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是什么?该怎么治疗?
病情分析:大肠埃希菌在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大量存在,其中有少数几种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部分埃希菌菌株与婴儿腹泻有关,它是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中的致病性血清型,主要侵犯小肠远端和结肠。常见中毒食品为各类熟肉制品、冷荤、牛肉、生牛奶,其次为蛋及蛋制品、乳酪及蔬菜、水果、饮料等食品。指导意见:紧急处理 排除毒物,必要时进行催吐、洗胃和导泻;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氯霉素、多粘菌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对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者,应慎用抗生素,因抗生素非但不能缩短病程,反而回增加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机会。
肠内感染埃希菌分为哪些类型,简述其致病特点
不同的分类方式会略有不同,一般分为: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 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鉴定多数是用血清凝集的方式来分类(也有诸如基因分型等其他方法),将样品接种在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分别对可疑菌落进行血清凝集试验以判断是否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大肠杆菌致病性最强的是哪一个血清型
埃希菌属杆菌为肠道正常菌群之重要成分,大肠杆菌为主要代表菌种。大多数大肠杆菌为条件致病菌,能产生和携带肠毒素(LT、ST、SLT)、定居因子(CFA-Ⅰ、CFA-Ⅱ)、K抗原或类似物质以及带有性菌毛和分泌内毒素者,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有: (1)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ETEC是5岁以上婴幼儿和旅行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致病物质主要为肠毒素(LT和ST);和定植因子,作用部位在小肠。 (2)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不产生肠毒素,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所致疾病象菌痢,有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作用部位在小肠,粘附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粘膜、使微绒毛刷状缘破坏。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4)肠性大肠杆菌(EHEC) 为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体。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是O157:H7血清型。 (5)肠集聚性大肠杆菌:作用部位在小肠。引起婴儿持续性腹泻,脱水,偶有血便。不侵袭细胞。
生存和生活有什么区别?
生存:为了活着而活着,没有方向,没有计划 只要活着。生活:为了更高的目标和方向去努力生活,给家人、长辈更好的未来。拼音:shēng cún ;shēng huó 造句:生存(1) 没有水和空气,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2) 试想一下,如果水资源枯竭,我们将如何生存下去。(3) 这灌木丛中生存着许多小动物。(4) 珍惜、保护生态环境,目的是维护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5) 森林不断地减少,已经威胁到了动物们的生存。生活1 在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痛苦的生活。2 我们每天上课、自习、活动,生活很有节奏。3 现在的生活虽然富裕了,可是妈妈过日子仍然很节俭。4 旧社会地主靠剥削劳动人民生活。5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也有很大改变。
大肠杆菌O157:H7的介绍
肠杆菌科是由多个菌属组成,生物学性状相似,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这些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广泛分布在水和土壤中,大多数肠道杆菌属于正常菌群。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侵入肠道外组织时,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部分肠道杆菌是致病菌。例如:产毒大肠埃希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各种志贺氏菌可使人患肠道传染病。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种类有哪些
埃希菌属杆菌为肠道正常菌群之重要成分,大肠杆菌为主要代表菌种。大多数大肠杆菌为条件致病菌,能产生和携带肠毒素(LT、ST、SLT)、定居因子(CFA-Ⅰ、CFA-Ⅱ)、K抗原或类似物质以及带有性菌毛和分泌内毒素者,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有: (1)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ETEC是5岁以上婴幼儿和旅行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致病物质主要为肠毒素(LT和ST);和定植因子,作用部位在小肠。 (2)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不产生肠毒素,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所致疾病象菌痢,有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作用部位在小肠,粘附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粘膜、使微绒毛刷状缘破坏。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为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体。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是O157:H7血清型。 (5)肠集聚性大肠杆菌:作用部位在小肠。引起婴儿持续性腹泻,脱水,偶有血便。不侵袭细胞。
气单胞菌属的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根据不同疾病采集粪便或肛拭子、血液、脓汁、脑脊液、尿液等标本。(2)检验方法及鉴定:1)直接涂片: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呈革兰阴性短杆菌。悬滴标本观察动力,运动活泼。2)分离培养:血液标本经肉浸液或胰化酪蛋白大豆肉汤内增菌后转种血琼脂平板或含氨苄青霉素血平板;脓汁、分泌物等直接接种血琼脂平板;粪便标本接种肠道选择培养基。另一部分标本可接种于PBS,置4℃冷增菌后,于1、3、5、7、17天移种分离平板上。标本接种后,经37℃培养24~48h后可观察菌落特征。3)鉴定:①初步鉴定:挑可疑菌落移种KIA、MIU做初步生化反应,KIA:K/A、产气+/-、H2S-,MIU:++-;氧化酶阳性;②最后鉴定:氧化酶试验阳性可与肠杆菌科细菌鉴别,发酵葡萄糖可与非发酵菌鉴别。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大肠埃希菌检验为什么加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us)中最主要的致病细菌,常引起化脓性炎症,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也可引起败血症及脓毒血症,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1.形态 革兰染色为阳性,球形,直径约1μm,排列成葡萄串状(图1-10),无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除少数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荚膜。易被常用的碱性染料着色。其衰老、死亡或被白细胞吞噬后以及某些耐药的菌株可被染成革兰阴性。 2.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37℃生长良好,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光滑、边缘整齐、不透明的凸起菌落,直径在2mm左右。菌落呈现金黄色,色素为脂溶性,故培养基不着色。 3.致病性 所致疾病: (1)化脓性感染:以脓肿形成为主的各种化脓性炎症,一般发生在皮肤组织(主要有疖、毛囊炎、脓痤疮、蜂窝织炎、伤口化脓等),也可发生于深部组织器官(如肺炎、脓胸、中耳炎、脑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甚至波及全身(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2)毒素性疾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多种外毒素引起,主要有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等。 4.微生物学检测 采集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根据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可做出初步诊断。将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经37℃培养18耀24h,挑选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然后做必要的鉴定试验。 (二)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是人体最重要的正常菌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当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该菌侵入肠道外组织时可引起疾病,属于条件致病菌。某些血清型菌株毒力强,可引起肠内感染,称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1.形态 革兰阴性杆菌,大小(0.4耀0.7)μm×(1耀3)μm,大多数菌株有周鞭毛,有菌毛,无芽胞(图1-1)。 2.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在肠道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有颜色、直径2耀3mm的光滑型菌落。大部分菌株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并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等产酸产气。典型大肠埃希菌的吲哚、甲基红、VP和枸橼酸盐(IMViC)试验结果为“ ++--”。 3.致病性 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以泌尿系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和化脓性感染(如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最为常见。大肠埃希菌常来源于患者肠道,为内源性感染。 (2)肠道感染(急性腹泻):某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能引起人类腹泻。根据其致病机制不同,分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五种类型。 4.微生物学检测 寄居于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不断随粪便排出体外,可污染周围环境、水源、食品等,取样检测时,样品中检出此菌愈多,表示被粪便污染愈严重,也间接表明可能有肠道致病菌污染。在环境卫生学和食品药品卫生学中以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作为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细菌总数指每毫升或每克样品中所含细菌数。大肠菌群数指每升样品中所含的大肠菌群数。我国的卫生标准是每10ml生活饮用水中不得检出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
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的区别是什么
简单地说:大肠杆菌全称大肠埃希氏杆菌,主要寄居于大肠。大肠菌群是一群居于大肠的各种不同的细菌的总称,前者属于后者的一种。
两者区别:
①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大肠菌群不是细菌学上的分类命名,而是根据卫生学方面的要求,提出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即作为食品、水体等是否受过人畜粪便污染的指示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根据进一步的生化试验,可将这群细菌再分为大肠艾希氏菌(俗称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②大肠杆菌(也称大肠埃希氏菌),分类于肠杆菌科,归属于埃希氏菌属。
大肠杆菌指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乳糖发酵产酸产气、imvic试验(靛基质、mr、v-p、柠檬酸盐试验)为+
+
-
-或-
+
-
-的细菌。
与人类有关的大肠杆菌统称为致泻性大肠杆菌,包括五种: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