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失温是什么意思
所谓“失温”就是身体产热和保暖的能力长时间小于散热的能力,导致体温越来越低的现象。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雨雪大风和寒冷环境下、在寒冷环境下仍穿着汗湿的衣物、服装不够保暖休息后又不再运动,这些情况都可能会陷入失温状态。
据公开资料显示,人体失温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级:轻度失温,33-37°C,表现为颤抖、心律升高、肌肉不协调;
二级:中度失温,29-33°C,表现为恍惚、颤抖、思维麻木、心律不齐;
三级:严重失温,22-29°C,表现为昏迷、神经反射消失、低血压等;
四级:此时是致命阶段,体温已低于22°C,表现为肌肉僵硬,很少能觉察到心跳或者呼吸、很容易出现心室纤颤然后真正死亡。
出现失温怎么办呢?
首先要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紧急扎营,尽快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汗湿衣物,更换保暖衣物,为防止继续失温,可进食热糖水重获体温。
当出现重度失温时,要将患者全身包裹在保温层(睡袋、衣服等)中,然后立即送医院抢救,如果没有条件就必须现场回温。可以采用人工呼吸,或者将患者置于两条拉链相接的睡袋内,左右两侧由两位施救者传导复温等。

失温名词解释?
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这里所谓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而言的。
补充
轻度失温
(Mild Hypothermia)
核心温度在37~35.55度。
体征:不能控制得发抖,不能做复杂的动作,例如攀冰或滑雪,但能够走路及说话。外围血管收缩。其中:在37~36度时,体征正常,可能开始发抖,在 36~35度时,会感到冷,抖动可轻可重,手开始发僵。不能用手做复杂的工作。
中度失温
(Moderate Hypothermia)
核心温度在35~33.88度。
体征:意识茫然,动作协调性开始丧失,尤其是手部,例如不能够拉拉链。原因是外围的血流量不足。说话含糊,剧烈的抖动,行为失常,例如,开始脱衣服,但自己不觉得冷。会出现激烈的抖动,肌肉不协调开始明显,动作慢且看上去费劲,脚下开始磕磕绊绊,开始迷糊,也可表现为警觉。
重度失温
(Severe Hypothermia)
核心温度在33.88~30度。
这个温度将是致命的。在33.88~32.22度时,会出现持续性的剧烈抖动,说话困难,思维迟钝并开始健忘,明显的活动能力衰退,不能够使用双手,走路经常绊倒,情绪沮丧,低落、间歇性的发抖。在32.22~30度之间时,外露的皮肤呈蓝紫色,并且肿胀,肌肉协调非常差,不能行走,思维混乱,但是也可能保持一个姿势并看起来有清醒的迹象。抖动停止,先是剧烈抖动,然后暂停,之后继续循环。暂停的时间会逐渐加长直到抖动完全停止。因为燃烧肌肉中糖原产生的热量不能抵抗核心温度的持续降低,人体停止了抖动来储存糖原。倒地,不能够继续行走,蜷缩成一团以保存体温,肌肉逐渐僵硬。由于外围血流量被限制,及乳酸和二氧化碳的累积,皮肤发白,瞳孔扩张,脉搏速度变慢。在体温31度左右人体开始进入冬眠状态,关闭几乎所有外围血液循环,并且降低呼吸和脉搏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