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观沧海的写作背景

时间:2024-02-27 13:56:23 编辑:阿旭

《观沧海》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曹操写下《观沧海》的背景,是在击败乌桓后,彻底平定了东北方的大患,于回归的路上,意气风发,经过碣石山所写。第一,在此之前,曹操最大的敌人就是袁绍,他在官渡之战中利用许攸的计策,成功将袁绍击溃,不过袁绍依然有着非常深厚的底蕴,所以他的继承人袁谭和袁尚还能和曹操抗衡。不过当此危难之际,他们二人却不团结,反而互相猜忌。所以曹操选择撤军,任由二人夺权,这样一来,袁家的军队内忧外患,袁谭在被自己的弟弟袁尚击败后,居然向曹操寻求救援,这等于引狼入室,令曹操趁虚而入,自此袁绍的地盘都归曹操所有。而袁尚在大败后,选择联合乌桓,一起对抗曹操,这样一来就犯了众怒。第二,乌桓是东胡的部落之一,再北方就是匈奴。袁尚更是曾经与南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共攻河东,原本他们也联合了西北的马腾,然而他在曹操等人的劝说下,最终与南匈奴单于反目,将其击溃,最后还向曹操投降。所以在同一时期,汉人的军队对外族有着非常强的威慑力,结果在这一战中,乌桓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最后一任大单于蹋顿还在白狼山之战中被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斩杀,自此走向了没落。这样一来曹操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为南下创造了条件。第三,同一时期,唯一能成为曹操敌人的只有荆州的刘表和东吴的孙权。然而荆州刘表没有大志,年纪太高,在他死后荆州就轻易地被曹操占领。孙权又是一个毛头小子,曹操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所以当时曹操在平定了心头大患后,有了统一全国的宏图之志,才会做下这首诗。

《观沧海》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如下: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主要内容:《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