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刘德全

时间:2023-10-27 09:35:46 编辑:阿旭
人物生平

光绪二十七年(1901),奉令实行新学,主持将县敷文书院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捐置有关中外新思潮书籍二十余部。小学堂初设,县内士人以“洋学”斥之,不肯送子弟来学。刘德全请来德高望重的郭炎昌老先生,到县内各地游说,终使士人消除思想顾虑,送子弟前来就读。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主持纂修《洵阳县志》,是书14卷,史料宏富,体例颇合志法,参加修志人员共达121人,都是洵阳当时最优秀的人才。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调任陕西省咸宁县(辖今西安市钟楼以东)知县,再任候补直隶州知州。

人物评价

清故中宪大夫、晋封荣禄大夫刘公心齐先生墓志铭: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一月日,吾师心齐刘先生考终里第,明年一月二十四日卜葬于陶溪河新阡之阳。

先期,公子元以铭函之文请余,老门生也。回忆先生莅洵阳时,余方应童子试。拔于孤寒之中,扶持之、教诲之,示以周、程、张、朱之学业,勉以卫、霍、韩、之事功,戒之以自是自足,期许深矣!余驽钝副先生望,今又衰老,其何以报先生哉!称述言行,传信后世,余之报先生者,惟此。师事近四十年耳,目所接,曷敢以不文辞?谨按:

先生讳德全,心齐其字也,湖北谷城人。祖,汉鼎,懿行载《襄阳府志》。考,秉谦,清同治丁卯举人,官中宪大夫。妣氏傅氏萧赠恭人,赠公有子三人,先生居其季。咸丰戊午六月二十七日生,卒年八十,配钱夫人。子,元熙,日本东京大学毕业;元裕,度支部事审计院佥事。皆先卒。元章,清黑龙江候补县丞;元,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如一公之孙文泉。孙十五人:大谟,北平朝阳大学毕业;大训,南京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平汉路巡官;大均、大詹、大诚、大信、大謇、大同、大杰、大珊、大魁、大壮皆肄业各大学中学。女孙八人,曾孙众女八人。

所著《洵阳县志》十四卷已行世,《谷》十二卷、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壮岁以优廪生业经心书院,南皮张文襄开府武昌建“两湖书院”,复考入肄业焉。体用兼,故多宏通淹博之儒。先生试冠曹为文襄。光绪甲午举于乡,明进士。官陕西洵阳县中民愿而贫川楚,莠民杂居者务为博进奸盗,愿者多丧其产讼滋。先生以为欲绝警端清盗源,当自禁赌而疏之籍,挟健役四五人徒行二百里周历村落,执诸博徒痛惩之。复冒雨械匪首黄以归,法奸民龚伏几三百里,估船上下时有戒心。先生侦知捕役林某与会匪通,乃召而谕之曰:“往事余不尔究,自今伊始终耳尔赏否亦惟尔罚。”林然听命,终先生之任无刦略患。

庚子岁大祲,请发常平仓振贫民。转粟石泉设局,平书院诸生司其事,劝富民出谷千数百石设分局于乡,遴正绅董之,躬亲巡视,实惠及民,岁虽饥不为害。

教士用两湖书院法出,箧中书升多士。纵观之月,以文亲评甲乙,培植寒畯如诲子弟,暇置酒召诸生与之谈学术、论治理,古今中外道艺用不穷竟委而示之径。余或至书院、私塾察其勤惰,闻书声琅然则色而喜,见一长誉之不容口以故人愤勉,士风丕变矣。去洵日,有老民攀兴而泣曰:“爷去亦何时归耶!”撤棘后,调署咸宁县。

咸宁为省会附郭首邑,冲繁疲难甲于全省,令酬酢,民事多不克躬。自治理,先生未明而起,宵深始熄,孜孜勤求不倦,晨出午归,士民环立以待,受其辞而人先生曰:若弟善人吾所知,且衣食尔、田宅尔若何不足而妄言耶!其感悟而去。甲、乙争讼历年不决,先生判辞以进呼杖杖之,自是,吏无敢舞文骳法者。调富平、渭南,皆大邑,号称难治。先生处之裕如也。补精力绝人,条陈厉弊,下言理烦治,因应多方所至,廉能有声止官亦深加倚任。

两考上得旨嘉奖异直隶州用矣。总督不嗛于藩司,因事劾之,牵连坐罢。是时东三省初建,省治左参议周树谟言于总督徐世昌,署罢去一切陋规,以苏民困。广厅设长案,二吏左右列坐分治文书。先生且阅且批,终日而毕,案无留牍宿曷童子导之,入无不达之隐听。讼日,先期示之,无后至、无留滞。观者堂下为满,折狱以情,虽负者亦称明允。民风严峻厉诃斥不少假颜色。至广宁询诸士,民始叹曰:“安得州县吏治尽如广宁者乎!”周参赞之称君贤允以治。

周树谟巡抚黑龙江携银四十万设官银号,以先生为总经营、擘画、推广于哈尔滨、呼兰、绥化及巴楚州,又委会办广政度支浩繁,协饷不至,则惟公司纸币是取。公司本无基金,币值日低,官民交受其病。先生以省盛行钱利权坐币信用未昭,商民以纸币购营口银元者,费昂,建议设奉天分号,由分号购营口银元,商民携本省纸币者随地得兑现银,币可畅行无阻,亦便商利国之一策也。众曰:“善。”乃分号于奉天营口宽城,商民携取既便纸币,推行始广。又以俄人西亚驻兵多购粮哈尔滨,乃使分号以纸币购粮之俄商,复设分号上海,以俄币易俄商现金,归往反回易行之期年,司各银数十万纸币,信用稳固。度支亦民亦于补巴楚州知州。大计,保补知府。后以道员用。

壬子,国体变,辞城去。

先生自筮仕以来,即以转移风气培植俊材。归田后与伯兄及诸子侄广智高、初两等小学校,又自建筑阳中学。以长君元熙主其事,而亲自监督之。先后毕业数百人升中学,学者甚多。复命元熙组织民团,保卫桑梓。元熙卒以积劳先逝。

十八年冬,余于谷城里第,先生早起宴寝犹是当年,楷无一字草率,殷殷训诲久之,余困不支。先生精神奕奕犹未倦,出示所著《清共刍议保卫刍议》数万言,大谓:“清共不应全用兵力,须以政治谋根本解决之法;保卫地方当令人民自置枪枝而为公用,一县若有三五千枪枝者,民力厚矣。”皆与今当道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及民众武力自卫”之策闇合。于是知先生之用尽也。年来观察时局,知县政不修无以奠定国基。而叹平勤劳如先生者之少也。乃胪书之而儒以铭曰:

芒芒九有 县为国基 安危治乱 靡不视兹 民治未昌 责重在吏 吏之贤否

民生攸系 德礼政刑 儒法殊途 或失之刻 或失之需 公兼其长以为治鹄

不柔而仁 不猛而肃 士服其教 吏畏其神 民怀其惠 四时如春 所至民

所去民思 关东关西 歌颂同辞 国体虽更 治道无异 以公为师铭昭千亿

前陕西政务厅厅长代理陕西省省长门里生洵阳李梦彪顿首拜撰

清光绪甲辰翰林直隶巡警道前财政总长再门生汪士元顿首书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岁在丁丑孟春月下浣谷旦

洋洋洒洒两千余字的墓志铭正好和志书印证,并补志书记载之不足。

  • 上一篇:周文姬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