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的特点是什么
金文的特点是笔画方整,字体瘦长,结构严谨,线条遒劲。金文又称作钟鼎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而金文自商周时期到战国末期,持续时间约有八百年之久。殷朝灭亡后,甲骨文慢慢消逝,从周朝起,金文代替了甲骨文的地位,成为了人们最常用的字体。因为铸刻在钟鼎之上,所以又叫做钟鼎文。金文(钟鼎文)在周朝时期,是时代的主流。直到秦朝统一六国,诏令天下使用小篆开始,金文才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不管是刻碑亦或者其他,均采用小篆。这也是为何金文不见于史的原因。
现在,金文已经变成了金文书法,是以金文的笔意创作的书法。在一定程度上,金文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西周时期时,金文已经是很成熟的书法艺术,一直以来都被书法家看重。不仅改变了书法的传统认识,还把中国的书法艺术向前追溯了三千年。

金文还有哪些特点?
金文的特点如下:
商代的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各有风韵。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划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
西周早期的金文从书体和书法风格来看,总的情势是清秀优美,笔道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结构严谨,行款章法自如。其前期的作品风格质朴平实,多挺拔的悬针笔法,仍带有甲骨文的影响。
金文的内容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
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