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问答 >

介子推以忠孝文明为纪念他而得名的地方是

时间:2023-03-08 08:24:59 编辑:阿旭

介子推以忠孝文明为纪念他而得名的地方是哪里

介子推以忠孝文明为纪念他而得名的地方是山西介休。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后人尊称为介子。他是跟随重耳逃亡的随行之一。早年的重耳因为被追杀,常常衣不蔽体,老是会吃不饱东西饿肚子。在他们逃到卫国的时候,其中一个随从偷走他们的粮食逃入深山。重耳没有食物,向附近的田夫祈求,希望能够给他一点食物。可是结果是不仅没要到,反而被羞辱了一顿。在重耳饿得快要晕过去的时候,介子推从腿上割下了肉,和山里踩的蘑菇一起煮汤给重耳吃。重耳知道后,深受感动,在自己如此困难的境地,介子推竟然对自己如此肝脑涂地,承诺等自己有能力时,一定报答重耳。

十九年的逃亡生活结束后,重耳变成了晋文公,之前同行的人均向晋文公请求赏赐,但介子推没有。他认为这是天意,是重耳自身的命数,反而瞧不起那些贪名逐利的小人。后来介子推由于不爱在这样的场合里受气,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在介子推不肯接受赏赐时,曾作诗一首,被为他抱不平的邻居趁着夜色挂在城门上。晋文公看到后,懊恼自己忘恩负义,想去山里寻介子推,但最终,听信小人谗言,找到介子推的尸体,得到介子推的血诗,要求他做一个清明的君主。

介子推以忠孝文明为纪念他而得名的地方是哪里

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以忠孝文明为纪念他而得名的地方是哪里?

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以忠孝文明为纪念他而得名的地方是介休。

介子推(出生年月不详—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
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
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

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后来,晋文公又把绵山附近地区改名为“介休”,意为介子推休息之地,用以纪念这位贤人的“割股奉
君”之德、不贪名利之志。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春秋时期,晋顷公12年(公元前514年)始置邬县(在城东10公里今邬城店一带)。战国
时期属魏国。西汉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莽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

西晋,杜预臆说界休当为介休,晋武帝司马炎遂改界休为介休,属西河国。
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年以后),介休县并入永安县(即今孝义)。

北周富政元年(公元
578年)置介休郡,介休县属介休郡。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
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属西河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兼领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