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有哪些国学大师?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NO.1 王国维
上榜理由:词学泰斗,戏曲学先锋,近代考古学的带头人,在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多种著述成为学界必读经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代表作:《人间词话》、《人间词》、《宋元戏曲史》、《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多收入《王国维遗书》。集外旅日所作笔札,收入《王国维学术随笔》一书。
弟子:顾颉刚,赵万里,姜亮夫等
NO.2 梁启超
上榜理由: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长期活跃政坛,是对近代政治有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宗教等领域都广有建树。
代表作:《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佛学研究十八篇》,多收入《饮冰室全集》。
弟子:徐自摩,蔡锷,胡适,谢国桢等
NO.3 章太炎
上榜理由:近现代朴学大师,小学大师,经学大师,史学大师,晚年潜心研究佛学,旅日期间曾苦学梵文,更以佛学解注老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其在小学一面,长于训诂,独步古今,后之学人唯有黄侃一人堪与匹敌。经学方面,幼毕四书五经,出口能诵;诸子百家,信手拈来。尤其对唐以前古籍颇为精通,可谓了如指掌,为学界所畏服。
代表作:《新方言》、《春秋左传读》、《訄书》、《检论》、《国故论衡》、《齐物论释》、《菿汉微言》、《国学讲演录》》等。
弟子: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黄侃,鲁迅,朱季海等。
NO.4 陈寅恪
上榜理由:近代史学大师,尤精于唐史的研究,为史学界公认的泰斗,其父为近代著名学人陈三立,人称陈散原的便是,有《散原精舍诗》传世。陈寅恪通晓多种语言,除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语以外,尤精于梵文、藏语、突厥语、西夏语、契丹语,同时他还精晓小亚细亚等多种业已消失的小语种。据曹聚仁统计(《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其所晓语言约有18种之多,堪为语言界奇迹,为世人叹服。
代表作:《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政治史述论稿》等。【摘要】
当代有哪些国学大师?【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NO.1 王国维
上榜理由:词学泰斗,戏曲学先锋,近代考古学的带头人,在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多种著述成为学界必读经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代表作:《人间词话》、《人间词》、《宋元戏曲史》、《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多收入《王国维遗书》。集外旅日所作笔札,收入《王国维学术随笔》一书。
弟子:顾颉刚,赵万里,姜亮夫等
NO.2 梁启超
上榜理由: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长期活跃政坛,是对近代政治有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宗教等领域都广有建树。
代表作:《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佛学研究十八篇》,多收入《饮冰室全集》。
弟子:徐自摩,蔡锷,胡适,谢国桢等
NO.3 章太炎
上榜理由:近现代朴学大师,小学大师,经学大师,史学大师,晚年潜心研究佛学,旅日期间曾苦学梵文,更以佛学解注老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其在小学一面,长于训诂,独步古今,后之学人唯有黄侃一人堪与匹敌。经学方面,幼毕四书五经,出口能诵;诸子百家,信手拈来。尤其对唐以前古籍颇为精通,可谓了如指掌,为学界所畏服。
代表作:《新方言》、《春秋左传读》、《訄书》、《检论》、《国故论衡》、《齐物论释》、《菿汉微言》、《国学讲演录》》等。
弟子: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黄侃,鲁迅,朱季海等。
NO.4 陈寅恪
上榜理由:近代史学大师,尤精于唐史的研究,为史学界公认的泰斗,其父为近代著名学人陈三立,人称陈散原的便是,有《散原精舍诗》传世。陈寅恪通晓多种语言,除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语以外,尤精于梵文、藏语、突厥语、西夏语、契丹语,同时他还精晓小亚细亚等多种业已消失的小语种。据曹聚仁统计(《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其所晓语言约有18种之多,堪为语言界奇迹,为世人叹服。
代表作:《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政治史述论稿》等。【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继续问我🌸【回答】
中国近代十大国学大师是哪些人?
给你十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吧^^。
1.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国学大师.
2.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3.陈寅恪,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代表作是《柳如是别传》。
4.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清宣统二年十月二十日(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一九九八年病逝于北京。是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5.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6.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7.牟宗三 (1909年—1995年),字离中,山东栖霞县蛇窝泊镇牟家疃村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8.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9.郭沫若(1892~1978),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为当代著名杰出之文学、史学界权威,蜚声国际,努力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10.启功(1912~2005年),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
关于国学大师饶宗颐简介
饶宗颐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他是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他贯通中西之学,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小传 1917年,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安。父亲饶锷在家乡建有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少年饶宗颐常躲进天啸楼里自学,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超强的自学能力。 在饶宗颐的回忆中:“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两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1935年,18岁的饶宗颐经温丹铭举荐,进入广东通志馆中,专职艺文纂修。这段编纂地方志的经历,为他百科全书式的学问体系打下深深的基础。 饶宗颐是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也是第一个系统研究殷代贞卜人物。 1962年,饶宗颐获得了被誉为“西方汉学的诺贝尔奖”的“儒莲汉学奖”。自此,饶宗颐、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并称为“甲骨五堂”。 饶宗颐 饶宗颐的研究领域,囊括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等十三个门类,他出版著作六十余部,著述3000万言,仅《20世纪饶宗颐学术文集》浩浩十二卷,就达1000多万字。 2017年6月27日,百岁高龄的饶宗颐前往法国巴黎,参加“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展”开幕仪式,并与两位老学生:90岁的法国汉学泰斗汪德迈、91岁的德国汉学泰斗侯思孟会面。他所追求的正是将中国文化传播海外。 饶宗颐的人生哲学 饶宗颐曾诗云:“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这是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我是弹古琴的。有一次,我和学生在海上弹琴,作了两句诗。‘万古不磨’,就是中国人讲的‘不朽’,中国人讲‘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 “这个‘自在’,是佛教的话。我写心经简介,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自在’,就是像观世音一样。‘中流’,在水的中央,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有六个波罗蜜,就是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前矗立四个大字“慈悲喜舍”,也蕴含着他对人间的一片悲悯之心。 饶宗颐的人才观 在饶宗颐先生百岁之时,曾对如何培养通人、怎样看待“东学西渐”等问题谈过自己的看法。 在饶宗颐心中,有一个“新经学”的概念。“经”是经典的意思,“新”主要“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新整理和研究新出土的材料;二是重新界定传统的经的范围,不应只限于十三经;三是可扩大经的范围至一些长篇而重要的铜器铭文、部分《逸周书》等,可以补充《尚书》,包括记言类的《国语》也可以入经,思想性的出土文献可选一些入经,道家的书如《老子》《庄子》等,一些子书更自当列入新经书体系之内,甚至释家的书如《坛经》等亦可列入。 他认为,“新经学” 有助于建立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重新树立中国人传统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使之成为中国人做人做事的常道,以达到天人互益的境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已不是科学或物质的问题了,近年我们这方面突飞猛进,物质生活甚至已有过犹不及的态势,有些人开始价值观混乱或扭曲了。 饶宗颐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的传统学问本就重视“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要求学者做通人,并非做专家。这个“通”“究”之道要付出极大心力和极多现实上的自我牺性。 "我的心得是,首先不要自我设限,保持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可先从一个小范围内的方面做起,如我年轻时先做方志学和地方史,以家乡潮州为研究对象。从考古一直到文学、戏曲、陶瓷等都做,特别注重不同领域间的关联性问题,这样慢慢就越做越通了。我也是这样教学生的,但愿意这样跟着我长期做的人极少。" "现在要培养通人很难!中外学界制度上都重视专家,这是受理工科的影响。所以人文素质越发低下了,因为我们用了理工科的应用主义方法去培养文科的人才,结果是貌似专精而实际狭小,这还已是好的了,我还知道有不少粗疏而虚空的“专家”呢!学者可以先成专家,再追慕会通,终成通人,大概这样一个过程是可以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饶宗颐在为人修学中也有自己的“三境界”: “漫芳菲独赏,觅欢何极”为第一重境界,在孤独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 “看夕阳西斜,林隙照人更绿”为第二重境界,人其实越想暴露光彩,就越是没有光彩。
国学大师饶宗颐简介资料
饶宗颐,1917年8月9日。生于广东潮州市潮安县。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饶先生的12世祖仕宝公开始到潮州城卖客家豆腐,之后慢慢地发展起来。到了饶先生这一代,已是饶氏19世。 幼耽文艺,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刊于领南学报。以后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香港大学,并先后从事研究于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又在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任职教授。1973年回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饶教授于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1993年为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饶教授学术范围广博凡甲骨文、敦煌学、古文字、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音乐、词学等,均有专著,出版书40种,学术论文过三百篇。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录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饶宗颐家中“天啸楼”藏书达十余万卷,为当时粤东最富盛名的藏书楼。
饶宗颐先生介绍
入宗“ 木颐只 三莫要 分不触 ”一角 针所 见及 血饶 、,生平简介之 取 写 艺 种 帛 词 学 教 学 龙 法 尤 诗 著 文 术 凡 文 华 刊 潮 饶 任 成 生 外 法 生 术 ) 学 学 、 授 艺 眠 * 深 文 作 学 史 甲 学 南 于 州 宗 无 其 * 年 年 年 * 白 及 方 * 等 、 上 。 术 、 而 。 集 、 、 骨 博 大 《 人 颐 锡 父 字 为 获 获 开 画 于 面 发 * 经 古 饶 系 仇 有 绘 十 多 艺 中 学 士 学 岭 。 ( 国 所 固 上 香 法 一 之 域 于 表 均 学 史 教 荣 专 著 庵 十 自 画 余 种 术 外 、 * 等 南 幼 港 海 国 新 白 外 绘 论 有 、 、 授 誉 、 《 * 洲 己 方 种 ( 学 关 敦 后 教 学 耽 大 复 汉 路 描 山 画 文 专 潮 近 学 讲 广 潮 号 、 面 面 * 其 、 系 煌 任 授 报 文 学 旦 学 * 画 川 、 东 州 选 陈 目 * 书 中 目 史 学 著 学 东 术 座 香 。 》 艺 ) 大 颁 儒 影 法 * 书 文 艺 堂 老 。 擅 画 专 录 、 、 * 、 古 范 教 港 饶 。 * * 学 授 莲 多 响 * 不 法 理 文 * 莲 人 山 集 著 学 音 古 已 宗 史 围 授 中 教 以 荣 奖 篇 顾 颇 于 拘 造 诸 物 水 出 教 、 广 。 授 后 岁 逾 、 乐 文 问 文 * 学 志 广 誉 * 种 大 李 一 诣 院 》 东 简 、 字 家 画 画 版 学 艺 博 大 于 历 续 年 。 * 。 、 * 、 * 1993 1962 1982 100 60 Jao tsung-i 1000 18 1917 45 ?他方来音作海 饶 短 刊 发 专 得 及 字 在 六 渊 作 饶 出内 教 文 及 表 著 了 华 学 文 十 博 等 教 了海 授 和 各 在 六 卓 侨 , 学 多 , 身 授 不外 为 杂 大 世 十 越 史 敦 , 年 精 的 是 可弘 国 文 书 界 多 的 料 煌 语 来 通 学 学 磨扬 际 约 刊 各 种 成 等 学 言 , 多 者 富 灭中 汉 有 上 大 外 就 方 , 学 孜 种 。 五 的华 学 四 的 学 , 。 面 宗 , 孜 外 他 车 贡文 界 百 论 术 尚 除 都 教 古 不 语 知 , 献化 及 篇 文 期 有 了 取 学 文 倦 。 识 著 。, 。 , , ?? 饶宗颐是我国当代的文化明星,其对于历 史、考古、文学、经学、教育、书画等不 同领域均有涉猎,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香 港大学副校长曾引用余秋雨的话说:“香 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 漠了。”有人以为饶先生可以与季羡林齐 名,并称之为“南饶北季”。“笔走时篇篇锦绣,墨动时字字珠玑”? 饶宗颐先生集学术与艺术于一身,是国际公认的一代巨 匠、南派文化宗师。精通多种外语,知识渊博,学富五 车,著作等身。六十多年来,孜孜不倦,无论甲骨文、 简帛学、敦煌学、佛学、道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 乃及印度梵学、西亚史诗、艺术史、音乐、词学、书画 及理论,学无不涉,涉无不精,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除了专著六十多种外,尚有发表在世界各大学术期刊及 各大书刊上的论文,短文和杂文约有四百篇。艺术方面 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 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画取法白 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 开一新路,影响颇大。书法方面饶宗颐简介,植根于文字,而行草 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篆书兼采谷口、汀洲、冬 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 主张书要“重”、“拙”、 “大”,克服轻佻、妩媚、纤巧之病。其书作气息空灵, 淳淳入古,尺幅之内疏简凝重,濡染翰墨,殊为精致。 实可谓:“笔走时篇篇锦绣,墨动时字字珠玑”。学术学人? 饶宗颐先生在当代中国 学术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 其一 已有季羡林、李学勤、钱 仲联、姜伯勤、李联升等 中国著名学者以及戴密微、 ? 其二 池田温、吉川幸次郎等海 外汉学家著文评价,收入 香港书店《论饶宗颐》 一书(1995年出版)。简 ? 其三 要论之,可概括为三点 内在生命风气新开博采众长内在灵魂力的影响? (一)本世纪自王国维以来的中国传统人文学术研究, 一个大的趋向即如何在乾嘉诸老的基础上再向上一层。 向上之路,依学者个人的天资禀赋与治学风格、学术背 景的差异而呈现不同面貌。如陈寅怡先生以史论擅胜, 钱钟书先生以文心见长等等。但总的精神是地下文物与 纸上文献互证、异族故书与吾国旧籍印证以及外来观念 与民族学术融合。这一总的精神,是中国传统学术经由 二十世纪的社会科学洗礼、锤炼其学术性格,然后重返 中国传统学术文史哲不分家的返本开新之路。由分而合, 正是中国人文学术的内在生命所使然。饶宗颐经其特殊 的个性聪明才智,正是处于此一学术潮流中的前线人物, 其成绩足以与当代一流大师相颉颃。 闻一闻新草花露的气息? (二)由于1949年至1978年的特殊时代因素所造成的闭关 锁国状况,尤其是文革十年动乱对于中国文化的疯狂践踏, 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缺乏应有的成就与活力。而这一段时期,正是饶氏学问生命的精进期饶宗颐简介,也正是他成长为中国与海外 汉学研究不多的桥梁人物之一的时期。譬如,一九五六年, 饶宗颐发表《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将伦敦所藏这部 反映早期天师道思想的千载秘籍,全文录出,兼作笺证, 阐明原始道教思想。其后不久,法国的中国宗教学权威康 德谟即以此书教授诸生,以至引发后来欧洲道教研究的长 期计划。在二十一世纪的“东学西渐”史中,饶宗颐是一 个重要的开风气的人物。如果说,二十一世纪的东学西渐 必资延续下去的话,饶宗颐的学术位臵亦将因此而显出其 重要意义。贯通古今 海纳百川? (三)饶宗颐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相 当高的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 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宗 匠。同时,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 和谐的特点。整个二十世纪,一般知识人都觉得 一定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新派”与 “旧派”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他却没有一种焦虑 与困惑。 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 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 文化人格、与香港一地有极为重要的相似性。是 特殊的地缘所造就的学术文化史现象。这一范式 所树立的标格,将对于未来的中国学术具有重要 启示意义。大师风采? 饶宗颐先生治学六十馀裁,早年以治地方史 志为主;中年以後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 壮年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 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 求。至今已出版论著50馀部、论文400多篇。 根据先生自己归纳,其著述可分为:“敦煌 学”、“甲骨学”、“词学”、“史学”、 “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 “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轻轻打开那扇门? ? ? ? ? 1.敦煌学:代表作有《敦煌书法丛刊》、《敦煌本老子想而 注校笺》、《敦煌曲》(合著)、《敦煌琵琶谙》 2.甲骨学:代表作有《殷代贞卜人物通考》、《甲骨文通 检》(主编)、《欧美亚所见甲骨录存》 3.词学:代表作有《词集考》、《清词年表》、《全明词》 4.史学:代表作有《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九龙与宋 季史料》、《选堂集林〃史林》、《潮州志汇编》 5.目录学:代表作有《潮州艺文志》(合著)、《香港大 学冯平山图书馆善本书录》 6.楚辞学:代表作有《楚辞地理考》、《楚辞书录》、 《楚辞与词曲音乐》 7.考古学、金石学:《唐宋墓志》、《新加坡古事记》、 《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合著)、 8.书画:代表作有《画(国画史论集)》、《黄公望及富 春山居图》,此外还有大量书画艺术作品。 ?? ?前无古人 罕有来者? 饶宗颐先生之治学规模与 识见,主要表现在特强的 原创力。他长于开风气, 出奇兵,在许多陌生的领 域开荒播种,在许多新鲜 的风景中着人先鞭(一)上古史、甲骨文? 最早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提出“礼经”的问题 (1986年) ? 将殷礼与甲骨文具体联系起来研究之第 一人(1959) ? 系统研究殷代贞卜人物之第一人(1959) ? 讲巴黎所藏甲骨、日本所藏甲骨之第一 人(1956-1957) ? 研究仰天湖楚简之第一人(1954) ? 首次将陶文⊕证明为“羊”的象徵 (1990)(二)文学艺术史? 讲敦煌本《文选》、日本钞本《文选》五臣注之第一人(1956) ? 撰写宋元琴史之第一人(1962) ? 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诸于世,并撰作第一篇研 究论文(1963) ? 首次提出刘勰文艺思想受佛教影响(1963) ? 首次研究陆机《文赋》与音乐之关系(1961) ? 首次在古代文论研究中揭出“势”的范畴 ? 首次从文献根据上揭示韩愈诗歌受佛经文体影响(1963) ? 研究敦煌写卷书法之第一人(1959) ? 讲词与画关系之第一人(1974) ? 讲中国艺术史上墨竹刻石之第一人(1974) ? 介绍、研究潮州瓷之第一人(1955) ? 首次证明中国绘画史上吴韦发明指画在高氏之前(1985) ? 利用秦简首次证明“纳音”与“五行”之关系(1985) ? 首次将《盘古图》的年代推前到东汉(198)(三)宗教史、中外文化交流史? 首次提出“海上丝绸之路”之概念(1974) ? 首次利用日本石刻证明中日书法交流源自唐 代(1980) ? 利用词牌《穆护歌》考见火祆教史实之第一 人(1978) ? 利用吴县玄妙观石础,请道教变文之第一人 (1974) ? 首次据英伦敦敦煌卷子讲禅宗史上的摩诃衍 入藏问题(1964) ? 讲有关越南历史的《日南传》之第一人 (1969) ? 首次提出六祖出生地(新州)问题(1989) ? 首次从牙璋提示古代中国通往东南亚之路 (1994)(四)地理学、地方史、文献目录版本学? 辨明新加坡古地名以及翻译译名之第一人(1970) ? 在中国现代的地方学编纂史上,首开现代科 学编纂体例(1949) ? 首次提出“楚文化”(1970)、“吴越文化” (1971)作为学科名 ? 讲《太平经》与《说文解字》关系之第一人 (1972) ? 首次考证《说郛》很早的一个明代本子 (1966) ? 讲金赵城藏本《法显传》之第一人(1974) ? 利用中国文献补缅甸史之第一人(1975) ? 讲敦煌批流年书之第一人(1979)绣可染尺气媚“张白谷家而书 ,谓翰幅息、大书之口豪行法 墨:墨之空纤”要长、纵草方 动“,内灵巧,“,汀韵书面 时笔殊疏,之克重自洲趣则, 字走为简淳病服”成、,融植 字时精凝淳。轻、一冬篆入根 珠篇致重入其佻“格心书明于 玑篇。,古书、拙。、兼末文 ”锦实濡,作妩”主完采诸字 , 。 、?笔 墨 华 章
饶宗颐学术馆的饶宗颐先生的经历
饶宗颐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经学家。考古学家、古典文学家和书画家,又是杰出的翻译家。他在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创造力,孜孜不倦,车路蓝缕,振民族之睿智,汲异域之精华,开路预流,多所创获。在学术和艺术领域中,取得许多引人瞩目的成就。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五十多部著作,四百多篇论文。并先後在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讲学,还在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北京、广州等地开展学术交流和举办书画展,受到了国家领导人万里、李瑞环的接见。潮籍香港商界钜子李嘉诚也多次出席了在香港举行的“饶宗颐教授书画展”剪彩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