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农民起义是怎么来的
元朝末期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同时连年的水灾和饥荒导致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于是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当时在灾民中普遍流行着一个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便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起义,义军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红巾军是农民起义运动的一大势力,分为两派分别是由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颖州军和由徐寿辉和彭莹玉率领的于蕲军。
另一个大势力是张士诚领导的队伍,他在抗元战斗的早期抵挡住元军主力,扩大了红巾军发展的声势。红巾军后来被陈友谅控制,在至正十二年,陈友谅称帝,成为元末农民起义的几个势力中新的首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元末农民起义的势力之一就是朱元璋。
没想到朱元璋成为最后的王者,他用了近20年的时间,消灭其他农民军,击溃元朝残余势力,完成了中国的统一,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起义结束。

元末都有哪些农民起义?
起义的发动者是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和刘福通,他们利用白莲教作为宣传和发动起义的工具。
刘福通在颍州起义后,一时红巾军蜂起,遍布南北各地。如徐寿辉、彭莹玉(即彭和尚)等也在蕲、黄起义,称为南方红巾军。徐寿辉称帝,国号天完。这支红巾军发展很快,转战在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一带。此外,属于红巾军的队伍,还有在徐州起兵的芝麻李(即李二),在今河南地区活动的布王三(即王权),在今湖北地区活动的孟海马。不过这些红巾军不久都被元军镇压掉了。又在濠州(今安徽凤阳)的红巾军首领是郭子兴,朱元璋就在他的部下。
方国珍、张士诚起义红巾军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起义队伍,一支是浙东的方国珍,一支是先在苏北高邮(今属江苏)起兵、后来占据平江(今江苏苏州)的张士诚。高邮地处南北冲要,张士诚占据高邮,被元朝看作心腹之患。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朝丞相脱脱亲统百万大军进攻高邮,结果被张士诚击溃。高邮大捷埋葬了元军的主力,不仅使张士诚转危为安,也使红巾军获得大发展的机会。方国珍和张士诚起义,起先都起了配合刘福通起义、牵制元朝兵力的作用,但是他们后来都接受元朝的收买,转而与起义军为敌。
元末红巾军起义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浪潮席卷全国,前后历时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