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生活 >

六世班禅

时间:2023-04-11 08:25:30 编辑:阿旭

藏传佛教格鲁派班禅大师有哪些

1、一世班禅

克珠杰·格勒巴桑(1385~1438),第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克珠杰是全藏敬信的尊者宗喀巴的首要弟子,在藏传佛教史上声名显赫。大力倡导,各方募捐,筹集资金和财物,在存放宗喀巴肉身银塔的藏式大殿的屋顶上,建造了一座汉式的金顶,俗称“金瓦寺”。这是甘丹历史上建筑的第一座金瓦寺。

2、二世班禅

索南却朗(1439~1504),藏传佛教格鲁派大活佛,第二世班禅额尔德尼。生于西藏日喀则附近温萨(dben-sa,一译恩萨)地方。幼年被送到甘丹寺出家,以第四任甘丹赤巴巴梭·却吉坚赞(克珠杰之弟)为师学法多年,精通显密,擅长教理辩论,声望很高。

3、三世班禅

恩萨·罗桑丹珠(1505~1566),三世班禅,于藏历第八绕迥之木牛年(1505年,明弘治十八年)正月初四在后藏恩萨地力降生。他与二世班禅索南曲朗是同一家族。拜许多高僧为师,研习《集密金刚灌顶》、《菩提道次第广论》、《时轮金刚》、《大威德金刚》等经法,对显密二宗有了较深造诣。

4、四世班禅

罗桑却吉坚赞(1567~1662),明末清初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首领,第四世班禅额尔德尼。四世班禅不仅是一位功德无量的宗教领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领袖。他为格鲁派的发展,为维护祖国统一,为促进汉、满、蒙、藏各兄弟民族的友爱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佛教方面,他主张教门少争门立户,特别崇奉宗喀巴,精通显密,刊印经卷,其著作约计有100种左右,其中《恩萨巴等三大智者传》、《四世班禅自传》等为其代表作。

5、五世班禅

罗桑益西贝桑布(1663~1737年),后藏人,藏传佛教格鲁派大活佛。幼年被认定为前世班禅转世灵童,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敕封第五世班禅额尔德尼,达赖七世进藏、坐床诸事亦由他主持。乾隆二年(1737)圆寂于母寺,享年75岁。

6、六世班禅

罗桑华丹益希(1738~1780年),生在襄地扎西则地方。父唐拉,咒师出身;母尼达昂茂,系贵族宗室之女。1766年,乾隆帝遣使到札什伦布寺册封他为“六世班禅”,颁给了金册、金印。六世班禅的著作有《持乐国愿望》、《自传》上下册、《道情歌集汇编》、《菩提道次第面授法·利他甘露瓶》、《显密集要点问答汇编》、《十六罗汉绕佛记》、《喇巴强巴传》、《圣·洛桑巴传奇·不可思议》、书札、仪轨、修行等方面的典籍共98种之多。

7、七世班禅

丹白尼玛(1782~1853),系后藏白朗宗吉雄溪卡人,出生于藏历第十三绕迥之水虎年。1784年被迎入扎什伦布寺举行典礼,成为第七世班禅。七世班禅一生经历了清高宗、清仁宗、清宣宗和清文宗四个皇帝的统治。七世班禅始终坚定地站在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站在西藏地方属于清朝中央的立场,在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方面的重大贡献。

8、八世班禅

丹白旺修(1855-1882),是第八世班禅。后藏托布加溪卡人,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八月八日。父名丹增旺嘉,母名扎西拉姆。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圆寂以后,扎什伦布寺派出代表到各地找寻其“转世”的“灵童”。当时共找了三个“灵童”。经1857年在布达拉宫举行“金瓶掣签”,掣出的是托布加溪卡丹增旺嘉的孩子的名字,遂被认定为八世班禅。由摄政哷征阿齐图呼克图担任堪布,给八世班禅剃发换僧衣,并取法名为曲结扎巴丹白旺修贝桑布,简称丹白旺修。

9、九世班禅

曲吉尼玛(1783~1937),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大活佛,西藏塔布人。九世班禅不仅佛学造诣极深,而且政治上也很成熟。早期他与十三世达赖共同领导了抗英斗争,晚年又积极从事抗日斗争,可说是一位勇敢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战士。至于他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维护,更是始终一贯,坚持到死,在西藏宗教上层人物中是难能可贵的。

10、十世班禅

罗桑确吉坚赞(1938~1989),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幼名官保慈丹。青海省循化人。1949年10月1日,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明确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愿为解放西藏、完成祖国统一贡献力量。1956年4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相继担任第一副主任委员、代主任委员。

世间最美的情诗--六世班禅仓央嘉措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那一天,闭目在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路上,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柔。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十戒歌》

第一最好不想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段明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告燃伏相见如何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一个难以琢磨的迷,也是一个永恒不袜携朽的传奇。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又有爱情的凄美、命运的无常。在匆促的生命旅程中展尽命运的神奇,三百年来为后人所追索和探究。他也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的唯美诗篇感动着后事里的无数男女,他就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当今华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人物之一。

仓央嘉措的一生仿佛是一出戏,千回百转,波澜壮阔。他仿佛是那台上清雅幽静的小生,淡淡然两三句便把情意唱入你我心底。就是这样一个男子,半生荼靡,半生寂。清净而生,清净而去。圆满的却是锦绣的一辈子,也曾在这世间躺过凡心不灭的水。笃定要去握住那二三女子,去寻觅那罕有的爱。不喧不嚣之心去言明爱的正身。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