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呀的笔顺

时间:2025-01-27 11:43:26 编辑:阿旭

呀的笔顺

呀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撇折、竖钩、撇。下面呢,给大家拓展一下关于这个字的相关内容---呀,形声字。从口,牙声。口表意,其形像张开的口,表示口中发出的表示惊异的叹词;牙表声,亦表示发出“呀”声时会露出牙齿。本义指张口貌。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枭族音常聒,豺群喙竞呀。”引申指空旷貌。《后汉书·班固传上》:“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李贤注:“《字林》曰:‘呀,大空也。’”音读xiā。用来表嗟叹,读yā。用作句末语气助词,读作轻声ya。

什笔顺组词

[笔顺] ノ丨一丨 [名称] 撇、竖、横、竖[ shí ]1.十(多用于分数或倍数):~百(十倍和百)。~一(十分之一)。~袭珍藏(形容极其珍重地收藏物品)。2.各种的,各样的:~锦(各种各样东西凑成的食品)。~物。3.诗篇:篇~。雅~。什物、什锦、篇什、艳什、什伯、什工、匪什、杰什、克什、裁什、生什、怀什、什篇、什末、什吏[ shén ]〔~么〕a.代词,表示疑问,如“~~人?”b.代词,指不确定的事物,如“没~~问题”(“assorted么”均读轻声)。什么、没什、为什么、干什么、没什么、可什么、说什么、什么事、什么人、做什么、什么意思、什么时候、不差什么

呀怎么写

呀写法:竖、横折、横、横、撇折、竖钩、撇呀,形声字。从口,牙声。口表意,其形像张开的口,表示口中发出的表示惊异的叹词;牙表声,亦表示发出“呀”声时会露出牙齿。本义指张口貌。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枭族音常聒,豺群喙竞呀。”引申指空旷貌。《后汉书·班固传上》:“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李贤注:“《字林》曰:‘呀,大空也。’”音读xiā。用来表嗟叹,读yā。用作句末语气助词,读作轻声ya。康熙字典:《唐韵》许加切。《集韵》《韵会》《正韵》虚加切。𠀤音岈。《说文》:张口貌。韩愈《月蚀》诗:如口开呀呀。又谽呀,谷空貌。《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谽呀豁閜。注:谷之形容也。呀,呼加反。又《玉篇》:大空貌。班固《西都赋》:呀周池而成渊。又《广韵》五加切。《正韵》牛加切。𠀤音牙。《广韵》:吧呀。韩愈《月蚀》诗:牙角何呀呀。○按韩愈《月蚀》诗:如口开呀呀,或攺作齖齖,因避重韵也,不知《唐韵》九麻中呀字两见,音义各别,韩诗𠀤非重韵。《集韵》《类篇》删五加切一音。非。

呀怎么写?

呀多音字区别如下:呀yā1、叹词,表示惊疑:呀!你流血了。2、象声词,形容摩擦转动的声音:两扇大门呀的一声打开了。3、助词,表示惊叹。 真的呀!好险呀!呀ya助词。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别见怪呀!你快回去呀!你怎么不回家呀!相关组词:1.咿呀[yī yā] 拟声词。2.呀呀学语[yā yā xué yǔ] 意思是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3.咿呀学语[yī yā xué yǔ] 是形容小儿学说话时口中发出的声音;该词语往往用于形容小孩子刚开始学说话时候的样子。4.嘿呀[hēi yā] 这样”的意思,为肯定语气词。5.天呀[tiān yā] 用作感叹语表示惊讶。6.咋呀[zǎ yā] 违拗。7.呜呀呀[wū yā yā] 象声词,鸟叫声。8.喊呀[hǎn yā] 呼啸,亦为象声词。

呀字笔顺

呀字笔顺1. 丨(竖)、2. ㄱ(横折)、3. 一(横)、4. 一(横)、5. ㄥ(撇折)、6. 亅(竖钩)、7. ノ(撇)。呀yā ㄧㄚˉ1. 叹词,表示惊疑:~!你流血了。2. 象声词,形容摩擦转动的声音:两扇大门~的一声打开了。其它字义呀ya ㄧㄚ◎ 助词。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别见怪~!你快回去~!你怎么不回家~!呀 yā(形声。从口,牙声。本义:张口的样子)表示惊异 [oh]。如:呀,下雪了词性变化◎ 呀 yā(1) 吱吱嘎嘎的声音 [creak]。如:门呀的一声响了(2) 另见 ya基本词义◎ 呀 ya〈助〉(1) 表示语气。“啊”受前一字韵母 a,e,i,o,ü收音的影响而发生变音。如:他从小就没有了家呀!群众的力量真大呀!老张,快去呀“呀”,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yā、ya,最早见于《说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呀”的基本含义为叹词,表示惊疑,如呀!你流血了;引申含义为象声词,形容摩擦转动的声音,如两扇大门呀的一声打开了。在日常使用中,“呀”也常做助词,表示语气,如群众的力量真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