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圣通5个儿子结局如何
郭圣通与光武帝刘秀一共生有五子,分别是东海恭王刘彊、沛献王刘辅、济南安王刘康、阜陵质王刘延以及中山简王刘焉。
1、东海恭王刘疆
刘疆本为东汉开国太子,建武二年(26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刘疆这人虽无大才,但却很聪明,知道审时度势,建武十七年(41年),其母郭氏被废,阴丽华被立为皇后,所以刘疆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他由嫡长子变成了庶长子,再加上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并不太喜欢他,而是喜欢阴丽华所生之子刘庄。
因此,此时的刘疆很聪明的主动提出“引愆退身”,两年后在刘秀“《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彊,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彊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的诏书下,刘疆失太子之位,封东海王。
可以说正是因为刘疆自己的主动退出,所以之后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皆待之不薄。在刘疆初封东海王的时候,刘秀就特许刘彊兼食富庶之地鲁郡,并以鲁为国都,一人获封两国,合二十九县,这等恩宠可谓是无比丰厚。之后刘庄登基,刘疆也被厚待,最终也是得以安享荣华富贵,直至善终。
2、沛献王刘辅
刘辅,郭圣通次子。建武十五年(公元40年),受封右翊公,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郭后被废为中山太后,因此刘辅被封中山王,食常山郡。建武二十年(公元45年),刘辅改封沛王,不久刘辅因被宠臣寿光侯刘鲤(更始帝刘玄之子)擅杀刘盆子之兄故式侯刘恭而牵连,被刘秀关到牢房三天后才被放出。
此后,在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3年),刘辅前往封地。在封地,刘辅因谨慎有节,爱民如子,因此深受封地百姓的尊敬,时称“贤王”。同时在封地期间,刘辅从不干预中央政府之事,只在封地安心讲解经书,及修书,其中较有名的《五经论》就是他编著的。元和元年(公元84年)六月,刘辅去世。
3、济南安王刘康
刘康,建武十五年(40年)封为济南公,建武十七年(42年)进封济南王,建武三十年(55年),刘秀将平原郡的祝阿、安德、朝阳、平昌、隰阴、重丘六县增加为刘康的食邑。
刘康人不同于他的两位哥哥。在封地期间,刘康是胡作非为,不守法度,肆意剥削百姓,因此在明帝时期,就有官员上书告刘康招来州郡奸猾之徒渔阳颜忠、刘子产等,谋议不轨。只是因明帝顾念他是自己的兄弟,所以并未深究,只是削除他祝阿、隰阴、东朝阳、安德、西平昌五县的食邑。
当然此后刘康并未因这次惩罚而改过,相反是变本加厉。此后刘康就多殖财货,大修宫室,养奴婢至一千四百人,厩中养马一千二百匹,私田八百顷,奢侈恣欲,游观也无节制,其封地的百姓是被他弄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但是因他始终是皇族中人,所以并未受到什么惩罚,是继续安心的做他的诸侯王,直至去世。
4、阜陵质王刘延
刘延,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被封为淮阳公,十七年(公元41年)进爵为淮阳王。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刘秀将汝南郡的长平、西华、新阳、扶乐四县增加为刘延的封地。
同刘康一样,刘延也是一个不守法度之人,性格更是骄傲奢侈。在明帝永平年间,就有官员上书弹劾刘延与爱姬谢氏胞兄谢弇以及姐姐馆陶公主夫婿驸马都尉韩光招纳奸诈狡猾之人,意欲谋反,后来明帝查证属实,韩光、谢弇等人皆被诛杀。而刘康因是皇室中人,所以并未收到严重的惩罚,明帝只是将他迁徙为阜陵王,食邑两个县。
可刘延被宽恕后,并未悔改,相反因被徙封,他心生怨恨,反而再次欲谋造反。此后章帝查证属实,遂下诏“贬爵为阜陵侯,食一县”,同时让一人去专门监护阜陵国,不得让刘延与官吏接触。章和元年(公元87年),章帝驾幸九江郡,在看到刘延的窘迫后,怜悯刘延,于是再次下诏“今复侯为阜陵王,增封四县,并前为五县”,同时加赐钱千万,布万匹,并将寿春赐予他为国都。二年后,刘延去世。
5、中山简王刘焉
刘焉,建武十五年封左翊公,建武十七年进爵为王,建武三十年,徒封中山王。永平十五年,刘焉因擅自杀害宠妾,被国相上报,明帝削安险县。章宗元和时期,安险县被归还于刘焉。永元二年刘焉因病去世。

郭圣通被废原因是什么
郭圣通,东汉开国第一位皇后,她和她身后的郭氏家族为刘秀初期的起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事实上,刘秀册封郭氏为后乃是逼不得已,所以郭圣通也被废了。
郭圣通被废原因
首先,在刘秀登基之初就想封性情淑婉的阴丽华为皇后。但是阴丽华以自己没有儿子而郭圣通有儿子且为中兴大汉出力甚多为由坚决推辞不受。此外由于当时 天下 未定,刘秀的根据地只有河北和河南两地,光武帝欲迁都洛阳一统天下,后方的根据地河北必须要保持稳定,不能出现动荡的局面。因此只得暂时求全立郭圣通为皇后,这样原本是河北地区豪强的郭氏家族才不会在身后作乱,使得刘秀可以专心地稳定天下。当刘秀在建武十三年天下大定之后,要消减豪强宗族的势力,郭圣通为家族利益屡次和刘秀 意见 不和,这为她日后被废埋下了伏笔。
阴丽华是刘秀在少年时的挚爱,他们相处于患难,就像汉宣帝刘询对许平君的“故剑情深”一样。在个人感情方面,刘秀对阴丽华的感情要远远甚于对郭圣通的感情。与前者是两相情悦,而与后者则是一场纯粹的 政治 联姻。这也是造成郭圣通最后被废的最主要原因。
刘秀与郭圣通的 故事
郭圣通与刘秀的结合,不是因为情感,而是因为政治。西汉末年,汉室皇族日益衰落,政权落入外戚之手。公元8年,王莽称帝,建立新朝。王莽为稳定政权,托古改制。但改制并不 成功 ,加上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起义军纷纷崛起。
在众多起义的人中,有一位英俊的少年,名叫刘秀。刘秀出自汉景帝一脉,随着族室的衰落,到他这一辈时,已沦为一介布衣。公元22年,刘秀和哥哥刘縯在家乡起义反抗新政。在昆阳一战中刘秀表现出了卓越的 军事 才能,打败王莽军四十二万人,大胜而归。
公元23年,刘秀的哥哥刘縯在军中的威望日益高涨,更始帝刘玄怕刘縯威胁到自己,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了刘縯。哥哥被杀后,刘秀怕自己也被更始帝杀害,主动向更始帝请罪,把战功都推到其他将士身上。更始帝见他如此低调,反而有些内疚,暂时放过了他。
一直跟随刘秀起义的阴氏兄弟,十分认可刘秀的能力,再加上刘秀早年间初见阴丽华时,便发出了“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叹。由于阴氏兄弟的认可,刘秀娶到了阴丽华。但哥哥的死,对刘秀的打击很大,为了不让更始帝怀疑,连哥哥的葬礼都没办。此时,阴丽华一直陪在他身边,两人一起度过了那段昏暗的日子。
三个月后,更始帝迁都洛阳,刘秀被封为司隶校尉,要他先行抵达洛阳。此去前途未卜,刘秀将阴丽华送回了新野老家。到达洛阳后,更始帝又派刘秀去河北,征讨在北部割据的王郎。刘秀初到河北,无钱无势,真定王刘扬势力很大,手握十万重兵。最后在刘植的游说下,刘扬觉得刘秀是可造之才,答应与刘秀结盟。为表诚意,还将外甥女郭圣通嫁给了刘秀。
就这样,郭圣通成了舅舅与刘秀结盟的工具,也为她日后的不幸埋下了伏笔。郭圣通嫁给刘秀之后,跟随他南征北战,还为他生下一子刘疆,还算恩爱。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将与自己分离三年的阴丽华接到身边。公元26年,郭圣通的舅舅刘扬谋反,失败被杀。
刘扬被杀后,刘秀觉得与郭家的政治联姻便没那么重要了,想封阴丽华为皇后。阴丽华并不同意,还劝说刘秀:“你与郭氏有患难之情,她还为你生了儿子,皇后之位于情于理都应该是她的。”刘秀被阴丽华拒绝后,封郭圣通为皇后,立长子刘疆为太子。
阴丽华回到刘秀身边后,刘秀的感情渐渐转移到阴丽华身上,阴丽华很快为刘秀生下一子刘庄。郭圣通虽为皇后,却被刘秀冷落。郭圣通也是名门之后,一向很有淑女风范,但在爱情面前她彻底失去控制。她不甘忍受刘秀的冷落,几次三番在刘秀面前哭闹,以此挽回刘秀对她的爱。
由于郭圣通几次三番的哭闹,刘秀深思熟虑后,废掉了郭圣通,封阴丽华为皇后。好在刘秀还念及旧情,并未将她打入冷宫。从这一点来说,刘秀比汉武帝好很多,武帝当年将阿娇打入冷宫后,就再也没给她重见天日的机会,在长门宫凄凉而死。郭圣通显然比阿娇幸运的多,她的家人并没因此受到牵连,刘秀反而给她的家人升了官。她的大儿子刘疆仍为太子,但后来刘疆主动让出了太子之位。阴丽华的儿子刘庄(汉明帝),被立为太子。
此后,郭圣通移居北宫,刘秀将她的二儿子刘辅封为中山王,她也成了“中山王太后”,与儿子生活在一起。郭圣通一生为刘秀生了五个儿子,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郭圣通的功劳是很大的。但在废后的事情上,郭圣通并无太大过错,刘秀也因废后一事被人诟病。
郭圣通的结局
政治联姻最终目的都是为政治服务,一旦二者中的一方达到了自己的既定目的,这场婚姻就意味着即将结束。郭圣通原本是河北望族刘杨的外甥女,刘秀起兵之初在河北举目无亲,要想平定天下手中就必须要有一支自己的人马。因此他想借着与郭圣通之间的联姻来笼络刘杨,借着刘杨的势力来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而刘杨是看出了刘秀身上的潜力和不凡的志向,想日后在刘秀身边获得更高的地位和荣誉,因此借助这场婚姻为自己的未来铺路。十三年后,刘秀中兴了大汉,再次一统江山,刘秀此时独掌乾坤,不再需要刘杨了,郭圣通的皇后之位也随之被废掉了。
可这场废后风波也体现了刘秀心怀仁慈,这从郭圣通结局中可以得到最好的体现。刘秀虽然废了郭圣通的皇后之位,却并没有为难郭氏一族,反而大加抚慰。郭圣通也得以颐养天年、终老而死,避免了 历史 上绝大多数废后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