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尘土为什么有杀菌的能力?
首先,这只是可能,而不是肯定的
研究称月球尘土可能损害宇航员健康
2007年 03月 20日 09:07 深圳新闻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吸入月球上的灰尘对宇航员可能构成的威胁。一项研究显示,如果与在地球上吸入的灰尘相比,月球灰尘中最小的微粒可能是有毒的。研究小组希望用老鼠完成实验,以确定这种情况是否属实。
无法回避的问题
美国宇航局已经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在2020年如期重返月球之前查清此事。诺克斯维尔市(Knoxville)田纳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也在考虑一种方法,利用磁铁过滤来自月球基地和宇宙飞船的生活环境中的灰尘。
自美国宇航局阿波罗探月行动以来,人类就已经认识到吸入月球灰尘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哈里森·(杰克)·施密特是阿波罗17 号上最后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当他脏了的太空服在一次长时间接触月球表面后污染了生活舱时,他对“月球灰尘干草热”抱怨不已。
现在,美国宇航局热切希望估算出更长时间的接触对健康的影响,期望在十几年后人类重返月球之前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这项工作的详细情况会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上作出介绍。
危险的碎片
美国宇航局月球气载尘埃毒性咨询小组(Lunar Airborne Dust Toxicity Advisory Group,LADTAG)已经就这种尘埃的性质展开了研究,该小组成员包括医生和田纳西大学的科学家。田纳西州行星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拉里·泰勒教授说:“35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月球尘埃样本的研究,我已经查看过从碎片小到几微米(百万分之一米)的,但仅此而已。医生们对小于大约3微米的东西很感兴趣。所以我们确定了一些微粒的大小,结果发现,很大一部分的月球土壤可能对人体有害,按重量计算大约占到了全部土壤的1%到3%。”
月球土壤中多数微粒应该能咳出来,或者用叫做cilli的毛状物从肺里移出。但任何小于大约2.5微米的颗粒将会附着在肺部组织上。当灰尘在肺部堆积下来,就会引发炎症。最后,被称为一种纤维瘤的疤痕组织就会滋生在这些微粒周围。这种疤痕组织取代了在肺部帮助氧和二氧化碳转换的细胞。
这就是硅肺病和石棉沉着病发生的过程,硅肺病是一种职业病,常见于采矿、采石和翻砂工作中,石棉沉着病是由吸入石棉纤维导致的。它还会出现在支气管炎中,是长期抽烟的结果。泰勒教授说:“如果你取一对健康的成人肺脏,把它们抹掉,它们足可以覆盖一个足球场。一旦你的肺里只剩下四方桌子大小的表层部分是可用的,你就离死亡不远了。”
精细的颗粒
田纳西大学的这个研究小组已经证明,按重量计算的话,大约1%的月球土壤是由小于1微米的颗粒组成的。有一种微粒更小,但也很重要。他们确定月球尘埃中的大部分微粒由玻璃组成,这些玻璃是月球地表微小陨石碰撞形成的。
但这种玻璃还含有金属铁粒,就像工匠指甲里的一样,体积非常小。这些铁粒如此小以致如果吸入的话有些会直接穿过肺脏进入到血液循环中。一旦进入血液,这种铁粒可能会释放血红蛋白分子,这种分子将氧运送到身体各组织器官。如果有足够多的铁粒进入血液循环,就可能引起与一氧化碳中毒相似的反应。然而,究竟多少铁粒的进入会引发这种情况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当在显微镜下查看一些尘埃微粒时,会看见它们满是小洞,就像瑞士硬干酪一样。
田纳西大学的一位博士后研究员刘洋(Yang Liu)表示,这些小洞让它们有更大的空间与肺部组织起反应。她说:“如果你有一种固体尘埃微粒,再加上一些小洞,你可以计算出起反应的表层范围增加了多少。有时你可以增加到多至5个因素。”田纳西大学的另一位博士后研究员本杰明·埃梅尔(Benjamin Eimer)说:“关于这些锯齿状的微粒,因为沿着空气的路径的方式,它们对喉咙后部的凹壁造成影响的可能性要小一些,喉咙后部的凹壁是人体防止微粒进入肺部的防御组织。”
寻找解决之道
泰勒教授已经提出了一种有轮工具的想法,就像溜冰场的一个表面修整器,它可以完成这项任务,他已经研制出一种可以被带上月球的微波装置原型。铺平登月之路可以防止有人操纵的宇宙飞船和将被带到月球表面的工具踢起灰尘,但有些由静电产生的尘埃微粒可能会悬浮在月球地表上方的大气中。这不仅关系到宇航员的健康,还关系到涉及月球的天文学研究。埃梅尔博士说:“如果要在月球上开展任何工作的话,他们不希望尘埃挡道,所以他们会尽量将这种负作用减到最小。”长期以来,他一直在研究从登月舱滤除灰尘的方法,用一种装置从表面扫净,而这种装置是利用磁铁来吸住月球上的土壤和尘埃。
小学三年级语文月球之谜月球的尘土有什么特点
月球的10个未解之谜 1.月球起源之谜 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提出3种理论,它们全都有缺陷,但是"阿波罗"计 划却有助于证明,其中看来可能性最小的理论是最佳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 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另一种理论认为 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然而"阿波罗"登月探险 的结果表明,地球和月球的结构成份差别很大,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假说 ,即"俘获说".他们认为,月亮是偶然闯入地球引力场,而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 上.可是,要从理论上解释这一过程的机制,难度相当大.因此,上述3种理论 全都难以站得住脚.正如罗宾·布列特博士所称:"要解释月球不存在,要比解释 月球存在更容易些." 2.月球年龄之谜 令人惊异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经分析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 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更加年长.阿姆斯特朗在"寂静海"降落后拣起的第 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龄为43亿岁、46亿岁和45 亿岁--它几乎和地球及太阳系本身的年龄一样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 亿岁.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年龄为53亿岁的月球岩石.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学家认为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区域.根 据这些证据,有些科学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很久便已在星际空间形 成了. 3.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 月球古老的岩石已使科学家束手无策,然而,和这些岩石周围的土壤相比, 岩石还算是年轻的.据分析,土壤的年龄至少比岩石大10亿年.乍一听来,这 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家认为这些土壤是岩石粉碎后形成的.但是,测定了岩石 和土壤的化学成份之后,科学家发现,这些土壤与岩石无关,似乎是从别处来的 . 4.当巨大物体袭击月球时,月球发出空心球似的声音之谜 在"阿波罗"探险过程中,废弃的火箭第三节推进器会轰地一下撞在月球表面 .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文件记载,"每一次这样的响声,听起来仿佛是一个大铃铛 的声音."当登月人员降落在颜色特别黑的平原上时,他们发现要在月球表面钻孔 十分困难.土壤样品经分析后发现,其中含有大量地球上稀有的金属钛(它被用 于超音速喷气机和宇宙飞船上);另一些硬金属,如锆,铱、铍的含量也很丰富 .科学家觉得迷惑不解,因为这些金属只有在很高的高温--约华氏4500度 下,才会和周围的岩石融为一体. 5.不锈铁之谜 月面岩石样其中还含有纯铁颗粒,科学家认为它们不是来之陨星.苏联和美 国的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更加奇怪的现象:这些纯铁颗粒在地球上放了7年还不 生锈.在科学世界里,不生锈的纯铁是闻所未闻的. 6.月球放射性之谜 月亮中厚度为8英里的表层具有放射性,这也是一个惊人的现象.当"阿波罗 15"的宇航员们使用温度计时,他们发现读数高得出奇,这表明,亚平宁平原附 近的热流的确温度很高.一位科学家惊呼:"上帝啊,这片土地马上就要熔化了! 月球的核心一定更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月心温度并不高.这些热量是从月 球表面大量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可是这些放射性物质(铀、铊和钚)是从哪里来 的?假如它们来自月心,那么它们怎么会来到月球表面? 7.干燥的月球上的大量水气之谜 最初几次月球探险表明,月球是个干燥的天体.一位科学家曾断言,它比"戈 壁大沙漠干燥100万倍."阿波罗"计划的最初几次都未在月球表面发现任何水 的踪迹.可是"阿波罗15"的科学家却探测到月球表面有一处面积达100平方 英里的水气团.科学家们红着脸争辩说,这是美国宇航员废弃在月亮上的两个小 水箱漏水造成的.可是这么小的水箱怎能产生这样一大片水气?当然这也不会是 宇航员的尿液--它直接喷射到月球的天空中.看来这些水气来自月球内部. 8.月球表面呈玻璃状之谜 "阿波罗"的宇航员们发现,月球表面有许多地方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的物质, 这表明,月球表面似乎被炽热的火球烧灼过.正如一位科学家所指出的:"月亮上 铺着玻璃."专家的分析证明,这层玻璃状物质并不是巨大的陨星的撞击产生的, 有些科学家相信,这是太阳的爆炸--某种微型新星状态--产生的后果. 9.月亮的磁场之谜 早先探测和研究表明月球几乎没有磁场,可是对月球岩石的分析却证明它有 过强大的磁场.这一现象令科学家大惑不解,保罗·加斯特博士宣称:"这里的岩 石具有非常奇特的磁性……完全出乎我们意料."如果月球曾经有过磁场,那么它 就应该有个铁质的核心,可是可靠的证据显示,月球不可能有这样一个核心;而 且月亮也不可能从别的天体(诸如地球)获得磁场,因为假如真是那样的话,它 就必须离地球很近,这时它会被地球引力撕得粉碎. 10.月球内部神秘的"物质聚集点"之谜 1968年,围绕月球飞行的探测器首次显示,月球的表层下存在着"物质聚 集结构".当宇宙飞船飞越这些结构上空时,由于它们的巨大引力,飞船的飞行会 稍稍低于规定的轨道,而当飞船离开这些结构上空时,它又会稍稍加速,这清楚 地表明这物质聚焦结构的存在,以及它们巨大的质量.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结构 就像一只牛眼,由重元素构成,隐藏在月球表面"海"的下面.正如一位科学家所 称:"看来谁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对付它们."
月球上没有水,为什么把玉米种在月球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呢?
肯定有,由于植物的幼苗都有向重力性的缘故便造成了同物种在形态上的不同。这是因为地球重力是月球的6倍,随着长期的进化,玉米已经适应了地球的环境。生长在月球上的玉米的根可能会横向生长。
此外,由于月球无大气的保护,强烈的宇宙辐射,会使玉米的染色体发生变异,染色体发生变异就会引发基因的变异,而毫无疑问的是,该基因的表达性状就会发生变异,从而产生新的物种
月球上的尘土为什么有杀菌的本领?
研究称月球尘土可能损害宇航员健康
2007年 03月 20日 09:07 深圳新闻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吸入月球上的灰尘对宇航员可能构成的威胁。一项研究显示,如果与在地球上吸入的灰尘相比,月球灰尘中最小的微粒可能是有毒的。研究小组希望用老鼠完成实验,以确定这种情况是否属实。
无法回避的问题
美国宇航局已经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在2020年如期重返月球之前查清此事。诺克斯维尔市(Knoxville)田纳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也在考虑一种方法,利用磁铁过滤来自月球基地和宇宙飞船的生活环境中的灰尘。
自美国宇航局阿波罗探月行动以来,人类就已经认识到吸入月球灰尘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哈里森·(杰克)·施密特是阿波罗17 号上最后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当他脏了的太空服在一次长时间接触月球表面后污染了生活舱时,他对“月球灰尘干草热”抱怨不已。
现在,美国宇航局热切希望估算出更长时间的接触对健康的影响,期望在十几年后人类重返月球之前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这项工作的详细情况会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上作出介绍。
危险的碎片
美国宇航局月球气载尘埃毒性咨询小组(Lunar Airborne Dust Toxicity Advisory Group,LADTAG)已经就这种尘埃的性质展开了研究,该小组成员包括医生和田纳西大学的科学家。田纳西州行星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拉里·泰勒教授说:“35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月球尘埃样本的研究,我已经查看过从碎片小到几微米(百万分之一米)的,但仅此而已。医生们对小于大约3微米的东西很感兴趣。所以我们确定了一些微粒的大小,结果发现,很大一部分的月球土壤可能对人体有害,按重量计算大约占到了全部土壤的1%到3%。”
月球土壤中多数微粒应该能咳出来,或者用叫做cilli的毛状物从肺里移出。但任何小于大约2.5微米的颗粒将会附着在肺部组织上。当灰尘在肺部堆积下来,就会引发炎症。最后,被称为一种纤维瘤的疤痕组织就会滋生在这些微粒周围。这种疤痕组织取代了在肺部帮助氧和二氧化碳转换的细胞。
这就是硅肺病和石棉沉着病发生的过程,硅肺病是一种职业病,常见于采矿、采石和翻砂工作中,石棉沉着病是由吸入石棉纤维导致的。它还会出现在支气管炎中,是长期抽烟的结果。泰勒教授说:“如果你取一对健康的成人肺脏,把它们抹掉,它们足可以覆盖一个足球场。一旦你的肺里只剩下四方桌子大小的表层部分是可用的,你就离死亡不远了。”
精细的颗粒
田纳西大学的这个研究小组已经证明,按重量计算的话,大约1%的月球土壤是由小于1微米的颗粒组成的。有一种微粒更小,但也很重要。他们确定月球尘埃中的大部分微粒由玻璃组成,这些玻璃是月球地表微小陨石碰撞形成的。
但这种玻璃还含有金属铁粒,就像工匠指甲里的一样,体积非常小。这些铁粒如此小以致如果吸入的话有些会直接穿过肺脏进入到血液循环中。一旦进入血液,这种铁粒可能会释放血红蛋白分子,这种分子将氧运送到身体各组织器官。如果有足够多的铁粒进入血液循环,就可能引起与一氧化碳中毒相似的反应。然而,究竟多少铁粒的进入会引发这种情况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当在显微镜下查看一些尘埃微粒时,会看见它们满是小洞,就像瑞士硬干酪一样。
田纳西大学的一位博士后研究员刘洋(Yang Liu)表示,这些小洞让它们有更大的空间与肺部组织起反应。她说:“如果你有一种固体尘埃微粒,再加上一些小洞,你可以计算出起反应的表层范围增加了多少。有时你可以增加到多至5个因素。”田纳西大学的另一位博士后研究员本杰明·埃梅尔(Benjamin Eimer)说:“关于这些锯齿状的微粒,因为沿着空气的路径的方式,它们对喉咙后部的凹壁造成影响的可能性要小一些,喉咙后部的凹壁是人体防止微粒进入肺部的防御组织。”
寻找解决之道
泰勒教授已经提出了一种有轮工具的想法,就像溜冰场的一个表面修整器,它可以完成这项任务,他已经研制出一种可以被带上月球的微波装置原型。铺平登月之路可以防止有人操纵的宇宙飞船和将被带到月球表面的工具踢起灰尘,但有些由静电产生的尘埃微粒可能会悬浮在月球地表上方的大气中。这不仅关系到宇航员的健康,还关系到涉及月球的天文学研究。埃梅尔博士说:“如果要在月球上开展任何工作的话,他们不希望尘埃挡道,所以他们会尽量将这种负作用减到最小。”长期以来,他一直在研究从登月舱滤除灰尘的方法,用一种装置从表面扫净,而这种装置是利用磁铁来吸住月球上的土壤和尘埃。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叫做有永久磁铁系统的月球空气过滤器的设想,该装置由多个磁极放在一块儿的永久磁铁组成,产生一个巨大的磁场坡度,以吸附空气中的月球尘埃微粒。为了清洁这种过滤器,用小块的铁放在磁铁之间的缝隙里,隔离磁场。关掉过滤器,就能把尘土擦掉。
*****************************************************************************
他们还提出了另一种叫做月球尘土磁收集器的设想,这种装置由一连串有磁性的线圈组成,磁线圈会沿着一根管子摆放,顺次开启管子后,就可以有效地“吸收”月球尘土,就像在地球上使用的树叶收集器一样。埃梅尔博士说:“我们希望收集月球尘土,提取氧和氢,或许还能用于建筑材料。所以我们必须收集月球上大量的土被。我们的想法是研制出某种可以收集月球尘土而不会引起大块尘雾的装置。”
*****************************************************************************
破解月球之谜是什么?
几乎每天都从世界各地传出关于月球上的UFO的最新消息。月球——充满奥秘与未解之谜的神秘天体,它上面发生的诸多怪异现象和神秘事件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他们正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以期揭开月球上诸多的不解之谜。俄罗斯月球学家、UFO专家鲍·康斯坦丁,在俄罗斯1995年N09期的《特异报》上撰文“UFO的月球学观点”,对月球上的UFO的性质提出一种假说,他认为,月球是一个没有大气层的“死寂”天体,大约10亿年前,月球上的火山活动就已停息。在整个地球人类史上,月球上从未发生过地球上可视的任何变化,即便有变化,也不应是开发月球景观条件下所导致的明显地貌变化。美国著名月球地质学家法·巴扎博士掌握来自美国登月宇航员的全部第一手目击报告和佐证材料,他断言:“毋庸置疑,月球上出现如此规范浩大的怪异现象绝非自然因素所致。”迄今为止,有些研究人员还一直认为,月球上可能存在最原始的简单生命。科学家们认为,每50公斤月球土壤中就可能含有0.5千克水。1994年,美国发射的一艘无人驾驶月球飞船,借助无线电探测法已探明:月球南极地区蕴藏着几十亿吨冰态水。这一惊人的发现为在月球上找到简单形式的生命倾注了一线希望。著名科学家弗·库普列奇指出:……神奇的月球使人产生这样一个印象——月球的“躯体”在如此之厚月球尘埃的保护下,像一件温暖的大皮袄阻止任何来自宇宙的不良危害,月球不仅受到月球尘埃的良好保护——从月球的表面到纵深的地下,任何一种生命都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息和繁衍,甚至某些生物在月球如此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下,还可以如愿地演化。很难说,这种演化会走得多远,因为在几米深的月球地下,不仅温度是恒定的,而且在零度以上,完全具备演化条件。不过,低温也并不妨碍生命的繁衍……,看来,就月球而言,生命生存和繁衍所需的基本条件——水已具备。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著名天文学家克·萨甘曾宣布:他借助一系列专门仪器发现月球的地下存在一些十分适合生命生存的巨大洞穴,其中最大的洞穴估计有100立方公里。前苏联“布尔阔夫”天文台台长阿·德奇教授当时也提出与之相同的推断。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月球之谜层出不穷。不要认为,人类的脚步已踏上月球就意味着我们对月球已十分了解了,须知,月球虽是我们的近邻,可我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人类甚至在地球上徘徊了数千年,对地球仍没有真正了解。观测和研究表明,许多月球之谜同月面上新环形山的出现有关,其怪异之处在于,通常认为,陨星落入月球在月面形成陨石坑,但有些事情却并非那么简单。从某些月面照片能清晰地发现这一奇怪现象:两个比邻的陨石坑的环形脊却奇怪地交叉到一起。按照爆炸原理和陨星弹道学规律,第2颗陨星的冲击波应必然毁掉第一个陨石坑的环形脊。而月面上这两个相互交错到一起的“陨石坑”的环表脊仍完好无损,对这一怪异现象又该作何解释?在某些科普读物中常会遇见这样的描述:“带回地球的月岩标本具有跟地球相同的成分”。实际上,它们的成分也确实如此相同,有一次,却从月球上带回了地球人的惊奇——该如何解释月球上存在纯质黄铜这一令人费解的事实呢?须知,合金——只有智能人才能发明出来。美国著名学者简·利昂纳德在他所著《我们的月球上还有何人?》一书中写道:“从我所收藏的照片中已明显表露出:月球上确实有生命。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月球早已被某个或某些智能种族所占领,看来,他们并非是太阳系的居民。这些智能生物的渗透行为无处不见,证真据凿:在月面、在高原、在山丘上、在环形山、在月球海、在高地……他们的活动已使月球的外貌和景观发生巨变。”简·利昂纳德在一张月面细微照片上发现,一个很像巨大的运动着的平板车的物体,它位于一个似乎是用工业手段建造的某种类似飞机库的结构物旁边。有3个桅帆形场地突出于那个类似飞机库的结构物的外边缘。类似大平板车的前部被那圆形鼻首装饰得十分美丽。总之,这个机库式结构物在照片的平面图上呈正椭圆形。在借助显微镜对照片进行研究时发现,沿机库式结构物的切面可看到类似多足动物那种分布的腿足式绒毛状突起物。随着对美国航空航天局照片的深入研究,简·利昂纳德编制出分布在月面、月球狭谷和环形山中的巨大机械装备的一份长长的清单。美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照片破解专家萨·维持阔姆博士指出,应彻底摒弃我们对月球的传统观念,必须像抛弃一件已变得瘦小过时的老式礼服一样地去摒弃。若按地球的尺度来衡量,月球上不可能存在生命。不过,如果简·利昂纳德根据月球照片所发现的那些物质实体、巨大的高架桥和工业设施确实存在的话,那就说明,这些设施的建造者们具有相当高超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设计和施工水平。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是什么呢?迄今已知,科学家们对月球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无论哪一种假说,都不能使所有的现存事实与天文观测自圆其说。对月球上某些环形山周围的岩石和砂子的化学分析表明,月砂比月岩还古老1亿年,即月砂的年龄为3.5亿年,而月岩的年龄则为2.5亿年,由此可得出一个荒唐的结论:岩石来源于砂子,而不是砂子产生于岩石。有人认为,月球是由宇宙尘埃和原始星云物质构成的,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就是由这些物质构成的,因此,月球和地球是同时诞生的两个“孪生兄弟”。还有人认为,月球是被地球“俘获”的一颗小行星。更有人认为,月球是地球的一部分,是地球的一个大碎块。另一些人则认为,月球是昔日的“法艾东”行星,它是被拖运到这里的,以“纪念”超智能宇宙文明,似乎有人故意把月球“安排”到与地球保持一定距离的最适宜的位置上,而日本学者种竹泽夫教授却提出另一种理论认为,月球是个“天外来客”,后来它才被地球的强大引力“拉”到绕地轨道上。以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为代表的一个科学家小组根据上述理论提出:绕地球旋转的月球从前是太阳系行星家族中的一个行星成员。按照这些假说和推断,很早以前,月球可能是在一次接近地球时被地球“俘获”的。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仍然认为,月球是绕太阳旋转的,它的轨道大概处在地球与金星之间……尽管月球的最大直径为3476.2公里,这约是地球直径的1/4,但月球的质量却仅是地球质量的1/81。这一事实表明,构成月球的岩石密度或许小于地球的岩石密度,或许月球是一个中空体。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的年龄为31—39亿年。而有些研究人员则认为,月球的年龄超过46亿年。据同地外高级智能生物接触过的人透露,地球上的人是1460万年前才出现的,这也就是地球上的第一批文明。而第二批地球文明是在880万年前开始的。因此,可以认为,月球完全是在不久以前出现在地球上空的。月球是一个人造天体,它建成于10多万年前。参与月球建造工程的是许多地外文明,而不只是类人型地外文明。月球是在太阳系范围内离土星不远的地方“诞生”的。在月球的建造中,对月球的“组装”和拖运以及最后将其固定在距地轨道上的浩大工程自然要由一个具备某种技术条件的地外文明来完成。从那时起,月球的年龄几乎超过10万年。在这10万年间,月球由于完全符合一切物理定律,所以它表面看去完全是一个自然天体。目前,月球内部的某些装置已停机,但还有另一些装置仍处在继续自动工作状态。自这个“人造”月球诞生之日起,在其表面及其防护层内一直发生着自然的地质过程,这正表现出高度发达文明对它的浓厚兴趣。地外文明建造的月球是用于监视我们地球上生命的演化和发展进程的基地,所以,在月球内部已出现许多设施——实验室、研究中心和住宅群。不过,月球本身的出现能导致地球上的全球性悲剧——水灾、火山爆发、地震和明显的地球变化。须知,地球上一种新气候条件的形成需要5000年时间。如果在月球前时代地球自转一周是18小时,那么现在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一昼夜时间恰好是24小时。不过,这一点今后有可能延长我们地球人的平均寿命。如果一切果真如此,那么日前期人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我们今天的状况。因此,在月球崇拜者看来,没有月球便不可能有我们的生命。实际上也正是如此。然而,月球不仅能对生物界产生影响,还能对我们行星的矿物成分产生影响。所以,有关月球的形成史及其对地球和人类的意义真够写一部辉煌的史诗。很可能这一切都是按照地外高级智能生物的意志去安排的。上述假说中哪一种假说最贴近真实,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不过,眼下我们可依据对现有科学情报的分析加以研究。月球专家强调指出:直径约60公里的布勒杜斯环形山位于月球东南部的地方,它表现出很强的引人注目的月震活动。至少发现了其月面结构层有某种微弱移动,从而对美国航天员装设在环形山中的月震仪产生影响。这些月震信号明显不同于地震信号,它具有单纯的节律性特点。月球上经常发生的这种月震之谜迄今仍悬而未解。不过,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一环形山及其日光投下的影子的照片后得出一个幻想般的结论:这种月震很可能是月球地铁中的地下电车运动时所引起的。斯·维特阔姆博士却持另一种观点,他根据对月球上这一环形山的多幅照片的详尽研究得出另一种结论:月震是由于一种大功率机械装置的做功所引起的,这种机械装置可能是一种电流发电机,它对月球上的地下设施和目前仍在运行中的机械装置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所拍摄的照片尺寸计算,这一大功率发电机的大小超过美国纽约的一个“布伦克斯”住宅区。这一动力机械装置能使月球居民进行环月飞行、搬运土壤、在纵深的山崖裂谷和环形山之间架设桥梁和修筑通道,建造雕像和其他大型建筑设施。一些研究月球多年的天文学家确信,月球上确实存在一个宇宙文明的基地。连许多UFO的怀疑论者对此也不再持怀疑态度了。科学家们认为,要寻觅我们的宇宙“智慧兄弟”,就应考虑到以下3种可能:其一,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广布着许多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其二,应当承认,地外智能生物的技术条件和能源条件远不是无限的。其三,宇宙智能生物之间的交际特点多半有许多相同之处。目前,寻觅地外文明的庞大工程毫无收效,我们虽尚未寻觅到我们的宇宙“智慧兄弟”,而来自另一个文明世界的“智慧兄弟”却早已寻觅到我们——他们就住在月球上。除月球外,其他什么地方还会存在地外文明呢?让我们继续拉长这一寻觅地外文明的逻辑链,便会得出另一个结论:宇宙中任何一种文明都必然走上技术发展之路。倘若果真如此,他们还会将文明继续向宇宙深处延伸并开始认识和开发宇宙。然而,要实施这一系列举措不借助自动装置是根本不可能的。科学家们认为,宇宙文明为了认识和开发宇宙,必然选择宇宙中某个最合适的地方建起他们隐蔽的“桥头堡”——即建立装备有某种自动装置的基地,这样一来,随时可把风险降至最低限度。要知道,地外文明完全有可能已将他们的行星探险队派往我们的地球,这支外星探险队很早就已登陆地球,这很可能是发生在石器时代的事。未必指望同地外文明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但可以期望收到来自肉眼看不到的遥远宇宙深处的无线电信号,因为宇宙相当古老,出现这种巧合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因此,通过信息进行接触是完全可行的。外星人意识到这一点并在近地空间某处早已建起他们的自动观测站。外星探险队建立自动观测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同当时地球上那些幼稚而粗野的土著人接触和免遭地球上的地质和气候灾变的威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经常不断地搜集来自地球的情报,而在地球上却很难选择到这些有利条件。只有月球才能满足所有这些必不可少的要求。科学家们认为,外星人考察地球的这一战略选择是完全明智和现实的,为了达到他们认识和开发宇宙的科学目的,可不必多次往返于星际或星系际之间。早在3年前科学家们就曾认真地讨论了在月球上建立地球人自己的考察基地的计划。科学家们坚信,这一计划完全可行,因为月球上具备所需的一切——既有金属,又有建材,甚至还可从月球的矿物中获取含水的空气。所需能量和热量可由太阳或热电转换器来提供。外星人甚至选择了月球上的风暴洋作为登陆地点,因为这里是最适合不过的弹道发射点和宇宙观测点。科学家们发现,外星人对月球风暴洋表现出浓厚兴趣,实验证明,飞行器在这里起降并往返于月球与地球之间能节省很多能源。另外一些科学家们感到惊奇和迷惑不解的是,UFO为什么频频光顾我们地球?无论古代还是今天。外星人访问地球的任务无非是搜集和研究各种情报,并将其传送给月球上的外星人观测站。科学家们确认,飞碟是一种神奇的自动飞行器,它从月球上起飞然后又返回月球。这表明,月球上除设有外星人的观测站外,还应建有飞碟库。然而,这还并非是月球上外星人秘密的全部。假如外星人不能利用他们的科技成果,那他们的研究含义又何在呢?无论哪一种成果。既然如此,在月球的外星人观测站上还应装备有星际通信站,其工作原理我们迄今还尚不清楚。古往今来,月球上发生的扑朔迷离的超自然现象,早已引起各国科学家和政府首脑的极大关注,来自月球的种种迹象表明,外星人监视地球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宇宙战略是蓄谋已久的,他们已在预先建好的人造天体——月球内部装设了各种用途的设施,以便随时监视和应付地球人类的动向。
月球之谜有哪些
1.月球起源之谜
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提出3种理论,它们全都有缺陷,但是"阿波罗"计 划却有助于证明,其中看来可能性最小的理论是最佳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 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另一种理论认为 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然而"阿波罗"登月探险 的结果表明,地球和月球的结构成份差别很大,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假说 ,即"俘获说"。他们认为,月亮是偶然闯入地球引力场,而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 上。可是,要从理论上解释这一过程的机制,难度相当大。因此,上述3种理论 全都难以站得住脚。正如罗宾·布列特博士所称:"要解释月球不存在,要比解释 月球存在更容易些。"
2.月球年龄之谜
令人惊异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经分析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 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更加年长。阿姆斯特朗在"寂静海"降落后拣起的第 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龄为43亿岁、46亿岁和45 亿岁--它几乎和地球及太阳系本身的年龄一样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 亿岁。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年龄为53亿岁的月球岩石。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学家认为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区域。根 据这些证据,有些科学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很久便已在星际空间形 成了。
3.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
月球古老的岩石已使科学家束手无策,然而,和这些岩石周围的土壤相比, 岩石还算是年轻的。据分析,土壤的年龄至少比岩石大10亿年。乍一听来,这 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家认为这些土壤是岩石粉碎后形成的。但是,测定了岩石 和土壤的化学成份之后,科学家发现,这些土壤与岩石无关,似乎是从别处来的 。
4.当巨大物体袭击月球时,月球发出空心球似的声音之谜
在"阿波罗"探险过程中,废弃的火箭第三节推进器会轰地一下撞在月球表面 。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文件记载,"每一次这样的响声,听起来仿佛是一个大铃铛 的声音。"当登月人员降落在颜色特别黑的平原上时,他们发现要在月球表面钻孔 十分困难。土壤样品经分析后发现,其中含有大量地球上稀有的金属钛(它被用 于超音速喷气机和宇宙飞船上);另一些硬金属,如锆,铱、铍的含量也很丰富 。科学家觉得迷惑不解,因为这些金属只有在很高的高温--约华氏4500度 下,才会和周围的岩石融为一体。
5.不锈铁之谜
月面岩石样其中还含有纯铁颗粒,科学家认为它们不是来之陨星。苏联和美 国的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更加奇怪的现象:这些纯铁颗粒在地球上放了7年还不 生锈。在科学世界里,不生锈的纯铁是闻所未闻的。
6.月球放射性之谜
月亮中厚度为8英里的表层具有放射性,这也是一个惊人的现象。当"阿波罗 15"的宇航员们使用温度计时,他们发现读数高得出奇,这表明,亚平宁平原附 近的热流的确温度很高。一位科学家惊呼:"上帝啊,这片土地马上就要熔化了! 月球的核心一定更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月心温度并不高。这些热量是从月 球表面大量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可是这些放射性物质(铀、铊和钚)是从哪里来 的?假如它们来自月心,那么它们怎么会来到月球表面?
7.干燥的月球上的大量水气之谜
最初几次月球探险表明,月球是个干燥的天体。一位科学家曾断言,它比"戈 壁大沙漠干燥100万倍。"阿波罗"计划的最初几次都未在月球表面发现任何水 的踪迹。可是"阿波罗15"的科学家却探测到月球表面有一处面积达100平方 英里的水气团。科学家们红着脸争辩说,这是美国宇航员废弃在月亮上的两个小 水箱漏水造成的。可是这么小的水箱怎能产生这样一大片水气?当然这也不会是 宇航员的尿液--它直接喷射到月球的天空中。看来这些水气来自月球内部。 8.月球表面呈玻璃状之谜
"阿波罗"的宇航员们发现,月球表面有许多地方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的物质, 这表明,月球表面似乎被炽热的火球烧灼过。正如一位科学家所指出的:"月亮上 铺着玻璃。"专家的分析证明,这层玻璃状物质并不是巨大的陨星的撞击产生的, 有些科学家相信,这是太阳的爆炸--某种微型新星状态--产生的后果。
9.月亮的磁场之谜
早先探测和研究表明月球几乎没有磁场,可是对月球岩石的分析却证明它有 过强大的磁场。这一现象令科学家大惑不解,保罗·加斯特博士宣称:"这里的岩 石具有非常奇特的磁性……完全出乎我们意料。"如果月球曾经有过磁场,那么它 就应该有个铁质的核心,可是可靠的证据显示,月球不可能有这样一个核心;而 且月亮也不可能从别的天体(诸如地球)获得磁场,因为假如真是那样的话,它 就必须离地球很近,这时它会被地球引力撕得粉碎。
10.月球内部神秘的"物质聚集点"之谜
1968年,围绕月球飞行的探测器首次显示,月球的表层下存在着"物质聚 集结构"。当宇宙飞船飞越这些结构上空时,由于它们的巨大引力,飞船的飞行会 稍稍低于规定的轨道,而当飞船离开这些结构上空时,它又会稍稍加速,这清楚 地表明这物质聚焦结构的存在,以及它们巨大的质量。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结构 就像一只牛眼,由重元素构成,隐藏在月球表面"海"的下面。正如一位科学家所 称:"看来谁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对付它们。"
月球表面是什么样?
月球表面的环境,与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大不相同。月球上没有大气,处于一种高度的真空状态,连声音都无法传播。月球上也没有水,就是在对月球的岩石分析中,也没有发现水分。那里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是一个没有生命活动的世界。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月面直接暴露在宇宙空间。因而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白天最热时,月表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则可降到——183℃。
没有大气,又没有水,月球上也就没有云雾雨雪等气象变化。因此,在地球上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可以清楚地看到月表的各种形态。
满月时,在地球上用肉眼乍看月球,是一个洁白光亮的圆面。仔细观看,则会看到在明亮的月面上有许多黑色的斑纹。通过望远镜观察月球时,会清楚地看到月球表面的显著特征:有些区域明亮,有些区域暗黑,大大小小的亮区和暗区交错布满月球表面。早在几百年前,人们就已从望远镜中观察到了月球表面的这种特征。当时,人们以为那些大的暗区是月球上的海、洋,小的暗区则被当作是月球上的湖、湾,并以此给予命名。这些名称,直到今天还继续沿用。后来人们才知道,月球上的海洋和湖湾,与地球上的海洋和湖湾是完全不同的,那里根本连一滴水都没有。月球上的暗区(即所谓的海、洋、湖、湾),实际上是一些面积大小不同的平原和低地。由于那些地方广泛分布着熔岩流形成的比较年轻的岩石,又比较低洼,对太阳光的反射率较低,同周围地区相比,呈现为暗黑色。而月表那些亮区,则是月球上的高原和山脉。其组成物质主要是比较古老的岩石,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很强,相比之下显得非常明亮。“阿波罗”号系列飞船在月球上实地考察的结果,证明这种对月面明暗区域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在地球上看月球,只能看到月球的半个球面,而这半个球面基本上是月球的同一个半球的表面。这个总是朝向地球的半个月球面,叫做月球的正面。月球的另一个半球面,总是背着地球,叫做月球的背面。在地球上,人们是无法直接观察月球背面的。自从1959年月球探测器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以后,人们才开始对那里的月面特征有所了解。绕着月球飞行的宇航员,则直接地看到了月球背面的景象。
在月球的正面,高原、山脉与平原、低地,差不多各占面积的一半。月球的背面,也分布着高原、山脉和“海”。与正面不同的是,背面的高原、山脉占据的区域非常广阔,而被称作海、洋的平原、低地,所占面积则比较小。
从整个月球表面看,月海约占总面积的20%。现在已经知道的月海有22个。在月球的正面,较大的月海有10个。其中,位于西部的有危海、丰富海、澄海、静海和酒海;位于东部的有风暴洋、湿海、雨海、云海和汽海。分布在月球背面的月海,主要有理想海、南海、史密斯海、边区海、莫斯科海、浪海、洪堡德海、齐奥尔科夫斯基海等。月海中最大的是风暴洋,其面积达500万平方千米。月海的周围被山脉所环绕,大多呈封闭的圆形。
月球上的山脉,大多是用地球上的山脉名称来命名的。如亚平宁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比较高大的山脉有十多条。其中,最长的是亚平宁山脉,其长度达1000千米。位于月球南极附近的莱布尼兹山,是月球上的最高峰,其高度达9000米,比地球上的最高峰还要高。
环形山广泛的分布,这是月球表面最突出的特征。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又叫做月坑。月坑近似于圆形,与地球上的火山口地形很相似。环形山的中间,地势低平,有的还分布着小的山峰。环形山的内侧比较陡峭,外侧较平缓。有些环形山的周围,向外辐射出许多明亮的条纹。月球上的环形山,大多是用著名天文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哥白尼、开普勒、牛顿、柏拉图、第谷、祖冲之、张衡等环形山。
在月球上到处可以看到环形山。无论是月球正面,还是月球背面,无论在明亮的高原,还是在低平的月海,都有环形山分布。环形山的数量非常多,总数达5万多个。环形山的大小差别很大。较大的环形山直径达100千米以上,小的直径则在1千米以下。在月球的正面,直径超过1千米的环形山,就有33 000个以上。其中,直径超过100千米的约有40个。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达295千米,是月球上最大的环形山。月球正面的第谷、哥白尼、开普勒等环形山,周围都有很明显的辐射条纹。特别是位于南半球的第谷环形山,周围的辐射条纹最为壮观,数量多达100多条。其中最长的一条长达1800千米,一直延伸到北半球的澄海。在地球上,即使用最普通的望远镜,也能清晰地观察到那些较大的辐射条纹。
月面大部分地方的地势是平缓的,没有参差不齐的山峰和尖锐的岩石。在月球的表面,普遍覆盖着一层厚薄不一的碎屑物质。一般来说,高原、高山区碎屑覆盖物较厚,达1千米之多;而月海区域碎屑物较薄,多在1米左右。覆盖物主要是碎石,上面是浮土。
关于月球表面形态结构的形成原因,科学家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虽然目前尚无完全肯定的结论,但普遍认为,塑造月球表面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小型宇宙天体物质(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冲击、熔岩喷发,以及剧烈的温度变化、太阳风的不断冲击等。科学家们通过对月球土、石样品以及其他资料的分析研究,描绘出了月球发展演化过程的大体轮廓,即:月球诞生的时间与地球一样,大约在46亿年前。月球诞生后,熔融的表面很快生成一层薄薄的外壳。随着较重元素向月心方向聚集下沉,外壳层逐渐加厚。经过化学分异后的外壳层,被大的陨星或彗星轰击,在月球表面形成了巨大的盆地。随着时间推移,外来天体物质对月球表面的轰击逐渐减少。被熔岩流填充的许多大盆地,即形成了现在的月海。小岩石块对月球表面的缓慢而不间断的剥蚀,一直持续到现在。科学家们认为,巨大的环形盆地——月海,是由小行星、彗星以及比月球小的卫星(在太阳系早期阶段,曾围绕地球转动的较小卫星)轰击月面而造成的。例如,月球正面的雨海,科学家们认为是被一颗直径为96千米的小行星撞击以后形成的。这些小行星等天体对月球表面的轰击,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在39亿至40亿年前,是月球表面遭受轰击最剧烈的时期。在漫长的时期内,大量陨星对月球的撞击,形成了数量繁多的月坑。被轰击的过程中,月球表层物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了重新分与和组合。熔岩逐渐在一些盆地淤积,形成了月海;轰击时产生的大量溅射物,抛落到月面各处。各种物质的撞击过程,使月面受到了不断的磨损和剥蚀。
参考资料: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rn=16&word=%D4%C2%C7%F2&z=0
<<月尘>>
[2007.07.13]重庆首部科幻动画即将出炉
2166年,地球濒临毁灭,人类开始将触角伸向茫茫宇宙。9名志愿者被赋予神圣的使命———寻找适合生存的星球。在向x星进发的过程中,由于发生意外,队员只好临时登陆月球,却发现这个神秘世界竟是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好地方。一场新的战争随之展开,两种来自不同星球的生命陷入了野心与道义的抉择之中……
能源匮乏、废气弥漫、大地上爬满蠕动的生命,2166年,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已使地球陷入空前危机,一切都在苟延残喘之中……你无需要紧张,这只是出现在科幻动画片《月尘》里的画面。近日,这部描述150多年后人类生存状态的动画片已基本完成前期制作。据悉,该片由重庆视美动画公司制作,是我市首部科幻题材的动画片,第一集即将在8月与观众见面。
凸显生命的尊严
不同于一般的科幻动画片,《月尘》将主要场景设置在月球上,主要讲述地球在濒临毁灭时,人类将触须伸向月球的故事。以地球人与月球人两种不同生命形态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生命的平等与互补。
“生命都是平等的,值得尊重的,我们是否有权利去掠夺与否认?说‘保护’实际上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月尘》的创作者、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副院长周宗凯告诉记者,由于对高科技的依赖与对物质的欲望,人类已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世界,而《月尘》正试图用科幻动漫的方式对此进行批判,“我们在故事中设置了各种奇异的生物,人类试图控制与掠夺,却在欲望与野心制造的矛盾中受到伤害。”
不一样的月球
作为片中的主要场景,月球成了《月尘》当之无愧的重要看点,地表上的微弱生物与地核里的城市使这个星球真实而具体。
“月球是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地方,上面有依赖光线生存的低级生物,也有充满智慧的高级生物,而冰雪、火山、城市等人们熟悉的场景也将在片中一一呈现。”《月尘》的场景设计查中良表示,与地球一样,月球也生活着不同形态的生物,同样存在着权利、野心、争夺与控制,而各种仪式、咒语与魔力则为这个冰冷的星球注入了更多神秘色彩。
另外,传统与科幻的结合也使本片中的月亮更具魅力,“比如,月球上的兔耳精灵,其原形就是《婵娥奔月》里的那只兔子。”周宗凯表示,将传统元素融入科幻题材中,在丰富内容的同时更能展现本土气息。
打造优秀“高龄”动画
“中国的动画片大都比较低年龄化,而《月尘》的受众基本定位在青少年与成人这个范围内,力争以深刻的主题与精良的制作打造本土最优秀的科幻动画。”对《月尘》的未来,查中良充满信心。
据了解,《月尘》一共3部,每部20多集,每集20多分钟,预计年底第一部将有望与观众见面,而第一集在下个月就能让重庆的科幻迷与动漫迷大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