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新加坡
NO.1 海南鸡饭
海南鸡饭
海南鸡饭源于早期由中国南方的海南省迁来狮城的移民,经过改良与调整成为了闻名四方的名菜。这道菜十分简单:若干一口大小的蒸鸡肉块、香米(鸡油预炸并用鸡汤烹煮)、生抽或老抽、辣椒粉与生姜混合。
一份海南鸡饭通常配有一碗清鸡汤、几片黄瓜薄片、辣椒老抽蘸酱以及姜蓉,在城中麦士威等熟食中心及Checkers等餐厅都可尝到这道美食。简单又美味,海南鸡饭无愧于新加坡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是您在新加坡又一个必尝的招牌菜品。
NO.2 咖喱鱼头
咖喱鱼头
著名的新加坡咖喱鱼头是印度、中华和马来文化相互融汇的美食结晶,这也是为什么它是新加坡城内最炙手可热、最诱人和最受喜爱的菜肴之一。
肉块的柔软、鱼肉的精华、诱人的味道,还有高脚杯中的印度翠鸟啤酒或是冰镇柠檬水…… 这是另一道您在新加坡不可不试的菜肴,因为纵览在世界的其他任何地方,如此美味,仅在此地。
NO.3 咖椰烤面包
咖椰烤面包
咖椰烤面包是新加坡人的传统小吃,只要尝一次就会爱上。咖椰酱由椰子加蛋、糖及班兰叶所制成,非常香醇。曾有人如此形容:咖椰酱-只要尝一口就会立即涌起一种幸福的感觉,平凡简单的幸福。在传统炭烤土司上涂满奶油与香甜咖椰酱,再配上半熟鸡蛋沾上酱油,另加一杯香浓的传统咖啡,别有风味,肯定上瘾。
NO.4 辣椒螃蟹
辣椒螃蟹
辣椒螃蟹是到了新加坡一定要去吃的美食,螃蟹是斯里兰卡大螃蟹,吃到最大的要2.5 公斤左右。说是辣椒,其实除了辣椒之外,还有东南亚才有的酸梅汁调料,调进蛋花,调出一大盘有料有汁的辣椒螃蟹。在大块朵颐之后,用个小馒头(有清蒸和油炸两种)蘸着汤汁再来几口,让这盘辣椒螃蟹全部下肚,绝无浪费!
NO.5 椰浆饭
椰浆饭
椰浆饭虽然是一道传统的马来经典菜肴,但这不妨碍它成为新加坡华人和印度民众最喜爱的早餐选择。顾名思义,椰浆饭得名于其烹饪方法——用椰浆烹煮米饭,再用一点香兰叶略微调味,为米饭赋予扑鼻的清香。
NO.6 肉骨茶
肉骨茶
它是将带肉排骨放入独特草药及香料熬制的原汤中烹煮,丁香、肉桂、八角、茴香以及芫荽的使用反映了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特色。在过去,这道菜是苦力们补充微少能量与营养的一个重要方式。一碗肉骨茶还可与猪骨、腌菜及红烧豆腐皮一同食用,可在全天任何时段都带来健康美味又实惠的美食体验。
NO.7 炒粿条
炒粿条
炒粿条是将扁平的米粉(类似意大利面)与生抽及老抽、马来煎(belachan)、罗望子汁、豆芽、韭菜、腊肠以及鸟蛤一起翻炒而成。在原来的制法中,米粉是以猪油进行炒制,因此独具一种鲜香的美味。
新加坡大多数美食中心都有炒粿条的小摊,如麦士威路熟食中心等,它也是公主露台餐厅的招牌名菜。选择鸟蛤或是虾肉搭配一份冒着热气的炒粿条,尽情享受这道丰盛的美味吧。如果您将前往祖卡酒吧享受夜生活,不妨先去附近的锡安路熟食中心(无需寻找店标,大排长龙的顾客就是最好的地标),到一家极受欢迎的摊档去享受一顿美味的炒粿条吧。
NO.8 水粿
水粿
水粿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小吃,在南马和新加坡一带通常念成潮州话的“Chwee kueh”,在吉隆坡一带则称为碗仔糕(用广东话发音)。水粿用白米磨成浆制成的粉团,放在特定的模子蒸成形。馅料用菜脯、葱、虾米、辣椒煮成,吃时再加上一些辣菜脯,通常都是作为早餐或下午茶。
水粿这乡土粿食源自潮州,属于街头小吃,在马来西亚一带根本不会有人在招牌上写上水粿这名称,水粿这名称的出现是因为,新加坡的路边摊被当地政府强迫搬迁到小贩中心,水粿这名称才开始出现在招牌上。
NO.9 窝打
窝打
这道菜在部分亚洲地区十分著名,乌打在马来语中意为“大脑”,因为其柔软糊状的质感与大脑颇有相似之处。尽管鱼肉乌打是最常见的做法,您也可以找到以虾、墨鱼、虾以及鱼头制作的乌打。
乌打单独作为小吃本身就颇有风味,搭配叻沙、椰浆饭等其它本地美食也会让您颇感惊喜。尽管从未尝试过它的游客可能需要花些时间才能适应,这种小吃仍然是新加坡大街小巷都能寻到的美食,每家美食中心都有一至两家乌打小摊,它也是私人聚会及办公室午餐的热门选择。
NO.10 叻沙
叻沙
然而,正如大多数土生华人菜品一样,它的发展也受到了各地区的影响。椰浆叻沙(Laksa lemak)则是以丰富奶香的椰汁为原料,是仅在新加坡流行的一种独特制法。此外,还有一种更为清淡(与更为浓郁)的叻沙版本——印度红茶叻沙(assam laksa)。近年来,叻沙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更使其将西式口味融入其中,如叻沙意面等,尽管并未形成一道正式的菜,但也仍然十分美味。
在新加坡的加东区可寻到著名的椰浆叻沙,其中的面条被切为碎块,因此食客们可直接用汤匙食用。公主露台餐厅还提供叻沙与潘趣酒的搭配套餐。因此,当您游在新加坡,千万别忘了尝试一下这道经久不衰的美味。
新加坡特色美食有哪些 新加坡必吃美食盘点
因为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新加坡料理反映出了文化多元性,包括中国、印尼、印度、越南和英国等多种文化的交融影响,让新加坡的佳肴一跃上国际版面!现在就准备好几张卫生纸擦口水,一起来看看星国有哪些必吃美食!
新加坡异国饮食文化
1.肉骨茶
「肉骨茶」被称为新加坡的国民美食,起初肉骨茶是码头工人为了补充体力,用便宜的零碎药材、香料熬煮带肉的猪骨,做为早饭。肉骨茶的口味又分为「潮州式」及「福建式」,福建式的肉骨茶以中药香闻名,药香味较重、色泽较深;很多人以为肉骨茶与一般药炖排骨差不多,但台湾的药炖排骨中药味颇重,不适合再搭配饭或面一起吃。
至于新加坡常见的肉骨茶则是潮州派白汤,以白胡椒和香料为汤头基底,汤头颜色较淡,着重胡椒与大蒜的香气;将猪骨排氽烫后,放入高汤中炖至软烂,口感鲜嫩带点油脂香而不腻口,汤头透出浓郁白胡椒香是最大特色。其实肉骨茶是「汤」而不是「茶」,道地吃法是以肉骨汤加上米饭或搭配油条品尝,吃完之后再以茶去油解腻,也因此有了「肉骨茶」之名。
肉骨茶。
2.叻沙面
「叻沙」是一道起源于南洋的娘惹料理,现在为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的代表小吃之一,口味非常多样,星国当地盛行的有咖喱叻沙,和发源自加东地区的加东叻沙(Katong Laksa)。一般会用香料制成咖喱酱汁搭配椰奶,调制出特有的浓郁汤头,加上鸡丝、蛤肉等配料,以及以米浆蒸成的濑粉,尝来口口甜香带辣,是不容错过的招牌美味。
3.海南鸡饭
海南鸡饭起源于海南岛,当地人称作「文昌鸡饭」,后来传到新马地区,成为知名度极高的美食。海南鸡饭并不是鸡肉配白饭这么简单,光是「鸡饭」就颇费时费工,使用泰国香米以红葱头、大蒜、姜爆香后,加入鸡汤、鸡油一起蒸煮,让米饭入口有着浓浓鸡汤味;鸡腿的烹煮方式更是讲究,新鲜肉鸡以低温焖煮,让肉品入口软嫩、鸡饭香而有味,堪称新加坡国菜。
新加坡人吃饭也相当注重酱汁及调味,各店家也对酱料别有用心,除了基本的油葱酱、甜味重的黑色老抽酱油,还会提供由金桔、鸡汤跟辣椒特调的橘红色辣椒酱,以及淡黄色的姜蓉酱等;先吃上一口原味,再沾上酱料,风味层次相当丰富!
海南鸡饭的酱料也是美味关键。
4.炒粿条
粿条跟客家人的粄条类似,都是以稻米制作的Q弹米食。星国当地会将宽扁的粿条加上豆芽、鸡蛋、鱼饼及腊肉等丰富配料一起大火快炒,并以甜味的老抽酱油及参巴辣酱(sambal)调味,偏辣微甜的口感吃来相当过瘾。
5.炒萝卜糕
新加坡萝卜糕会加入菜脯、鸡蛋和大蒜一起炒,特色是会在炒的同时用锅铲将萝卜糕切成大小不一的块状。口味上分成黑、白2 种,前者会加入黑色甜酱油,吃起来偏甜,且鸡蛋会入锅炒散;至于白萝卜糕则比较咸,鸡蛋是在起锅前才打在萝卜糕上,煎成焦香的蛋皮,就是星国特殊的在地小吃。
新加坡萝卜糕的英文是Fried Carrot Cake或Carrot cake,乍看之下还会以为是胡萝卜蛋糕!(资料照)
6.麦片虾
到新加坡旅游,除了海南鸡、肉骨茶之外,麦片虾也是必吃料理。谁说麦片只能泡牛奶?这道创意料理将肥美的鲜虾与燕麦片完美结合,绝对是在台湾吃不到的料理!当地做法会把鲜虾下锅油炸到金黄,再铺上满满的酥脆麦片一起食用,不用沾酱就很好吃。
7.辣椒蟹
以新加坡辣椒酱融合番茄一起爆炒的独特滋味,尽管名为辣椒蟹,吃起来其实没有特别辛辣,不仅有开胃的辣,更有提味的甜,搭配上新鲜海产特有的鲜甜海味,在地人吃完螃蟹后,还会用炸馒头沾酱汁食用。这道料理更在2011年被美国CNN Go评定为全球50大最美味菜色的第35位。
海鲜类较高价,因此到新加坡点辣椒蟹,记得先询问价钱。
8.罗惹、啰喏
新加坡的传统沙拉,除了蔬菜还会加入水果,包括凤梨、油条、黄瓜、豆芽、豆薯和豆干等食材,最后洒上厚厚的花生粉和虾酱及柠檬调成的酱汁,吃起来其实颇为重口味。啰喏在大马、印尼等地也很常渐。
新加坡的特色沙拉。(图截取自新加坡旅游局)
9.咖椰吐司
咖椰酱是东南亚很常见的甜品酱料,由椰浆、砂糖、鸡蛋、香兰叶和奶油调配而成,一般多会搭配烤得金黄香酥的面包入口,香甜可口非常受大人小孩的欢迎;也能用来当作蛋糕、面包的夹心陷料。对新加坡人来说,一份咖椰吐司、一颗蛋,再搭配一杯茶或咖啡,就是令人满足的传统早点。
咖椰吐司。
10.冰淇淋三明治
用一片薄吐司裹住切的厚厚的方块冰淇淋,就是美味的散步甜品。比起美式冰淇淋、日式霜淇淋,新加坡的「冰砖」口感较扎实一些,常见的口味有香草、草莓、巧克力,以及南洋盛产的水果:榴梿。爱吃榴梿的人一定要尝尝!
冰淇淋三明治的吐司会加入食用色素做成特殊颜色和花样!(资料照)
11.珍多
「珍多」又名煎蕊,是源自印尼的传统甜点,现今在新加坡也很受欢迎。使用糯米粉制成的珍多,会以斑兰叶染色成绿色条状,再淋上椰汁、撒上棕榈糖。珍多的口感类似粉条,除了搭配椰糖糖水、冰沙和冰淇淋之外,也会加入椰浆中作成饮品,替天气炎热的新加坡增添清凉感。
东南亚当地的「粉条」:啰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