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窑绿是用含氧化铜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呈现绿色,属于铜绿釉。通常挂釉后经1300度左右高温烧制而成,但由于工艺复杂,烧制温度极难控制,要烧出理想翠绿色釉面瓷器,成品率极低,所以存世量非常少,而且产品往往以小件为主。从现存瓷片、实物来看,郎窑绿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一、郎窑绿釉层均匀较薄,釉色稳定,呈翠绿色,鲜明艳丽,釉面上有较强玻璃般光泽,似有一种翡翠玉般的感觉。在同类郎窑绿釉中是一件上乘之作。
二、在釉下紧贴胎体处布满细纹片,俗称“苍蝇翅”。用10倍放大镜细看,在釉面上可见密集细小的小点点,我想这也许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由釉内小气泡所形成。
三、在器底近足处有一圈不过足垂釉,俗称“郎不流”,但垂釉非常自然整齐,似有一种釉流至底足前曳然而止的感觉,厚釉处釉色加深,呈现深绿色。
宋代哥窑绿釉瓷器特征
一、以铜作着色剂绿釉瓷器采用的是铜作为着色剂,同时在里面加入了铅化合物作为助溶剂,在高温的环境下烧制出来的,铜在还原气氛中为红色,但是如果是在氧化气氛中就会呈现出绿颜色。宋代绿釉瓷器都是使用铜作着色剂的。在进行烧制的时候采用的是独特的工艺,拥有多种的类型,所以在价格上也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
二、釉色的不同虽然说都是绿釉瓷器,但是在釉色上也是稍微有些差异的,如今出土的各种的绿釉瓷器最为常见的绿色釉包括孔雀绿、鹦哥绿、宝石绿等等,同时还有很多颜色比较深的青绿色,但是在光泽度上稍微的会差一些,没有达到亮翠的程度。宋代绿釉瓷器中还包括孔雀绿这种颜色,釉色主要有深色和浅色两种,深者色颜色会更加的葱翠,在釉内出现了很多细碎片纹,同时还有不少的酱白作为釉底的衬托,釉色会更加的鲜明艳丽。如果是浅绿色的瓷器,大多都是会和彩釉一起搭配使用,比如说经常会在茄皮紫等釉器上面再融入孔雀绿,拥有更好的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