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高血压伴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选用

时间:2024-02-21 11:11:33 编辑:阿旭

最适合高血压病人吃的非处方降压药是什么?越多越好

前高血压病人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按照药理的作用,可以分为六大系列。
利尿剂
利尿剂是使用最早,最常用的降压药物,降压作用显著,对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和肥胖的高血压病人降压尤为适用,但不适宜痛风、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病人。可与其他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合用,能增加降压的效果。由于长期应用易引起低血钾等不良反应,现在已经很少大剂量地使用。常用的利尿剂按照其降压作用的强弱,分为高效利尿剂(速尿、利尿酸),中效利尿剂(双氢克尿噻、氯噻酮),低效利尿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低效利尿剂都有保钾的作用。利尿剂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低廉。
β-阻滞剂
β-阻滞剂既能降低血压,又能减慢心率,应用很广泛。这是一类“洛尔”系列,常用的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美多心安)、拉贝洛尔(柳安苄心啶)、比索洛尔(博苏)。β-阻滞剂适用于年轻人和心率偏快的高血压病人,对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病人尤为适合。但是,对心率已经很慢、存在心脏传导阻滞和有哮喘的高血压病人禁止服用。
α-阻滞剂
α-阻滞剂的特点是不影响血脂和血糖的代谢。这是一类“唑嗪”系列,常用的药物有短效的哌唑嗪,长效的多沙唑嗪、特拉唑嗪等。由于α-阻滞剂同时能治疗前列腺肥大,对伴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更为适用。α-阻滞剂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所以,服用该药的病人,起床时要格外小心,动作要慢。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一类安全有效的降压药,它的种类最多,适应证最广,对血脂和血糖的代谢没有影响,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是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和糖尿病理想的首选药物。肾功能不好的病人也能应用,只是要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和患有双侧肾动脉狭窄的病人以及怀孕妇女则不能服用。令人遗憾的是,这么好的一类降压药却有咽痒干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0%左右,影响了药物的广泛应用。这是一类“普利”系列。根据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短效的有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中效的有依那普利(依那林),长效的种类很多,有苯那普利(洛汀新)、培多普利(雅施达)、福辛普利(蒙诺)、贝那普利(一平苏)、米达普利(达爽)等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这是一类最新的降压药,是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不会引起咽痒干咳的不良反应。被认为是不良反应最少的一类降压药,作为“沙坦”系列,最早应用的是氯沙坦,以后不断开发的有缬沙坦、依贝沙坦等。
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降压效果安全有效,其特点是在降压的同时,不降低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对血脂、血糖的代谢没有影响,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和已有心脑肾损害的高血压病人。此类“地平”系列种类不少。短效的有硝苯地平(心痛定)、恬尔心,中效的有尼群地平,长效的有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波依定)、尼卡地平。通过对制剂工艺的改进,制成缓释和控释片,使短效的药物具有长效的作用,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恬尔心缓释片、缓释异搏定(维拉帕米)。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面红、头痛、心跳加快、脚踝水肿,短效药的不良反应更为显著些。


老年高血压,如何优化管理?

老年高血压调理包括以下几方面:1、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高钾饮食,盐量<6g/d,尽量不吃咸菜、腊肉,增加蔬菜、水果、钾摄入,尤其马铃薯、蘑菇含钾量较高;2、戒烟限酒: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吸烟易导致血压升高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3、规律运动:运动方式依个人条件选择,包括散步、慢跑、爬山、骑自行车等,建议每次运动30-60min,一周不少于5次;4、情志调节:保持情绪稳定。


老年高血压,如何优化管理?

老年人高血压注意事项,首先重点在于老年人,老年人和中青年高血压注意事项是有相同点和区别点的,重点讲的是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的。何为老年人,一般认为是65岁以上吧。中青年患者可以忽略此条。
一、老年人大多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就是说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但舒张压低于90mmHg。这是因为老年人心血管系统退行性变,动脉硬化逐渐加重,几乎丧失了弹性,因此以单纯收缩压升高为主。
二、因此老年人降压注意事项:收缩压降压不必降压过低,达到130-140mmHg就比较合适,如果降了过低,势必用药量更加大,更加容易出现低血压和脑血管供血不足的情况,得不偿失。如果发作过脑梗的患者,为了保证脑部血供,收缩压血压达到140mmHg更为合适。
三、老年人高血压因为老年人高血压症状不典型,或者无明显症状,常常是由于出现脑中风了才发现,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一旦诊断高血压了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要治疗。不要抱着侥幸心理。
四、老年人高血压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主要表现为突然站起来出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视力模糊,软弱无力。一是生理问题,老年人就是体位改变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二是降压药量相对较大,和第一条说的一样,过分的控制血压达到国际标准120mmHg左右,这个是没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