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投篮命中率高
1、摆正投篮姿势正规的投篮姿势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关键,因此一定要摆正自己手型,协调好身体的重心。一般来说,持球时右手为主,左手为辅(习惯用左手人相反)。右手手掌托好球,五指自然分开。腋窝处、肘部内侧、右手背和小臂交接处都要成直角或接近直角。左手稍微用力放在篮球侧面,保证篮球平稳。上身摆正,不要耸肩,双脚自然落地,两脚间的距离与肩同宽。投球时可跳起,但仍要摆正身体正直,重心平稳。只有练好正确姿势,投篮命中率才能上去。2、掌握投篮力度和方向投球时还要注意右手向前推送球的力度和左手掌握的方向。右手力度要根据你投球位置离篮筐的远近而定,投球时,手掌要拨一下球,让篮球在空中有些回旋,这样命中率比较高。投出球后右手手臂要伸直。还要掌握好左手的辅助作用,控制好球的运行方向,要朝着篮筐正前方投出。投球时尽量把球往高投,这很像数学里的抛物线,时间长了就会找到同一个落点,即篮筐。这样投篮命中率会提高很多。3、找准投篮时机篮球比赛场上紧张激烈,你想轻轻松松的投篮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投篮者找准投篮时机。尽量选择有空档的时候果断出手,避免有人严防死守时还勉强投球。有时候你远投手感不好,可以试着突破上篮,增加手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命中率。4、多加练习投篮掌握练习方法。熟能生巧,想提高命中率还是得多练习投篮。每天给自己定一个量,要在不同的位置投多少球。不能只是自己练习,还要多和高人打比赛,在激烈的对抗中才能练好投篮。5、时刻相信自己投篮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充满自信,要果断的投球,按照标准姿势,相投就投,不要害怕投失,没有谁的篮球命中率总是百分百。相信自己,敢于投篮,你就能赢得胜利,也能提高自己命中率。
怎么才能提高投篮命中率?
提高投篮的命中率:1、拿球。手掌球的位置非常的重要,对于右撇子,右手掌就放在球顶部,左手掌放在球侧部以掌握球的方向。注意右手不要贴球太紧,因为右手抓得太紧,在篮球投出去的时候,手指摩擦篮球的时候就会旋转得很快。2、投球。投球时将球举到头顶,右手臂弯臂成L姿势。有些人会将球举到前面,一些人会将球举到后脑勺,不用拘泥于出手的位置,习惯什么位置就是什么位置。但是注意了,出手的位置越低,就越容易被盖帽。3、投球后身体状态。双脚掌保持和肩膀同宽,右脚在前。右手肘在身体前方,右手弹射将球抛出去。注意自己的脚步,在跳到最高点的时候将球抛出去。利用右手手腕的力量将球抛起来,左手扶球只是掌控球抛出的方向。
南京工程学院的历史沿革
机专历史沿革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创建; 1933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改建同济高级职业学校;1949年,该校解放后划归华东工业部领导;1950年,同济高级职业学校更名同济高级工业学校;1951年,由上海迁往南京;1953年,同济高级职业学校在机械科的基础上组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土木科迁出组建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958年,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升格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1959年,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改建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1983年,升格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1993年,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更名为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4月,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转江苏省管理;2000年6月,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与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合并升格,组建南京工程学院。 上海开校同济附设机师科(1915~1933)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创建;1933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改建同济高级职业学校;同济高工时期(1933~1953)1932年,当时正逢“一·二八”事变,位于江浦的劳动大学校区被日寇炸毁,劳大停办,将其全部房屋、设备及校区附近的房地产划归同济大学接收并令创办高级职业学校。当时学校定名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学制三年,招收初中毕业生,暂设机械、土木两科。1933年8月招考新生,原定机械、土木两科各招50人。后因考生多,成绩好,学校不忍舍弃优秀生源,最后实收新生机械科54名,土木科50名。1935年5月,教育部将学制增加一年,四年毕业,将校名改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简称为“同济高工”。全国解放后,1950年该校改由工业部领导,正式命名为“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同济高工自1933年创办至解放后脱离同济大学体系,1951年迁至南京止,可分为四个时期叙述:江湾时期;抗战迁校时期;迁回上海时期;迁南京时期。迁址江湾当时校址在上海江湾火车站劳动大学工学院原址。学生人数:1933年招收104人,1934、1935、1936年每年秋季各科招50人。四年中专兼职教师主要有唐英、薛祉镐、项经芳、陈一荻(女,德国)等博士3人、教授10人。据《同济大学史》记载:“高级教师及教员由留德的同济毕业生担任,他们专心致志教学,教学质量较高。高职所用的讲义(唐英、薛祉镐、王寿宝等主编)有些全国职校教科书的蓝本。”有些用的则是德国技术学校的德文原本,参考手册也是德文原本。 抗战迁校抗战期间,同济高工随同济大学六次迁校,越过千山万水,行程几千里,冒着敌机轰炸扫射,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坚持在离乱中开展教学工作,有的人还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迁回上海抗战胜利后,同济高工迁回上海新市区江湾魏德迈路(现为邯郸路)370号,全校学生在200人左右。这一时期正是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的三 年,高工学生汇合于同济大学爱国学生运动中进行奋勇斗争。1949年上海解放后,同济高工改属华东工业部领导,正式定名为“同济高级工业学校”,校长是朱振德。迁回南京1951年同济高工搬迁到南京中山北路200号,1953年在院校调整中被分建成两所学校:以机械科为基础建立了南京机械制造学校;以土木科为基础建立了南京建筑工程学校。上述两校1955年的毕业生仍持同济高工毕业证书。1954年,南京机器工业学校改名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新建位于童家山1号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落成。此后南京童家山1号(现为江苏省委党校学员宿舍)一直是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校址。同济高工自1933年开始创建至1953年摘牌脱离同济体系为止,经历了20年,为祖国培育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同济高工学生不忘自己是同济人,仍缅怀和留恋着自己的母校,每逢学校有重大活动时都踊跃参加。2002年汇编了一本《同济大学附属高级工业学校校友通讯集》,并呈母校存档。百年校庆时许多同济高工毕业生返校同贺为母校庆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1951年同济高级工业学校由上海市迁往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200号。1953年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发展为两所学校:以土木科为基础建立的南京建筑工程学校,校址仍在南京市中山北路200号,该校1980年升格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以机械科为基础建立的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校址选在南京市鼓楼区童家山1号,该校1958年升格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 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继承同济高工衣钵的两所高等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与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于2001年5月与南京化工大学合并组建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6月与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南京工程学院。2006年8月10日,江苏省省委党校正式接管南京工程学院东校区,从此南京工程学院开始了江宁大学城新阶段。从1954年开始到2006年结束,学校在童家山经历了光辉的52年历史。南京工程学院前身南京机械专科学校与德国康斯坦茨工业大学建立长期合作,推进学校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并且是全国首创数控技术专业的高校,奠定了学校在自动化领域的领先地位,康尼公司就是这一时期诞生的。学校在机械工业部与德国巴——符州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南京数控培训中心。 电专历史沿革1946年,江苏省立苏州工业学校创建(“苏高工”);1953年,更名苏州电力学校;1954年,更名南京电力学校,校址由苏州迁往南京;1986年,南京电力学校升格南京电力专科学校,江苏电力职工大学创建(合署) ;1992年,更名为“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6月,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与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合并升格,组建南京工程学院。电专历史梗概1946年9月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创建,简称“苏高工”,1950年江苏省立松江高级应用化学职业学校并入苏高工。许乃辛等先后担任苏高工校长。后来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苏南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紧接着学校再次由苏南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江苏省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1952年江苏省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部分之机械科)参与合并组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后发展成为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53年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部分之化工科)参与合并组建重工业部杭州化学工业学校,后发展成为浙江工业大学。土木科调至苏州建筑工程学校(苏州科技学院),1953年江苏省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更名为苏州电力学校。 同年10月在南京征地233.5亩建设新校区(即原南京工程学院草场门东校区),1954年苏州电力学校(部分)迁往南京,并改建为南京电力学校,此后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74号一直是学校的校址所在,学校在这里经历了跌宕起伏的51年。 1983年,南京工业学校创建,隶属于国家核工业部;2001年3月,并入南京工程学院。 2000年6月,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与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南京工程学院。2001年3月,原核工业部直属南京工业学校并入南京工程学院。2003年,南京工程学院江宁大学城主校区开工建设。2005年11月南京工程学院与南京艺术学院举行老校区置换协议签字仪式,从此南京工程学院石头城下时期结束。2006年8月10日,江苏省省委党校正式接管南京工程学院东校区。2010年,南京工程学院成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1年10月,南京工程学院正式获批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开展工程硕士招生录取工作。
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的导师来自哪个系?
如下:
1 陈传明
工商管理系
教授
2 刘洪
人力资源管理学系
教授(博导)
3 茅宁
工商管理系
教授(博导)
4 杨东涛,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5 施建军
工商管理系
教授(博导)
6 成志明
工商管理系
教授
7 其他硕导教授还有:
董伊人
副教授
硕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市场营销理论与应用,营销研究与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顾客满意度研究,品牌管理,关系营销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私家车市场研究 营销组织与营销绩效研究
冯云霞
副教授
硕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跨文化管理与沟通、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企业绩效管理
韩顺平
副教授 硕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市场营销;服务管理;MBA教育管理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南京大学人才引进培养基金项目:顾客满意度与依赖度关系研究”;江苏省软科学项目:加入WTO对江苏服务业的影响和对策
刘春林 副教授 硕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供应链管理,数量经济,技术创新管理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主持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江苏省软科学基金
沈金英 副教授 硕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专利代理、技术转让、工业产权研究方向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江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营销战略研究、“ERP”模式的管理、市场调研
陶鹏德 教授 硕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市场营销,现代营销理论与方法、行业营销、广告促销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私家车市场研究、通讯产品广告促销研究
吴作民 副教授 硕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市场营销理论及方法,企业营销及广告策划,跨国公司经营战略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国家教育部:中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系统研究 江苏社科重点项目:江苏企业集团跨国经营战略研究
导师姓名
杨忠
教授
硕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管理理论,企业组织行为理论,企业国际化战略与跨国公司经营管理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横向项目〈跨国公司合资企业中的控制问题研究〉等
郑称德 副教授 硕导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质量管理;产品创新;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计划;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产品稳健创新研究”(2004-2006)
邹宜民 教授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从事《组织行为学》与《比较管理学》教学与研究。乡镇企业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刚完成《组织行为学》教材编写,目前正进行企业执行力方面的研究及苏南乡镇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