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区别是什么?
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区别是:一、本质级别的区别: 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差别,首先体现在级别上。一般情况下,“一把手”和“二把手”的行政级别都有差距。比如,在厅局级单位,“一把手”的级别是正厅级,而“二把手”只是副厅级。在县处级单位,县长作为“一把手”,行政级别是副处级,而副县长通常只是“副处级”。 二、收入区别: 通常情况下,“一把手”的收入比“二把手”更高。因为“一把手”的行政级别通常比“二把手”高。行政级别差一级,工资少则相差几百块,多则相差上千块。 三、决策区别: 对于“一把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决策权。公务员机关开会议事,“一把手”通常最后发言,因为“一把手”才“说了算”。这种“说了算”的权力,也是很多人渴望成为“一把手”的真正原因。因此,“二把手”的成就感,当然不如“一把手”。一把手的职责:1、人际关系方面,一把手担负着所领导的各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和交流,还担负着整个单位对外的关系与交流。如制定单位的工作目标,把单位内部的各个组织协调起来,综合运行,形成整体,同时组织单位与周围环境形成连接,建立网络。同时,单位一把手还担负着对下属的鼓励和激励、培训和教育,以及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领导职工形成一个合作互动的整体,实现工作职能。2、信息资源方面,“一把手”在单位中处于信息收集和发布的焦点,事实上是组织的“中枢神经”。首先“一把手”要收集和了解与本单位相关的各种外部信息以及单位内部各组织和成员的相关信息,为作出决策提供依据。其次“一把手”还要将自己收集的信息经过组织加工后并传播给下属,并指导下属在相应的权限内作出决策。3、在决策方面,“一把手”对组织单位内部各方力量履行职能负有全面责任,为确保单位的职能得以全面履行,必须全面掌控单位所有资源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和“一把手”有着切实关系。要保证单位职能履行,“一把手”实际上掌控着单位的资源分配权,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以及给予荣誉表彰的决定权。
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区别是什么?
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区别如下:1、级别“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差别,首先体现在级别上。一般情况下,“一把手”和“二把手”的行政级别都有差距。比如,在厅局级单位,“一把手”的级别是正厅级,而“二把手”只是副厅级。在县处级单位,县长作为“一把手”,行政级别是副处级,而副县长通常只是“副处级”。2、收入通常情况下,“一把手”的收入比“二把手”更高。因为“一把手”的行政级别通常比“二把手”高。行政级别差一级,工资少则相差几百块,多则相差上千块。3、专车待遇全国各地的公务员队伍都普遍实行了公车改革,公务员人人都可以领取公车补贴。但是,作为“一把手”,他们可以选择不领取公车补贴,保持作为领导干部原有的专车待遇。意味着单位会专门保证一辆车给“一把手”上下班使用,还会配专职驾驶员,驾驶员的工资福利和车辆加油保养等的全部费用,全部由财政支付。这种待遇,通常只有“一把手”有资格享受,“二把手”是没有资格的。4、人事权而在任何公务员机关中,人事权都是掌握在“一把手”手中的。一个单位要不要提拔干部、调整干部,这种权力,通常是掌握在“一把手”手上的。相比之下,“二把手”虽然仅仅是“一人之下”,但是,在人事权方面,还得听“一把手”的。5、决策对于“一把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决策权。公务员机关开会议事,“一把手”通常最后发言,因为“一把手”才“说了算”。这种“说了算”的权力,也是很多人渴望成为“一把手”的真正原因。因此,“二把手”的成就感,当然不如“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