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幢寺的地址是什么
海幢寺是广州的景点之一,此景点的地址是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337号。 其他信息 参考游玩时间:2小时 - 3小时。 开放时间:8:00-17:00。
觉海寺的历史
由陈可辛导演,李连杰、刘德华和金城武主演的《投名状》正在热映中。其实,投名状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那就是与名伶杨月楼案、太原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并称为清末四大奇案的清同治年间的张汶祥刺马案,刺客张汶祥还与德清有渊源。史料记载,清朝同治年间,本为捻军的河南侠士张汶祥与安徽团练副使马新贻及武师曹二虎、石锦标四人结拜为兄弟。曹二虎的妻子貌美动人,老大马新贻表面上是个白面书生,实质上是好色之徒。他借机请曹二虎出差,在外地派人暗杀了曹二虎,霸占了曹二虎的妻子。石锦标、张汶祥得知后,怒火万丈,想要为义弟报仇。风声传到马新贻耳中,想要借故捕杀两人。于是张汶祥、石锦标两人连夜逃往他乡。张汶祥辗转逃到了湖州府德清县新市镇,投奔十年前来新市谋生的河南同乡朋友钟琰,而石锦标则潜居海宁县硖石镇,两人等待时机要为曹二虎报仇。后来经钟琰介绍,张汶祥结识了觉海寺武僧潮音大师。潮音大师也是河南人,自幼出家在河南登封县少室山少林寺,学得一身好武艺,尤其擅长飞刀。张汶祥恳请潮音大师收他为徒,大师见他侠义豪爽,破例教他苦练飞刀术,并在当地驾仙桥堍的铁匠铺定铸一对柳叶飞刀赠张汶祥。从此,在潮音大师悉心指教下,张汶祥天天在觉海禅寺七宝池旁苦练飞刀技术。此时,人品低劣的马新贻却官运亨通,已升任两江总督(江苏、浙江二省最高军政长官),居住在南京。石锦标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张汶祥。此后张汶祥两次潜往南京总督衙门,察看行刺线路。半年后张汶祥的飞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地步。同治七年秋,张汶祥怀揣飞刀,告别潮音大师,潜往江苏南京。一日,马新贻坐轿子自校场阅兵回总督衙门,刚下轿,张汶祥便将两柄锋利的淬了毒汁的柳叶飞刀插入马新贻胸口,马新贻次日毙命。后来张汶祥被清廷凌迟处死。这就是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张汶祥刺马案”的大概经过。觉海禅寺仙池旁,旧有一块二尺见方的糙石,据说是张汶祥的磨刀石。1950年上海评话艺术团来新市说唱《张汶祥刺马》时,新市东方书场老板钱再根领着艺人们,到觉海寺观看张汶祥的磨刀石。北平街10号,据户主世代口头相传,是张汶祥潜居新市苦练武艺时居住的地方,该住所后门就是钟楼弄,与觉海禅寺仅一墙之隔,地点十分偏僻幽静(见图,宣宏摄)。电影《投名状》中演绎的刺马案不离政治权谋和情仇,但据一些历史研究者认为:“刺马案与湘军有关,而且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刺马案的疑点有很多:两江总督守护应该是十分森严的,但张汶祥刺杀马新贻,在警卫森严的督署重地一击即中;马新贻被刺杀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湘军将领给张汶祥立碑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刺马案极有可能是一件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谋杀事件。从案件的实施,到舆论的有力配合,以及对审案的精心策划和对结案的精明设计,都说明它出自高人的策划。
海幢寺的传说
海幢寺千百年来历尽劫难和坎坷,却流传下不少的传说和掌故。未有海幢寺,先有鹰爪兰海幢寺坐落于海幢公园的西侧,公园内的百年古树很多,其中有树龄超过300年的菩提古树3株,相传这些树是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天然禅师从光孝寺原株分植出来的。值得一提的是,寺中最古老的名木是明代植下的一株不到丈高的鹰爪兰,有400年的历史记载。这鹰爪兰位于公园南门内西侧,植于一座六角形石围墩子上。据清代文献记载:“海幢寺藏经阁下有树一丛,名鹰爪兰,枝蒂如鹰爪,花六瓣,他处未见,亦异种也。”而到了现代,这株鹰爪兰更是绿叶婆娑,终年花发,清香远溢,闻名遐迩。鹰爪兰原是明末郭家花园所种植,年代比海幢寺还要久远,因而有“未有海幢,先有鹰爪”之说。原来,这株茂盛的鹰爪兰树下,曾发生一个悲惨的故事。明朝末年,富人郭龙岳居住在此一带,其花园实际上是南汉时期千秋寺的旧址。郭龙岳生性暴戾,一天,他怀疑婢女兰香偷走了他的玉扣,连续几天对兰香严刑拷打,使兰香身心俱损。为表清白,兰香拜完菩萨,便纵身跳井自尽。两天后人们发现了兰香的尸体。为维护自己的声誉,郭命家人将这口井封了,不许家人再谈及此事。每天晚上,郭家上下人都梦见兰香:有人说她从井中腾空而起,化作蛟龙飞走了;有人说她每晚都在园中浇花。人们的议论更使郭龙岳极度恐慌起来,索性叫人把水井填平……过了不久,填平的井上长出一株鹰爪兰树,后该树越长越茂盛,很快便出枝散叶开花。郭一看见鹰爪兰就心惊胆战。后来鹰爪兰树越发茁壮成长,郭龙岳的家却一天天地衰落了,最后郭龙岳死于暴病,不得善终。到了清初,有一和尚云游至此,在这后花园旁边建立起一间佛屋,并在口额写上“海幢”两个字。什么意思呢?原来是依佛经上“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成佛”的典敌,而命名之为“海幢寺”。广州历史上四大丛林之冠经历了南汉千秋寺、兰园和海幢寺变迁之后,到了清康熙五年(1666年),僧人池月、今无得到官方资助建成大雄宝殿。该殿宽35米、高7.5米。还在其右角建了地藏阁,并铸幽冥大铁钟。次年又大兴土木建起了藏经阁、天王殿、韦驮殿、伽蓝殿等。而藏经阁比大雄宝殿更加雄伟。阁宽45米,碧瓦朱甍,侵霄烁汉,蔚为壮观。此后这里又相继建成了丛观、西禅、镜空、松雪、悟闲、画禅等堂宇及其他僧舍、亭、宫等23座建筑。并将早期建的佛堂和准提堂改成客堂,环以回廊。当时的海幢寺规模宏大、殿堂林立,为广州四大佛教丛林之冠,名副其实。这有康熙年间所刻《鼎建碑》中记载的海幢八景为证:花田春晓、古寺参云、珠江破月、飞泉卓锡、海日吹霞、江城夜雨、石磴丛兰、竹馆幽钟。后来出版的《羊城古钞》更将海幢寺称之为宏敞庄严的岭南雄刹。18世纪是海幢寺的全盛时期,寺院规模超过现寺的三倍。由于寺院北临珠江,南倚万松岭,加之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因此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寺院被辟为夷人(外国人)的游览区,开了广州专门为外国人开辟游览区之先河。清末海幢寺开始衰落,自民国初年全寺就只剩下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塔殿了。十六罗汉像大多佛教寺庙中的罗汉像有十八尊,只供十六尊罗汉像的极为少见。恰巧,内的罗汉像真的只有十六尊。为什么?这里讲述一段奇闻:一夭,济公和尚路过海幢寺,看见寺内的住持以高僧自居,对任何人都看不起。便有心戏弄他一下。济公化作一个疯僧,衣衫褴楼,挑着两个布袋来到寺前投宿。住持见此模样,十分讨厌,只让其住一晚,次日一早便赶他走。济公疯疯癫癫,将两个烂布袋放在大雄宝殿上,说要到韶关南华寺去,请住持帮他挑行李。众增听了哈哈大笑,骂声和呼喝声震动大堂。住持大怒道:“疯人,不识抬举,你若有本事,叫大殿的罗汉帮你挑行李吧。”济公随即走到堂前大声叫道:“奉本寺住持之命,特请当中两位罗汉现身,替我挑行李到韶关南华寺去。”话音刚落,忽见两位罗汉从堂中跳了下来,拿起两个烂布袋,飘飘然地随济公向北而去了。顿时住持与和尚们吓得心惊胆战,主持俯伏在地叩首不迭。济上即现金身,立定云头,指着住持说:“大和尚你好好修行,放下架子才能成正果。”住持伏在地上不敢抬头。后来他没脸再在寺室里下去,云游他处去了。那两个罗汉随济公飞走后,便不再回海幢寺了。如今,韶关南华寺原有的五百罗汉像变为五百零二尊,而广州海幢寺内原有的十八尊罗汉则只剩下十六尊了。现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三尊大佛各高10多米,是三世佛。天王殿内跟其它佛教寺庙一样,依然供奉着形态威猛、栩栩如生的东、南、西、北方四大天王像。大雄宝殿前的空地东侧是1997年新建成的叫宝严塔石塔,塔的周围有石栏,为平面六角形,莲花基座,八角葫芦顶,檐角悬挂着铁钟。今天的海幢寺虽然已失去昔日古寺院那种万籁俱寂、庄严肃穆、神秘超脱的气氛,但园林景观依然如故。这里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江风阵阵,令人心旷神怡。除上面介绍的鹰爪兰之外,这里现如今存在的三株菩提古树,一株在寺北门内侧,另一株在天王殿西南侧,还有一株在大雄宝殿后面的东南方。相传这三株菩提树是从光孝寺原株菩提树中分植来的。这里寺庙与公园交相辉映,既保存着古色古香的寺庙风格,又呈现出瑰丽多姿的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