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艺术家有谁?
梅兰芳:梅兰芳(1894.10.22-1961.8.8),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脚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梅兰芳先生作品很多,经典作品数不胜数,喜欢的可以百度一下。)相关:京剧形成初期,以梅巧玲为代表的一代老前辈艺术家开启了京剧男旦艺术的篇章。梅巧玲开创的梅派艺术,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到第二代梅派传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钵,良好地继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对梅派艺术的传承功不可没。梅派的创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梅兰芳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梅兰芳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中国国家京剧院的成就荣誉
剧院创作、改编演出了《三打祝家庄》《白蛇传》《将相和》《黑旋风李逵》《猎虎记》《野猪林》《桃花扇》《杨门女将》《柳荫记》《谢瑶环》《满江红》《九江口》《春草闯堂》《红灯照》《大明魂》《甘棠夫人》《响马传》《桃花村》《三座山》《周仁献嫂》《李逵探母》《佘赛花》《穆桂英挂帅》《三盗令》《孙安动本》《初出茅庐》《强项令》《李清照》《锦车使节》《调寇审潘》《武则天轶事》《玉树后庭花》《宝莲灯》《火醒神州》《宝马圆情》等百余出历史故事剧;改编上演了《红灯记》《白毛女》《蝶恋花》《恩仇恋》《香港行》《北国红菇娘》等几十出现代戏,还整理改编上演了《三岔口》《群英会》《秦香莲》《汉宫惊魂》等二百余出优秀传统戏和优秀传统地方戏。这些剧目各具特色,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在国内外都具有广泛影响,还有许多优秀剧目及其表演艺术家在国际、国内的重要演出活动和比赛中获奖。40多年来,剧院有17个优秀传统戏、32人次在国际艺术竞赛中获得表演金、银奖。在国内获文化部和中国剧协颁发优秀奖的剧目共有26个;“文华新剧目奖”2个;有113人次获优秀编剧奖;9人次获优秀导演奖;2人分获“文华音乐创作奖”和音乐设计奖;3人分获舞台美术奖、服装设计奖和“文华舞美设计奖”;62人次获优秀表演奖、“梅兰芳金奖”和“梅花奖”等。共43个剧目、129人次获国际、国内各种奖励。中国国家京剧院还负担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任务,曾先后赴前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印度、德国、法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英国、芬兰、瑞典、希腊、挪威、丹麦、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埃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足迹遍及五大洲,满足了国内外广大观众的欣赏要求。增加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友谊,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担任音乐交响乐《杨门女将》演出的是中国京剧院三团。中国京剧院三团(原青年团)成立于1994年。多年来,中国京剧院三团以继承和发扬京剧艺术为已任,恢复上演传统剧目和现代戏达百余出,形成了阵容严整、舞台清新、行当齐全、流派纷呈的舞台风格。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有哪些?
梅兰芳:梅兰芳(1894.10.22-1961.8.8),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脚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梅兰芳先生作品很多,经典作品数不胜数,喜欢的可以百度一下。)相关:京剧形成初期,以梅巧玲为代表的一代老前辈艺术家开启了京剧男旦艺术的篇章。梅巧玲开创的梅派艺术,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到第二代梅派传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钵,良好地继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对梅派艺术的传承功不可没。梅派的创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梅兰芳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梅兰芳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