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阳山碑材景区门票多少钱
南京明文化村阳山碑材景区是一处比较有名的旅游景区,那么到阳山碑材景区游玩的门票价格要多少钱?不知道的小伙伴们可以看看下文,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景区游玩信息!1、门票价格【门票价格】:40元 2、景点介绍阳山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明太祖朱元璋功德而开凿的神功圣德碑遗址,有“天下第一碑”之称。阳山碑材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达78米,总重31167吨,堪称绝世碑材。阳山碑材附近的明文化村,就是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脉设计建造的,力求再现历史场景。明文化村内布满了店铺,有赌坊、当铺、镖局、茶楼等等,每天还会有精彩的演出活动。 景点分布:南京明文化村景区位于南京汤山古泉村,由明文化村、阳山怪石林和阳山碑林文物区三部分组成,是一片兼具雄伟奇石、历史悬念等特色,供游人缅怀历史、休闲娱乐的风景名胜景区。明文化村景区以被世人遗弃长达987年之久的阳山孝陵碑材为基础,打造碑材相关的明代历史场景,如成记铁铺、张石匠屋、东厂督院、吉祥赌坊、金陵镖局、女儿行、西施豆腐坊、当铺、酒坊、御药坊、茶楼、杂耍坊、戏台,并举行相应的明代古装戏特色表演,再现了明初10万军工打造碑材的民俗风情和历史风貌。3、交通指南【地址】:江宁区汤山街道阳山碑材风景区 公共交通:地铁2号线马群站转205路、D19路孟北站转845路阳山碑材站下;自驾:南京市区:中山门—沪宁高速—汤山出口—宁杭公路—南京古猿人洞—阳山碑材(明文化村)景区;中山门—宁杭公路—马群—麒麟—阳山碑材(明文化村)景区。上海方向:上海—沪宁高速—汤山出口—宁杭高速—南京古猿人洞—阳山碑材(明文化村)景区—阳山碑材(明文化村)景区。杭州方向:杭州—宁杭高速—开城路出口—宁杭公路—明文化村(阳山碑材)景区。阳山碑材景区开放时间:http://www.k1u.com/trip/117707.html阳山碑材景区介绍:http://www.k1u.com/tour/117703.html阳山碑材景区具体地址:http://www.k1u.com/trip/117607.html
南京阳山碑材景区怎么去交通指南及地址
南京阳山碑材景区是一处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那么阳山碑材景区的具体地址在哪里呢?该怎么走?大家可以选择在自驾游前往,或者是乘坐公交车到达阳山碑材景区,详见下文。1、具体地址地址:江宁区汤山街道阳山碑材风景区2、交通指南公共交通:地铁2号线马群站转205路、D19路孟北站转845路阳山碑材站下;自驾:中山门—沪宁高速—汤山出口—宁杭公路—南京古猿人洞—阳山碑材(明文化村)景区;中山门—宁杭公路—马群—麒麟—阳山碑材(明文化村)景区。 3、景区简介南京明文化村(阳山碑材)包括阳山碑材、碑材打造再现区和阳山怪石区三大部分。景区内遗留着明成祖朱棣为其父太祖朱元璋营建孝陵所开的神功圣德碑,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碑材。如果阳山碑材真的能够在明孝陵前竖立起来,高度将达75米,相当于26层楼房高,可与南京金陵饭店地面建筑一比高低。它的重量也相当的吓人,有2.6万余吨。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而凿的。碑材分碑座、碑身和碑额三块,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9千吨左右;碑额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左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8米,重三万余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但这一绝世碑材最终未被使用,依然留存在原地。在阳山碑材附近新建的明文化村,就是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脉设计建造的,力求再现历史场景。 4、景点介绍热门景点:天下第一碑、阳山问碑、古采石场、茶楼、大型民俗表演、金陵镖局、小瀑布、日月坊、一线天、碑座、碑首、碑身。第一站:天下第一碑阳山碑材讲述的1405年,明成主朱棣起兵夺得他侄儿的帝位,为笼络人心,决定竖一巨型石碑歌颂朱元璋的丰功伟绩,以此稳定政局。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一千多工匠,耗时300多天在阳山开凿碑材三块。由碑首、碑身和碑座三个部门组成,从阳山一侧的监工道望去,碑材如同用巨斧依山切下一般,根据碑身开凿的结果,碑首高6米、宽11.74米、厚4.6?米、重量862吨,碑身高25米、宽9.84米、厚4米?、重量2617吨,碑座高8.59、宽11.64长23.3、重量6198吨,三块碑材总高度约40米,重达9677吨。第二站:阳山问碑问碑者,当时死了多少工匠?也许附近的坟头村可以提供答案。为何此石材又弃之不用?清袁枚诗“周颠仙人大笑来,天威到此几穷哉”,透露一二,或许京城北迁,无暇顾及?或因碑体巨大无法运输?“材大由来世牧收,此碑千载空悠悠”。留给我们后人无限遐想。谦益赠玉:阳山问碑碑无语,多少性灵坟头居,以孝治国何堂皇,谁知历史残暴书。第三站:古采石场 第四站:茶楼第五站:大型民俗表演第六站:金陵镖局镖局是受人钱财,凭藉武功,专门为人保护财物或保障人身安全的机构。又称镖行。镖局不但赖于江湖上有强盗才能生存,而且同江湖上关系密切。官府注意的江湖游侠,进城后若住在镖局,官府是不能缉拿的。一来因为镖局势力大,二来镖局往往都有靠山,如北京会友镖局的后台便是李鸿章。社会发展后,随着火车、汽车、轮船的开通,镖局逐渐难以为继,北京八大镖局先后关闭。有三百余年历史的会友镖局,是在1921年关闭的。镖局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在一般的武侠小说中,往往将镖局划为江湖武林一脉,其实镖局既同绿林有来往,又同官府有关系,其得益决定了它的性质。在官和民之中,镖局往往表现出矛盾的两难状态。第七站:小瀑布第八站:日月坊第九站:一线天第十站:碑座第十一站:碑首第十二站:碑身南京阳山碑材风景区门票价格:http://www.k1u.com/trip/117704.html阳山碑材景区开放时间:http://www.k1u.com/trip/117707.html阳山碑材景区介绍:http://www.k1u.com/tour/117703.html
历史上没有完成的“阳山碑材”工程的发起者是朱棣吗?
600年前,在南京的明皇宫里相继有三位明代皇帝号令天下,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还有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珊退的第四个儿子明成祖朱棣,阳山碑材的发起者会不会就在他们中间呢?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杉次唬改年号为建文。建文帝性格忧柔,在坐上龙椅的第一年就被迫卷入战争,四年后,建文帝被他的叔叔朱棣夺去了皇位。在建文帝的统治期内,他始终忧心于保护皇位,显然没有余暇去为祖父立一座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的巨碑,那么阳山碑材的发起者会是朱棣吗? 因为国家史册没有关于阳山碑材的记载,研究者只得舍弃官修史书,另辟蹊径进行相关考证。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研究人员竟然找到了一篇关于阳山的明代游记《游阳山记》,作者是深得朱棣信任的翰林学士胡广。在游记里,胡广明确地记载永乐三年秋,因建碑孝陵,斫石于都城东北之阳山,得良材焉。其长十四丈有奇,阔不及长三分之一,厚丈二尺。在游记里,胡广除开采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以外,还记述了当时修建的盛况,比如民工住的草棚、采石工地上的号子声。 阳山碑材果然是朱棣为朱元璋所选的神功圣德碑碑材,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篡位的皇帝朱棣为什么要替不同意自己即位的先父立碑呢?而且规模又如此宏大?有人猜测,依靠武力坐上皇位的朱棣是为了遮掩天下人耳目才决定为父亲立功德碑,因为巨大无比的功德碑将会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自我标榜。但是,假如这种解释能够成立,却会带来一个更大的疑问,如此重要的工程,朱棣为什么最终还是放弃了呢?北京故宫内有一块体积颇大的中道阶石,这块石头长10米,宽3米,厚约2米。史书记载,这块石头在明朝嘉靖年间采于北京郊区房山大石窝,动用了民夫2万人,足足28天,耗费白银11万余两。 如果根据这些数据仅仅以简单的计算方式来推测,阳山碑材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就已经能得出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然而,对于阳山碑材这样超大的工程来说,其本身面临的问题和难度远远不是北京故宫那块中道阶石能比拟的。或许,作为一国之君的朱棣并没有考虑过预算的问题,难道是工程本身遇到了不能克服的困难吗?经过测算,阳山上的三块碑材的体积总量达到11543立方米,合重量31147吨。面对如此巨大的石材,如何运送,简直令人无法想象。在北方苦寒之地,人们沿路凿井,泼水成冰,然后利用坚冰的平滑表面拖运重物,然而,位于中国东部的南京并没有结冰期。而且,即使在北方运送这么重的石头,冰本身的承载力也不够,看来,工匠们并没有寄希望于南京的冰。 在三块碑材的下面,分别都有一些刻意打凿的孔洞,这些孔洞没有特定的形状似乎是要留做某种用途。研究人员推测,这些孔洞应该是古人特意留出的空隙,准备将圆木塞入其中,然后用滚木的方式将碑材运出山去。然而,事情还远不止这么简单,如今明孝陵内的神功圣德碑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严丝合缝地重合为一个整体。那三块体积比孝陵碑大了几十倍的阳山碑材一旦运到孝陵,就要按照这种模式相互重叠起来,这就意味着,需要面对的还有起吊碑材我的严峻任务。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600吨桅杆吊设备已经是陆地上起重工具中顶级的设备了,要把上万吨的碑材起吊、重叠起来是难以想象的,现代起重技术尚且无计可施。那么在600年前的明代,以当时的工程技术水平是否能做到呢?答案似乎只有一个,根本不可能。一个更加令人迷惑的问题随即产生了,作为阳山碑材工程的发起者朱棣,以他的智慧和人生的经历,他应该知道阳山碑材的这三块材料是运不出来的。 有人认为,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他在思考的是另外一个战略,因为当时的很多朝廷官员都是前朝的文臣。他有意在工匠们艰辛凿采碑石的时候,组织官员去观看,因为文臣是皇帝宣传功德的最好工具,可见,朱棣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朱棣需要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形式。也许从一开始,他就根本没有打算完成这个工程,明知道没有结果,却又劳师动众的阳山碑材工程,由天子一声令下开始,却又葛然而止,其中原由是不是因为朱棣的政治用心呢?在人们现有的考证材料上还是不得而知,这个谜仍然有待后人去发掘与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