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问答 >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

时间:2023-03-02 10:21:56 编辑:阿旭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讲的是古代齐国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但是却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滥竽充数常用来形容没有真才实学,但是却要混在行家里冒充自己有本领的人。

滥竽充数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傚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的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君主齐宣王喜欢听竽演奏的音乐。于是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很大的乐队,每次演奏都要三百人。

  南郭先生知道这个消息后,就一心想混进这个演奏班子。虽然他不会吹竽,不过他知道齐宣王喜欢所有的乐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头,装装样子,充充数,别人也看不出来。

  南郭先生终于千方百计地加入了这支乐队。每当乐队演奏的时候,他就学着其他乐工东摇西晃,有模有样地吹奏着。由于他学得维妙维肖,好所以直到齐宣王去世,他都没有露出破绽。

  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虽然也喜欢听竽,但是他爱听独奏。他要求乐工们一个个轮流吹奏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后十分紧张,眼看就要露出马脚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担当不起!只好赶紧收拾行李,慌慌张张地逃离了皇宫。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

这句成语讲的是古代齐国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但是却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滥竽充数常用来形容没有真才实学,但是却要混在行家里冒充自己有本领的人。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白话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演奏,一定要一个三百人合奏的乐队。南郭先生也请求来为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给他以很高的俸禄。宣王死后,湣王继位。湣王喜欢听独奏,于是南郭先生就赶紧逃走了。

扩展资料: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后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所谓“处士”的意义,就是善于自处,不求闻达于当时的清高代号。

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南郭先生,文中称其为“处士”,表面是尊敬,实则是讽刺。此人不仅不清高,实则很滑头,善于投机钻营。实为一个“处士”的反面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