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国学大师
1、梁启超
中国学界泰斗,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四大教授之一,中国近代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戊戌变法领袖,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启超是20世纪初最先促进“国学”这一概念产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一生著述宏富,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不乏真知灼见,主要作品有《中国历史研究法》《新民说》等。
2、章太炎
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著述甚丰。作为中国国学大师,章太炎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要讲授国学即中国学术文化,其国学著作有《国学概论》《国故论衡》等,另有《新方言》《文始》等。他在国学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较高成就,堪称“国学”第一人。
3、王国维
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是第一个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在史学上,王国维是新史学的开山,开拓了史学的新向度。此外,他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
4、陈寅恪
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他长期致力于史学研究工作,研究范围甚广,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特别是佛教史)、西域各民族史、蒙古史、古代语言学、敦煌学、中国古典文学以及史学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等。
5、钱钟书
近代国学大师排名榜前十,中国文学研究家、现代作家。钱钟书在文学研究及创作方面具有卓越成就,特别是在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钱钟书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获得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7年经典小说《围城》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被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6、冯友兰
20世纪中国思想界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近代国学大师排名榜前十,曾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任教,他兼收并蓄,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并借鉴了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成果,建构了独特的哲学思想新儒学体系。其著作《中国哲学史》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7、黄侃
国学大师有哪些,黄侃是中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国学大师,民主革命家。黄侃师事章太炎,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日知录校记》等数十种。
8、刘师培
中国学界泰斗刘师培著有论经学(以小学、左传学为主)、史学(开创近代中国学术史体)、文学(主张六朝文,维护扬州学派骈文之文统)专著七十四种。作为经学大师,他在继承《左氏》家学的同时,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成果很多。在日本时,他与章太炎齐名,当时还有“二叔”的说法。
9、辜鸿铭
学博中西的辜鸿铭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堪称近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重大影响,西方人曾这样形容: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10、钱穆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中国国学大师,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
中国国学包括哪些内容
1,中华国学,就内容而言,覆盖传统的自然观、社会观、家庭观、宗教观诸方面;就时代而言,纵贯自商周到明清的整个古代。
2,“国学”应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之学;其中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古代,“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要深入学习。
3,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所需之术,是在古代“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乃是“为生民立命“之术;其中五术,乃是“为往圣继绝学”、“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包括“山、医、卜、命、相”等。
4,被今人疵垢为“迷信”,那些轻易否定一切“究天人之际”关系悔指的学问的人,其实他们很少站在与人生存在状态息息相关的终极关怀的立场上,去认真的探究天人之际的真切意蕴与内在价值,去拉近生命存在与天人之际之间的间接和直接联系,在传统与时代、学问与生活中架设一架沟通的桥梁。
5,在中国国学中有丰富的哲学内涵。虽然国学不是哲学,但是国学的发展史囊括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发展脉络,国学无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单一的拣出来,设立学位要找基本依据,全面复兴中国的国学文化,实行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复兴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文化,才是真正的国学复兴之日。国学的现代化就是把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中的文艺、文化知识科学化的复兴起来、现代化起来。
拓展资料:中华国网中国国学:
1,近几年来,国学热潮的兴起说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弘扬中华国学,绵延优秀文化传统,新世界出版社于2002年初即开始着手编辑出版中华国学碧返配丛书。观国内出版界,高深的学术研究专著不乏其书,而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读本尚为空白;学术界内,耄耋之年的学界泰斗不乏其人,而普通国人、尤其是青年学子对国学知识尚知之甚少。
2,编者以为,出版者现在的任务首先当是普及和提高民众的国学知识水平,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应从奠基工作做起。故本丛书选题确立之初,新世界出版社即将其阅读群体定位于广大青年和普通民众,将本丛书作为一套学术普及读物,读者对象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士,希望此丛书既有学术研究的参考价值,又有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启迪读者心智的作用。
3,丛书以中华学术领域中独立成学的形式,对国学各学科分门世卜别类加以综述,介绍该学科发展变化之历程,以及各学科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和各时期学术研究的成果,以独特的视角诠释国学。读者可寻根溯源,探寻中华文化之本,从而达到鉴古知今,继先哲之遗产,发潜德之幽光之目的。
4,为保证丛书的学术权威性,丛书作者均为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和教授,且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所撰写的文章力求全面、准确、简洁,以3—5万字的篇幅,对每一学科进行概括性介绍。文章中适当略去了学术著作中的繁琐引证,以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领略精要。
5,丛书分《史学卷》、《文学卷》、《哲学卷》、《综合卷》、《民族卷》共5卷,计330万字,继已出版的《史学卷》之后,年内还将推出《文学卷》,其余三卷在2008年前出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