及大众整体的健康水平来制定的。
美国之所以把标准调得更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促使大众更加关注自己的血压健康。
美国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在高血压的低危患者中再次筛选高危患者,因此,将高血压的标准下调。而我国的着重点在于尽快扭转国内高血压控制率低下的局面。
中国为什么不随之改变自己的血压标准?
我国目前的血压标准是90-140/60-90mmHg,在此标准下,我国就有2.45亿高血压人,数目庞大,如果中国也随美国降低血压标准,我国高血压人数将在5-6亿人,情况可能完全失控。所以在问题不突出的情况下,延续以往的标准模式,在防治上是可行的。
对此,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主任蒋立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目前,中国高血压的防控严峻程度和着重发力点,和美国是有明显差异的,美国高血压防控的现状是追求“更好”,而我国的当务之需是,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尽快扭转高血压控制率低下的局面。”
虽然美国人的标准我们用不到,从健康角度来说,如果你的血压值已经到高血压临界点,还是要积极控制,尽快降下来。千万不要因为暂时没有并发症而掉以轻心
3、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高血压?高血压对人体的影响就像“温水煮青蛙”,刚开始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时间变长,它就会一步步地毁掉你的身体,向着人体的几个重要器官,血管、心脏、大脑、肾脏和视网膜进击。
预防高血压,从这7件事做起。
1、 限盐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无论是健康人还是高血压患者,每人每天钠盐的摄入应该都不超过6g,高血压患者可以控制到5g以内。
少吃盐的措施,除了做菜时少放盐,还要注意少放蚝油、酱油、甜酱等调料;少吃咸菜、咸肉等腌制食品。
如果担心菜品没有味道,可以多用天然香料来丰富口味,比如柠檬、番茄、姜、蒜等。
2、饮食均衡
健康饮食结构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饮食中补充充足的钾、镁离子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平时可以多吃富含钾的饮食,比如橙子,蘑菇这一类的东西。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使身体脂肪堆积,脂肪的分布与高血压发生密切相关,体重一旦上升患上高血压的几率也会随之升高,所以要控制体重,有体重超重问题的朋友,建议通过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来控制体重。
将BMI(体重/身高2)控制在 24 千克/米2 以内,腰围控制在85 厘米(男性)、80 厘米(女性)以内,才可以达标哦。
4、戒烟戒酒
过量饮酒和抽烟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烟、酒会不断地损伤血管,加速血管老化,使血管失去弹性,压力升高。
5、多运动,劳逸结合
坚持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游泳,每周建议三到五次,每次有三十到六十分钟,贵在坚持。
可以通过数心率来了解运动的强度,中等强度的运动,最大心率是(220 - 年龄)的 75%~80% 比较合适。
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估计,运动时有微喘,但还能说出话,就差不多是中等强度。对于已有疾病的患者,还是要咨询医生后再运动,谨遵医嘱。
6、减轻压力
慢性压力也可能导致高血压,可以想想压力来源,对症下药消除或减少压力。如果应对压力的方式是吃不健康的食物、喝酒或吸烟,那么偶尔的压力也会导致高血压。
7、定期测量血压
备好家用电子血压计,定期进行血压测量。
另外,对于高血压易发病人群,尤其是过于肥胖或者体重过重者,则需要控制并逐渐减轻体重,以日常运动为主,严格控制饮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针对有遗传家族史的人群,则需要定期体检,减少危险因素。
像三高这一类疾病一样,与其说我们是面临着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的挑战,不如说是面临着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考验,“现代文明病’的考验。”预防高血压,要从生活方式的点滴做起。
参考文献:
[1]余振球,陈云. 《ISH 2020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解读[J]. 中国乡村医药, 2020, v.27(23):26-27.
[2]高渊, 牟建军. 《2017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解读[J]. 中国医刊, 2017, 52(12).
[3]赵冬. 中国成人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25卷6期, 513-515页, ISTIC, 2020.
[4]郭俊凡, 许梅花. 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33):266.
[5]赵西芳, 吴菁, 黄学. 高血压并发症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 017(001):42-43,46.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01):24-56.
[7]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 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
[8]美国人为什么前移高血压的诊断标准[J].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