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旭网
当前位置: 尊旭网 > 知识 >

金刚经名句

时间:2023-07-11 05:35:30 编辑:阿旭
精选金刚经十大名句66句集锦

金刚经十大名句

1、译:文字本身没有自性,没有文字这种实在的东西,不执著于文字就是解脱。解脱的境界,才是一切法的本来面目。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金刚经十大名句)。

3、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佛教有哪些经典句子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当下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4、如果把身空掉,亦即色身突破,灵知灵觉的心就现起。以诸根具有六结使(毛病、结缚)言,动、静、根、觉、空、灭等「空身」即是破「动、静」二尘及「根」之结使。空身后,随之而起的是心的灵知灵觉,进入「觉」的结使中。以身空后起心的觉知,其灵通力仍显现在此阶段。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6、简评:法无定法,哪里有什么法可说的?一切法不过都是因缘聚会而已,法是因缘而生,说法也是因缘而生,说法的人也是因缘而生,佛法本身就是空的、假的,如果以假当真,就和谤佛一样了。

7、一一一坦然面对现实人生;敢于挑战人性弱点;放下执念,驱逐心魔!

8、“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9、世间万物皆由心而起,由心而灭。心就如镜花水月,虚实难辨。

10、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11、因寂寞情绪反弹时;反复背念雨果的哲言名句《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同时以自己的心灵与大海天空对比,以宽广胸怀渡人渡己,得饶人处且饶人。

12、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13、2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14、国学网站:www.minglunshuyuan

15、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16、其实到了我这个年龄没必要跟我掏心掏肺了,直接掏钱就行。

17、当一个人就要大祸临头的时候,往往是让他最志得意满,忘乎所以的时候。

18、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

19、「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

20、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1、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2、要把把自己当成光线和空气,虽然渺小但无处不在。

2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24、不要去迎合任何人,迎合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下沉的行为。

25、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一切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也就是空的,并不是那个真如本性,如果一个人悟到了一切相,非一切相,也就可以见到,事物本来的样子了。

26、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27、人世间的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一个人,要想跳出相的束缚,就只有远离诸相。远离诸相的办法,不是远离红尘,不是与世隔绝,而是让心,从各种事物中,跳出来。

28、如来说众生的种种发心,其实都是妄心,不是真心,不是发自本性的心。“是名为心”,如是之妄心,并没有实物,只能假名为心,但并不是真心。

29、※众生及诸法,非以入无余涅槃时乃空,从本以来常空。佛经中的经典句子您好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3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31、南怀瑾: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32、性本真实,但所现之相往往是假相。我们所处的世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做人切不可一心向外驰求,执着于外相。当返本归元,用心观照,正如《心经》所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方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33、要成为将军,谋略、信义、仁义、勇猛、威严缺一不可。

34、在世间的如来,只不过是如来的方便示现,并非真的如来。所以才说他“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既然没有来到,哪里有什么去哪里呢?

35、有一位信徒向無德禪師請教:「同樣一顆心,為什麼說心量有大小的分別呢?」

36、“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37、空身方面解释较简单,只从理念上去抛弃色身认为不干净、假合、虚幻不实在,但要藉此幻身来修空身。

3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39、三心之所以不可得,因为都是妄心。我们的心念,刹那不停,如江河之流水,前浪扑后浪,相推而前,迁流不息。过去的心已经过去,未来的心尚未到来,现在的心又刹那间成为过去,所以三心皆不可得。生灭之心皆是妄心,只有真心才是不生不灭。

40、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41、《金刚经》里有句非常著名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说,世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都不是真实的存在,都是假相,都是虚妄不实的,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因为一切都是假相,都是空的,所以我们不要执着,要借假修真。

42、1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金刚经》

43、“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就是说这世上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没有一个是长久永恒不变的,既短暂又无常,就像梦幻泡影般虚幻不实,如早晨的露水和划破天际的闪电那般短暂,人生也是如此呀,空幻无常。“应作如是观”,就是我们应该这样看。我们要看破这一点,证得空性,没有执念,才不会有太多的痛苦和遗憾。既然每个人都是世间的一个过客,就要好好经过,努力修行。

44、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45、尤其是财布施,很多是为了面子,看别人去寺庙都布施,自己不放点钱不好意思,别人布施的多,自己布施得少,觉得没面子,都是分别心在作怪。其实佛教讲的是随缘布施,钱不在多少,关键在发心,心越清净,心里越无所住,功德就越大。

46、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47、10世事如棋局局迷。古希腊十大名言思想的防线是最廉价的国防。—亚里士多德

48、夫有其志,必成其器。《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

49、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增一阿含经》

50、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51、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52、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53、2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54、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帕斯卡

55、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56、学佛要清楚,我们学习的佛法,并非佛法,但也是佛法,我们要把佛法,当成佛法来学,但不能执着佛法,因为最终,佛法也是空的,也要舍弃的。

57、偶然一个人去歌厅鬼叫呐喊,唱抒情歌曲发泄减压。

58、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59、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时候曾经说过: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却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告诉世人,虽然众生人人皆具有佛性,但是众生缺乏智慧,贪着妄想,无法见到事物真实的样子。若执着于相,就无法见到自己的佛性,也就难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0、3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61、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62、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63、这是一个奴隶的时代,我们一不小心就成了金钱的奴隶,有几个人可以做金钱的主人?

64、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65、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