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琴家。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相传琴曲歌辞《胡茄十八拍》是她的杰作。初嫁于卫仲道,婚后不久,夫亡无子,回娘家居住。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
蔡文姬,名琰,于公元208年4月4日(汉建安十三年三月初一日)重返家园,并再嫁屯田都尉董祀。奉命补父亲蔡邕的散佚典籍,忆写400多篇,文无遗漏。有五言及骚体《悲愤诗》各一首传世,倾吐乱离之苦及归汉时母子别情,哀怨激愤,是东汉末年战乱生活的真实写照。
《悲愤诗》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
蔡文姬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蔡文姬是陈留郡圉县人,汉末三国时的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她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及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到家中,后被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后被曹操重金赎回,嫁于董祀。
蔡琰归汉后,作有《悲愤诗》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其中五言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一首以情纬事的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
轶事典故
1、文姬归汉
文姬归汉是以曹操赎回蔡琰为故事背景改编的艺术故事,京剧以及其他戏曲都有文姬归汉的曲目,历朝历代也有画家画有文姬归汉图等连环画作品。
2、辨琴
蔡琰九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琰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故意弄断一根问她,蔡琰说是第四根。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