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逗你玩台词,马三立《逗你玩》的音频文件

时间:2024-05-25 13:45:28 编辑:阿旭

1,马三立《逗你玩》的音频文件

直接将我115网盘戏曲60G资料的分享权发到你邮箱(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曲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庐剧、采茶戏、滑稽越剧、山东梆子、湖北大鼓、大鼓书、绍剧、淮剧、扬剧、越调、沪剧、楚剧、锡剧、琴书、扬琴戏、柳琴戏、二人转、吕剧、花鼓戏、秦腔、88首适合老人听的歌曲等),你会收到115发来的邮件,打开邮件,就可以接收我网盘上的戏曲
请大家不要通过加网盘好友的方式来找我,我的好友都2000人了,超过了500人的上限。但通过上面的方法,照样可以让你接收我的戏曲资料
前提是你自己要有115网盘,才能接收,如果没有,上网搜索如何免费注册115网盘,一分钟搞定,这种事情是可以无师自通的。成功后,一分钟就能把我发给你的存到你的网盘上,永远成为你的东西了

给邮箱

2,简单的单口相声

简单的单口相声,《买梨》台词: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这话真算得上至理名言呀!不用我说,在座的各位,哪个没有买东西被吃豆腐的经历?什么?吃豆腐是什么意思?被人沾了便宜呗!这是我刚学的时尚词。本来,这商人取利天经地义,做买卖吗,就为求个财。可君子爱财你得取之有道呀!现在很多买卖人不是想着怎么提高服务质量,诚信经营,而是靠搀杂使假,短斤少两来取利。这不,前几天我们邻居张大妈,在街上买了三斤苹果,搞了半天价才把一快五告成一块三,提回来用自家称一约,两斤四两,白亏七毛八,气的张大娘高血压都犯了。还有一次,我们单位小王姑娘,下班回家路上碰到一卖桔子的,一看那桔子不错,就想买点,经不住那小贩甜言蜜语,本来想买二斤的最后楞是给装了五斤。当然要搞价了,小贩要价每斤两块,小王从一快五还到一快八,小贩还是不肯,两人争来争去的谁也不肯让步,最后那小贩压底声音说:“一块八也行,不过我得到那边卖菜的称上给您约去。”小王莫名其妙,问他为什么,那小贩神秘兮兮地说:“那边都是八两称”。小王一听这话,吓了一跳,寻思这事不能那么办了。这账好算呀!按两块算,五斤十块钱,按一块八算,五斤九块,便宜了一块,可那八两称一称,五斤变四斤,算下来白亏一块钱。小王是大学毕业,挺聪明一人,哪能干那傻事!价也不还了,让小贩称足了斤两提着桔子就回家了。 按说也就没事了,可这小王的妈是细心人,退了休没事就在家买菜做饭,伺候老公孩子。见女儿买一提兜桔子回来,掏出买菜用的方便称就给约了,咳!三斤半,那家伙用的是七两称。短斤少两是最常见的手段,你费劲巴拉的搞半天价,最后他全从称上找补回来了。不过,这短斤少两少两也好,搀杂使假也好,那都是见不得人的下作手段,他使起来也觉理亏,所以他得哄着你,好话一个劲儿地说,让你高兴了,最后好沾你的便宜。买东西的人虽然被骗了,可落着一大堆好话听,倒也不是太亏。而我碰着这么一位,他既不搀杂使假,也不短斤少两,明大明地沾你便宜还得气着你,最后让你吃亏还得受气。有人说了,怎么可能?我不买了你还能抢呀!你气我我也气你,还不一定谁把谁气倒呢!可我要跟您说,不是那么回事!怎么回事?您听我慢慢跟您说。那天我下了班,正骑车往家赶,就听电话响了,掏出手机一看,是老婆来的电话,赶紧接。老婆在电话里说,我那丈母娘病了,得了感冒,发烧呢!就想吃口冻梨,要我赶紧去买。接了电话我就赶紧往市场赶,这时间不早了,天又冷,别一会儿买不着了。要真买不着,我那老婆还不得把我给冻了。扩展资料:单口相声是相声中的一种形式,一个人说称为单口相声,两个人为对口相声,三个人以上为群口相声 。 单口相声是在民间笑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既有相声的特点也继承了民间笑话、故事、评书的艺术手法。它故事性强,情趣横生,因而在社会上也得到广泛流传。单口相声讲的是一段笑话,虽然单口相声也要讲述故事,故事中也有人物,但这其中一定要有引人发笑的“笑料”(相声术语叫“包袱”)。单口相声必须想办法让人听了发笑,单口相声的有说单口相声的腔调、动作和表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单口相声

3,马三立的《逗你玩》的台词

逗你玩 马三立相声作品咱们啊每天的生活上都要注意注意什么呢行路要安全自己应当注意昂交通法规都晓过在生活上呢咱们时时放火夜夜防贼昂早上嘿我们这边居民区大杂院或者人群里头没事不行应当要注意要注意坏人时时刻刻要注意你出门也这样上电车上汽车摸摸兜外衣都别搁钱有钱搁在里面兜这贼看上你了买东西一掏掏一大把钱其实买几块钱东西围一大堆人小偷的脑袋不写字小偷咱一看这是小偷他不写咱看不出来一掏钱他看见了袄你走了他跟上了不定哪是一碰你稍微一碰你挨着你得你钱没了这手快极了小偷偷东西什么样的拿没事他想办法看房子应该有是换房子跑四楼来换房子四楼袄没换房子啊那找错了打四楼下三楼二楼谁门口搁东西你门口晾着鞋衣服他捎走了就这个这应当都得注意特别住着儿门帘知道吗住宅不是人群也不是大杂院小平房就是这个门面铺没干买卖住户就这个也没院子洗点衣服谅点衣服就要拴绳子搭到马路边上门口上你说那衣裳时常的丢啊谁看着这不是院子院里行不关大门人群里头不要紧你搁平台小偷偷东西他上不来是不在门连这晾着衣服街坊这老大娘虽说老大娘岁数不大三十多岁吧三十多岁大嫂子咱们称之大嫂子晾几件衣服门口又怕丢也不能老是看着还得做饭呢还得上屋里做饭干别的活让孩子看着吧孩子又太小5岁这么点小孩你说傻吧又不傻机灵又不太机灵也没上过学小孩还不够学龄呢小虎啊在门口玩会看着啊咱晾着衣裳呢看小偷别偷了去看谁那它你喊我啊哎别动啊你哪也别去啊就站门口站着啊有事你招呼我啊招呼我这老娘们屋里干活去了小孩就站着小孩吗反正就看着这几件衣裳门口站着也不动摊老实四岁五岁来着不够淘气的时候七八岁讨人嫌他不老实五六岁他老实这样站着你说傻又不傻这样站着看着小偷过来了奥这好地方几岁了小孩一瞧户5岁叫吗小虎小虎你认识我吗不认识不认识咱两在一起玩行不我叫逗你玩姓逗逗你玩记住了吗小虎答应哎叫我啊叫我我姓逗叫逗你玩叫我啊逗你玩哎对小虎哎叫我逗你玩哎对对小虎哎叫我逗你玩好太好了叫了几句把褂子带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褂子啦屋里干活谁啊逗你玩好好看着又把这裤子拽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裤子谁啊逗你玩这孩子一会我揍你好好看着别喊贼一瞧把褥单子拿出来了妈妈他拿咱被卧面子了谁啊逗你玩这孩子你老不老实我揍你呆会出来一瞧还在这站着要咱的衣服呢拿走了谁拿走了逗你玩还逗你玩呢扩展资料:马三立(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中国相声第五代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大师。回族,出生于北京,祖籍甘肃永昌县,从小生活在天津,直至去世。在父兄的熏陶下,打下“说”、“学”、“逗”、“唱”的深厚功底。初中毕业后,因家境不好,辍学说相声。他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的相声节目六七十个,包括《买猴》、《十点钟开始》、《偏方治病》等。多年来他还培养了阎笑儒、班德贵、连笑昆、方笑天、常宝华、高笑林等许多相声演员。2003年2月11日6点45分因病在天津辞世,享年90岁。这个段子是单口,所以不光是台词,还要听马三立天津味的的旁白。

4,青岛三人相声《逗你玩》 的台词

咱们啊每天的生活上都要注意!
注意什么呢!行路要安全!自己应当注意!
昂!交通法规都晓过,在生活上呢!咱们时时放火夜夜防贼!昂!早上嘿我们这边居民区大杂院!或者人群里头,没事!不行!应当要注意要注意坏人!时时刻刻要注意,你出门也这样,上电车!上汽车,摸摸兜!外衣都别搁钱!有钱搁在里面兜!这贼看上你了,买东西,一掏掏一大把钱其实买几块钱东西!围一大堆人,小偷的脑袋不写字”小偷〃咱一看这是小偷,他不写咱看不出来,一掏钱他看见了,袄!你走了他跟上了.不定哪是一碰你,稍微一碰你挨着你,得,你钱没了!这手快极了!小偷偷东西什么样的拿?没事他想办法看房子应该有是换房子跑四楼来换房子!四楼,袄没换房子啊!那!找错了!打四楼下三楼二楼谁门口搁东西你门口晾着鞋!衣服他捎走了!就这个这应当都得注意!特别住着儿门帘!知道吗?住宅不是人群也不是大杂院小平房!就是这个门面铺,没干买卖,住户就这个!也没院子!洗点衣服谅点衣服就要拴绳子!搭到马路边上门口上!你说那衣裳时常的丢啊!谁看着这不是院子,院里行不关大门人群里头不要紧你搁平台!小偷偷东西他上不来是不!在门连这晾着衣服!街坊这老大娘虽说老大娘岁数不大三十多岁吧三十多岁!大嫂子咱们称之大嫂子!晾几件衣服门口又怕丢!也不能老是看着还得做饭呢!还得上屋里做饭干别的活,让孩子看着吧,孩子又太小,5岁.这么点小孩你说傻吧又不傻,机灵又不太机灵!也没上过学小孩还不够学龄呢!小虎啊,在门口玩会看着啊!咱晾着衣裳呢!看小偷别偷了去~!看谁那它你喊我啊!哎!别动啊你哪也别去啊!就站门口站着啊!有事你招呼我啊,招呼我!这老娘们屋里干活去了!小孩就站着,小孩吗!反正就看着这几件衣裳,门口站着也不动摊老实!四岁五岁来着不够淘气的时候,七八岁讨人嫌他不老实,五六岁他老实,这样站着!你说傻又不傻,这样站着看着! 小偷过来了,奥,这好地方!几岁了?小孩一瞧,户,5岁,叫吗?小虎! 小虎,你认识我吗?不认识!不认识,咱两在一起玩,行不!我叫逗你玩,姓逗,逗你玩!记住了吗?小虎,答应,哎!叫我啊叫我,我姓逗,叫逗你玩,叫我啊! 逗你玩!哎对!小虎!哎!叫我! 逗你玩!哎,对对!小虎!哎,叫我! 逗你玩.好,太好了!叫了几句!把褂子带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褂子啦!屋里干活!谁啊? 逗你玩.好好看着.又把这裤子拽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裤子.谁啊?逗你玩!这孩子一会我揍你,好好看着!别喊!贼一瞧把褥单子拿出来了! 妈妈他拿咱被卧面子了.谁啊?逗你玩!这孩子你老不老实我揍你!呆会出来一瞧!还在这站着,要,咱的衣服呢?拿走了~!谁拿走了?逗你玩!还逗你玩呢

5,逗你玩小品台词

咱们啊每天的生活上都要注意! 注意什么呢!行路要安全!自己应当注意! 昂!交通法规都晓过,在生活上呢!咱们时时放火夜夜防贼!昂!早上嘿我们这边居民区大杂院!或者人群里头,没事!不行!应当要注意要注意坏人!时时刻刻要注意,你出门也这样,上电车!上汽车,摸摸兜!外衣都别搁钱!有钱搁在里面兜!这贼看上你了,买东西,一掏掏一大把钱其实买几块钱东西!围一大堆人,小偷的脑袋不写字"小偷″咱一看这是小偷,他不写咱看不出来,一掏钱他看见了,袄!你走了他跟上了.不定哪是一碰你,稍微一碰你挨着你,得,你钱没了!这手快极了!小偷偷东西什么样的拿?没事他想办法看房子应该有是换房子跑四楼来换房子!四楼,袄没换房子啊!那!找错了!打四楼下三楼二楼谁门口搁东西你门口晾着鞋!衣服他捎走了!就这个这应当都得注意!特别住着儿门帘!知道吗?住宅不是人群也不是大杂院小平房!就是这个门面铺,没干买卖,住户就这个!也没院子!洗点衣服谅点衣服就要拴绳子!搭到马路边上门口上!你说那衣裳时常的丢啊!谁看着这不是院子,院里行不关大门人群里头不要紧你搁平台!小偷偷东西他上不来是不!在门连这晾着衣服!街坊这老大娘虽说老大娘岁数不大三十多岁吧三十多岁!大嫂子咱们称之大嫂子!晾几件衣服门口又怕丢!也不能老是看着还得做饭呢!还得上屋里做饭干别的活,让孩子看着吧,孩子又太小,5岁.这么点小孩你说傻吧又不傻,机灵又不太机灵!也没上过学小孩还不够学龄呢!小虎啊,在门口玩会看着啊!咱晾着衣裳呢!看小偷别偷了去~!看谁那它你喊我啊!哎!别动啊你哪也别去啊!就站门口站着啊!有事你招呼我啊,招呼我!这老娘们屋里干活去了!小孩就站着,小孩吗!反正就看着这几件衣裳,门口站着也不动摊老实!四岁五岁来着不够淘气的时候,七八岁讨人嫌他不老实,五六岁他老实,这样站着!你说傻又不傻,这样站着看着! 小偷过来了,奥,这好地方!几岁了?小孩一瞧,户,5岁,叫吗?小虎! 小虎,你认识我吗?不认识!不认识,咱两在一起玩,行不!我叫逗你玩,姓逗,逗你玩!记住了吗?小虎,答应,哎!叫我啊叫我,我姓逗,叫逗你玩,叫我啊! 逗你玩!哎对!小虎!哎!叫我! 逗你玩!哎,对对!小虎!哎,叫我! 逗你玩.好,太好了!叫了几句!把褂子带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褂子啦!屋里干活!谁啊? 逗你玩.好好看着.又把这裤子拽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裤子.谁啊?逗你玩!这孩子一会我揍你,好好看着!别喊!贼一瞧把褥单子拿出来了! 妈妈他拿咱被卧面子了.谁啊?逗你玩!这孩子你老不老实我揍你!呆会出来一瞧!还在这站着,要,咱的衣服呢?拿走了~!谁拿走了?逗你玩!还逗你玩呢

6,相声逗你玩的台词是什么

中文名:逗你玩
体裁:相声
作者:马三立
语言:天津话
台词:
母亲:“宝宝,妈妈忙去了,咱外边晾的衣服呢。你看着别让人偷了去,有事就叫我。”
宝宝:“嗯。”
来了一小偷,对孩子:“几岁啦?”
宝宝:“5岁。”
小偷:“你叫什么名字啊。”
宝宝:“我叫小虎。”
小偷:“你认识我吗?”
宝宝:“不认识。”
小偷:“咱们俩一起玩吧,我姓逗,叫逗你玩,你叫我,叫我。”
宝宝:“逗你玩。”
小偷:“好,太好啦。”
小偷拿走了衣服,小宝大声的叫:“妈妈,他拿咱家褂子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好好看的。”
小偷拿走了裤子,小宝大声的叫:“妈妈,他拿咱家裤子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这孩子。一会我揍你,好好看的别叫啦。”
小偷拿走了被单子,小宝大声地叫:“妈妈,他拿咱家被单子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这孩子。再不老实,我揍你。”
小偷走了,母亲出来了:“咱们的衣服呢?”
宝宝:“拿走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7,马三立单口相声 《打油诗》台词

《打油诗》我说这段儿不是现在的事情,这是清朝的这么一回事。出在什么年间哪?咸同年间。那位说:没这个年号啊?因为不是在咸丰就是在同治,我也记不清啦! 这个事情出在山东济宁。有这么一家儿财主,家里有四个儿子,虽然是亲弟兄,可是这哥儿四个脾气不一样。老大忠厚;老二老实;只有这老三要多奸有多奸,要多滑有多滑,一点亏儿都不吃,交朋友人家都不交他,简直是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干脆,打他身上一根毛都拔不下来!这个老四哪,不但忠厚老实而且还不爱说话。他瞧不起老三这种种行为,别人跟他说话他还是回答两句,老三要问他什么?他就“不”、“是”、“哼”。日子长了哪,俩人就更反对了,老三哪,就管他叫傻子;小时候一块儿念书就是冰炭不同炉,大了就更到不了一块儿啦! 这年正赶上大比之年,要上京去赶考。他父亲就给择了个良辰吉日,叫他们动身。在动身的头天晚上,老三是一宿没睡。心想:不能带傻子去,就他这份儿气人劲儿的,什么事一问三不知,说什么也不能叫他去。到第二天就跟老大老二商量:“大哥,二哥,赶考啊咱甭带老四去啦。”老大一听:“为什么?”老三说:“他没学问到那儿中不了哇。”“那你甭管他,他中不了再回来,也没花你的钱,四个人要去都去,要不去都不去。”老二也这样主张。老三是一个人儿,这叫胳膊拧不过大腿去。再想坏主意,就又想了一个法子;吃完了饭赶到走的时候,他爸爸亲自送出门外,弟兄上马刚要走,老三给拦住了:“大哥,二哥,咱们就这么走哇?”老大说:“还有什么事呀?”“咱们上北京干吗去?”“赶考去!”“到考场里干什么呀?”“做文章啊!”“还是的,没学问他怎么做文章啊。”“那你怎么样啊?”“我说呀,现在咱们就做一首诗,咱们哥儿四个每人一句,要说上这句诗来就跟着上北京,要连一句诗.老大说我是大哥我先来:"出门上雕鞍."老二说:“上马手接鞭。”老三说:“此去谁得中?——该你的了。”老四说:“咱!”老三说:“说呀?”“完啦。”“你怎么就说一个字儿哪?”老大说:“对呀,别看他这一个字,能管着我们十五个字。”老三说:“那管得上吗?”“管得上,出门上雕鞍,上马手接鞭,你问,此去谁得中?他说‘咱’,没错儿,就是他,走吧。”一催走,走啦。老三这个气呀! 哥儿四个正往前走,看见一个出殡的,老三一瞧,行啦,赶紧一勒马:“吁!——大哥,二哥,咱们出门碰见个出殡的,出门碰见棺材可有财,咱们以这为题,一人做一句诗,大哥您先说。”老大说:“好,听我的,山庄碰见一口材。”老二说:“许多人等将他抬。”老三说:“当时抬到坟茔地。”老四说:“埋!”“说呀!”“完啦。”“大哥,他怎么又说一个字呀?”老大说:“对呀,棺材都到坟地了,不埋还摆着?”老三说:“怎么样哪?”老大说:“怎么样啊,走!”那就走吧。 又往前走,一出村庄又碰见一个娶媳妇的,前边有旗锣伞扇,后边是一顶花轿,老三一勒马:“吁!——大哥,二哥,您看这娶媳妇的。”老大说:“以这为题,每人一句,做一首诗。”老三说:“就按您这主意好。”老大说:“废话,我不出这主意你也得出这个主意呀!我说,出庄碰见一乘轿。”老二说:“前边铜锣开着道。”老三说:“亲戚朋友都贺喜。”老四说:“笑!”“说呀!”“完啦。”“大哥,他怎么又说一个字哪?”老大说:”对呀,娶媳妇不笑,还哭呀?”老三说:“怎么样哪……那……就走吧。”老三这个气呀! 又往前走,远远地看见一座古庙。老三一勒马:“吁!——大哥,二哥,您看这座庙。”老大说:“别废话,每人一句,我先说,远望古庙内有僧。”老二说:“楼上倒挂一口钟。”他瞧见钟楼啦。老三说:“连打一百零八下。”老四说:“嗡!”老三说:“你又一个字呀?”老大说:“对呀,打钟不是嗡吗……甭说一百零八下,二百一十六下也是嗡。”老二说:“甭废话,走。” 又往前走,太阳已经往西斜啦,前面来到了一座县城,走到护城河这儿有一座桥,这个桥是个独木桥。正有一个失目先生想过桥,拿马杆儿一试,这桥太窄,发过又不敢过。老三说:“先目先生过河咱们也做一首诗。”老大说:“好嘞!远远望见独木桥。”老二说:“这边走来那边摇。”老三说:“失目先生不敢过。”老四说:“绕!”老一说:“咱们也绕。” 进了城,大街路南有一座店,这边白墙上写着“安寓客商”,那边写着“仕宦行台”。老三说:“别走啦,咱们住店吧。”到店里找了三间上房。还没吃饭哪,随便要了点儿。吃完饭以后,老大说:“咱们早点儿睡,明儿咱们还赶路哪。”老三一宿没睡,心里想:这傻子老说一个字儿,大哥还说他对,这玩意儿多气人哪。这要是打这儿到北京,我这肚子还不气两半儿呀。干脆想个主意把傻子饿回去吧。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到第二天早晨一瞧,活该,人不留人天留人,下了雨啦!老三这高兴啊,赶紧就叫店里的伙计:“你去给我们买点东西去,买它二斤牛肉、三斤白面,买两个西葫芦,买葱,买蒜,买油,买盐,买柴火,倒水。这是二两银子,买东西剩下给你。”“谢谢您哪。”小伙计一会儿的工夫就买回来啦。赶紧叫伙计帮着他把肉剁了,把馅儿和好喽,面也和得了。就叫他们哥仨:“大哥、二哥、老四,天不早啦,起吧。”老大说:“好,好,咱们赶紧打行李。”老三说:“走不了哇,外头下雨哪!大哥,二哥,咱们今天过阴天儿,吃饺子。”老大说:“那多麻烦哪。”老三说:“不麻烦,面也和得了,馅子也和好了,买东西二两银子我给的。也不找你们要了。”老大一想,他平常不是这么厚道的人哪?哪知道他憋着饿老四哪。哥仨洗完脸,漱完口。老三开口说:“咱们在家里是少爷,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到外头啦,是要吃饭,就动手。我出这个主意是:上米的吃饭,添水的喝汤。现在面也和得了,馅子也和好了,就剩下揪剂儿、擀皮儿、煮、包、捞、烧火。咱们哥儿四个分着来,大哥您干什么?”老大说:“我揪剂儿、擀皮儿。”老二说:“我煮,我捞。”老三说:“我包,我烧火。老四哪?”“吃!”“吃,吃,你还说一个字哪!”心说:我要让你吃得上才怪哪。人多好做活儿,一会儿饺子得了,捞出这么两大铁盆来,筷子、碟儿都摆好了。四面一人坐一边,老大说:“我可真饿了,我可先吃了。”老三说:“等一会儿!这饺子就白吃吗?”老大心里说:我就知道他没这好心眼儿嘛。“不就这二两银子吗,我给你。”老三说:“不是,你想错了,不但不要了,打今天起一直到北京每天都吃包饺子,还告诉您每天都是我给钱。可有一节,我可有个条件。”“什么条件?”“打今天起,咱们是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都要做诗。老四,你可听明白了,这回咱们这个叫新诗,不限制几言,只要合辙押韵就行。”大哥说:“七个字也算。”二哥说:“五个字只要押上韵,也行;我说四个字也可以,你要说仨字合辙,也算你说上来了。”老大说:“我先说了。”老三说:“别忙,我这话还没说完哪!你也听明白了,诗是不限制几言,我这饺子可有限制,咱们是一个字管一个饺子。比方:大哥说七个字就吃七个饺子,二哥说五个字就吃五个。您说六个字就吃六个。说吧。”老大一听:这是憋着饿老四啊。本来一道儿他净说一个字啦,一字管一个饺子那不把他饿坏了啊!老大要拿这个做哥哥的这个派头儿,就说:“咱们是吃饭哪,是捣蛋哪?说哪门子诗呀?不说,吃。”老三说:“要不说谁也甭吃,我可先掀桌。”老二说:“大哥那您说吧。”老大说:“那说什么?那么大个子他吃一个饺子饱得了吗?”老二说:“大哥你甭着急呀,咱们不会多说吗?咱们剩下也够他吃的。”老大说:“以什么为题哪?”老三说:“随你便儿。”老大一看,外头房檐底下有个燕子窝,得,就以这为题吧,说:“抬头看见一燕窝。我这是七个字,我拨七个饺子吧。”老三说:“你别动手,我来。”拿了个小碟,拿双筷子,打盆里往外夹饺子。一个字夹一个。“抬、头、看、见、一、燕、窝,哎,您吃七个。”老二一瞧:按字儿抠啊!我说:“里边小燕八九个。我这儿也有七个,我自己拨。”拨到碗里头拿筷子杵碎了。老三说:“都杵碎了您怎么吃呀?”老二说:“你管哪!”拿勺舀了一点汤,“我这是氽丸子带片儿汤,你说吧。”老三这么一想啊,大哥说抬头看见一燕窝,二哥说里边小燕八九个,这小燕不会打食呀,我说大燕出窝把食打,打回食来喂小燕,傻子就得说‘喂’,就让他吃一个饺子。对!“大燕出窝把食打!老四,你说。”老四这“喂”字都到嘴边儿上啦,让老大过去把嘴给捂上啦。“说喂啊!”老四说:“打回食来可不就是喂嘛!”老大说:“怎么就是喂哪,你要说进窝再喂还吃四个哪,等会儿喂还吃仨哪,先喂、后喂还是俩哪。”老三说:“您干吗着这么大急呀?”老四说:“大哥,说多少得吃多少呀?”老大说:“你怎么还没听明白哪,一个字管一个饺子,越多越好。”老四说:“三哥,你给我记着数啊。”老三说:“好,你说吧。”老四说:“我把大燕说一说……”老三差点把鼻子气歪了,打家出来他净一个字,这回一个字管一个饺子他一个也不没少说,“好,你吃七个吧。”老四一翻白眼珠儿:“我凭什么吃七个呀?”“你说七个字儿你不得吃七个吗?”“我还有词没说完哪!”“还有?”“多着的哪!”“好!那你就说吧。”“三哥,你给我记着数啊!”老三说:“行,我给你数着。”“我把大燕说一说,清晨出窝把食打,展翅摇翎往前挪,飞过三里桃花店,越过五里杏花坡,桃花店前出好酒,杏花坡前美人多。好容易才把食打够,抿翅收翎进了窝。大燕刚把窝门进,小燕一见笑呵呵,这个就把妈妈叫,叫声妈妈你听着,你在外面把食打,实在饿得我了不得。大燕一见不怠慢,叼过食来喂了个得,喂了这个喂那个,喂了那个喂这个,喂了那个喂这个……”老三说:“甭数了,饺子都归你了!”扩展资料:打油诗(doggerel),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