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什么意思
?“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思是暴雨之前刮起了烈风,现在用来形容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出自唐代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是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喜欢写描绘风景的律体,因为偶对整密、诗律纯熟,和讲究严谨的杜甫极为相似,所有后人将他与杜甫一起评价为“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许浑是武则天时期宰相许圉师的后代,唐文宗时期考中进士开始走上仕途,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因为喜欢写山水风光,所以有“许浑千首湿”的称呼。许浑追求旷远闲适,远离社会现实的生活,所以他的诗里多咏史诗和山水诗,他会感叹过去和现在,情绪偏于消沉,文风有灰暗的感觉,喜欢描写清冷寂寥的风景。《咸阳城东楼》就是在他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一次秋天傍晚去登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日薄西山,乌云滚来而来,伴随着凉风侵袭,就有感而发,创作了“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诗句。在日落时分,突然天地景象异变,乌云压城,寒风骤起,眼看就要有暴雨将至,诗人抓住这个变化过程,将其概括为“山雨欲来风满楼”七个字,十分精妙,即是写了自然景象,也是写了诗人面对景色变迁,自己心情的转变,不知道自己应该在这种情势逼人的境遇下,是选择继续观望,还是迎头而上。后人就经常引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表示局势将发生重大变化前的迹象和气氛,也用来表示发生冲突或者发生战争之前的紧张氛围。
“山雨欲来风满楼”全诗
“山雨欲来风满楼”全诗:
原文: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注释
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扩展资料:
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古诗文网>>
这首诗题目有两种不同文字,今采此题,而弃“咸阳城东楼”的题法。何也?一是醒豁,二是合理。看来“西”字更近乎情理,──而且“晚眺”也是全诗一大关目。
同为晚唐诗人的李义山,有一首《安定城楼》,与许丁卯这篇,不但题似,而且体同(七律),韵同(尤部),这还不算,再看李诗头两句:“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这实在是巧极了,都用“高城”,都用杨柳,都用“汀洲”。然而,一比之下,他们的笔调,他们的情怀,就不一样了。义山一个“迢递”,一个“百尺”,全在神超;而丁卯一个“一上”,一个“万里”,端推意远。神超多见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