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第一步切分非常重要,第一步切分不当,后面便容易全都切错.②必须逐层切分,直至分析出每个实词,语素不需要切分.③为避免切分过程中的遗漏,一般采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块切分的分析步骤.层次分析法中常用的图解表示法是切分法、组合法和树形图.
2、主要有(一)句子成分分析法(二)层次分析法(三)其他句子分析方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又称“中心词分析法”,是传统语法学使用的句子分析方法.①句子分析就是分析一个句子(单句)的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②词与句子成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短语中只有联合短语和主谓短语可以直接充当句子成分.③主语和谓语是主要成分,宾语和补语是次要成分,定语和状语是附加成分.把主谓短语看作句子,认为句子总是由主谓短语充当.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成分时,就叫做“小句”或“句子形式”;将非主谓句称作“无主句”
3、由于通常的IC分析法是对句子结构的各个部分不断地一分为二,所以又叫做二分法。
4、从理论上讲,结构体也可以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也可以分析出直接成分--语素,如lovely可以分析出﹛love﹜和﹛ly﹜,talked可以分析出和﹛talk﹜和﹛ed﹜。
5、★层次分析法是分析语言结构所必不可少的。层次分析理论的建立是语言研究中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层次分析法适用面广,语法分析、语音分析、篇章分析都得用到它,这无须一一举例说明。1)层次分析能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像歧义句“发现敌人的哨兵回营房了”和“我们不需要进口设备”,虽然用传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或者称“中心词分析法”)也可以分化,但是像“那照片放大了一点儿”这样的歧义句,句子成分分析法可能就无能为力了。但是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分化这个歧义句。2)层次分析更大的作用在于能有助于发现新的语法现象,揭示新的语法规律。比如说,以往的汉语语法书上都说现代汉语里的动词一般都能作谓语,只要意义上能搭配。其实这是不用层次概念来分析句子结构所得出的结论。自从自觉运用层次分析法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汉语里的动词单独作谓语是要受到很大限制的。有大约50%的动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像“姓”、“逗”、“企图”、“责怪”等就都不能单独作谓语;而像“看”、“等”、“吃”、“参观”等动词虽然能作谓语,也要受到语用上的限制,像“看”只在祈使句和答话里或含明显对比意义的句子里才能单独作谓语。显然这一重要语法现象,如果不使用层次分析法是不会发现的。运用层次分析法,我们常常要思考应该在哪儿切分,为什么要在那儿切分这样一些问题,这就有助于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去揭示前人所未曾发现或注意的问题与规律。如由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造成的偏正结构有极强的规律性,这一点及其具体规则就是因为要解决“父亲的父亲的父亲”这一结构的切分问题才发现的。★但任何理论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当然不能简单地把局限性理解为缺点。所谓局限性,是说任何理论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了它所能解决的问题的范围,就无能为力了。层次分析法的局限主要表现在,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的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隐性的语法关系,即语义结构关系。这是因为层次分析只包含切分和定性两方面内容。因此,由于语义结构关系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式就不能用层次分析法来加以分化。例如“鸡不吃了”这一歧义句,一种意思是“鸡不吃(东西)了”,另一种意思是“鸡(我们)不吃了,(再吃点别的菜)”,就没法通过层次分析来加以分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去寻求新的分析方法,比如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等。★参考文献:[1]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最后一层的成分即语素,叫做最终成分。由此我们可以说只是成分而不是结构体的是语素,只是结构体而不是成分的是句子。
7、评价层次分析法,也就是谈它的作用和局限。
8、由于句子的直接成分和句子的层次性一致,所以也叫层次分析法。
9、现代汉语中分析成分时,用不同的线和符号来表示句子的各个成分的方法叫加线法。例如:现代汉语中,主语用双横线表示(“二”),谓语用单横表示(“一”),宾语用波浪线表示(“~~”),定语用小括号表示,(()),状语是中括号表示(【】),补语用单书名号表示(<>),在分析句子成分时,用这样的符合表示,就不用写文字了,灵活简便,易懂,可以直接在原句上画就可以了。
10、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11、句法成分是各种语言单位在句子里面的功能状况分析。要正确理解汉语句子成分的口诀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要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份主要有主谓宾定状补六种: 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 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定语:用于描述名词,代词,短语或从句的性质,特征范围等情况的词叫做定语,定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状语:说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方式,条件或伴随情况,程度等情况的词叫状语.状语可以由副词,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是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性中心语的,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次”、“何处”、“何时”、“什么结果”等问题.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补语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各种关系的词组也常作补语.
12、.④偏正短语要先找出其中的中心语,述宾短语或述补短语要先找出其中的谓语中心词.在分析过程中:首先将句子分为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找出全句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再看谓语由哪种动词充当,以及后面跟着的宾语和补语;在主语部分找出附加在主语前面的定语,在谓语部分找出附加在谓语前的状语.例如分析“未来几十年里,地球能源将面临严重的短缺问题”
13、但是实际上为了方便,我们通常切到词为止。
14、有利于归纳句型;
15、中心词分析法又叫句子成分分析法,是指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即用符号标出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这种做法又叫找句子的主干)和次要成分。
16、句子有七个成分,分别为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同位语。主语是一个句子的发生动作的主体,谓语是一般是动词充当,宾语是表示动作发生的对象。
17、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最高层是指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最低层是指决策时的备选方案。中间层是指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因素层。
18、(1)从上到下顺序地存在支配关系,用直线段(作用线)表示上一层次因素与下一层次因素之间的关系,同一层次及不相邻元素之间不存在支配关系。(2)整个结构不受层次限制。
19、有利于修改病句。
20、中心词分析法的要点:
21、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22、划线法,是分析句子成分的一种办法.主语下面用下划线------,谓语下面用双下划线====,宾语下面用波浪线~~~~,定语用圆括号(),状语用方括号[],补语用尖括号.
23、IC分析法是直接位于结构体层面之下的成分,这个结构体可能是个句子,如PoorJohnranaway,也可能是个词组,如poorJohn。
24、所以IC分析法可以定义为这样的分析法:先把句子分析为直接成分--词组(或短语),再把这些直接成分依次切分,得到各自的直接成分,层层切分,直到最终成分为止。
25、IC分析法最先是由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提出的。
26、IC分析法是指从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特别是隐形形式入手,对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
27、在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时,如果只是定性的结果,则常常不容易被别人接受,因而Saaty等人提出一致矩阵法,即不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比较,对此时采用相对尺度,以尽可能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以提高准确度。如对某一准则,对其下的各方案进行两两对比,并按其重要性程度评定等级。
28、句子成分分析法
29、第一步是切分结构层次,第二步是确定结构关系.例如:他去年去了一趟美国.|__||________|主谓关系|___||________|状中关系|________||__|述宾关系|_||___|述补关系更多例子切分过程中应注意:
30、(3)最高层只有一个因素,每个因素所支配元素一般不超过9个,元素过多可进一步分层。
31、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32、(4)对某些具有子层次结构可引入虚元素,使之成为典型递阶层次结构。
33、.第一步:找出主要成分未来几十年里,我们生活的地球能源将面临严重的短缺问题.
34、句子成分分析法又称“中心词分析法”,是传统语法学使用的句子分析方法.它认为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在成分分析法看来:词与句子成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短语中只有联合短语和主谓短语可以直接充当句子成分.主语和谓语是主要成分,宾语和补语是次要成分,定语和状语是附加成分.主谓短语应看作句子,句子总是由主谓短语充当.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成分时,就叫做“小句”或“句子形式”;非主谓句是“无主句”.偏正短语要先找出其中的中心语,述宾短语或述补短语要先找出其中的谓语中心词.在分析过程中:首先将句子分为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找出全句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再看谓语由哪种动词充当,以及后面跟着的宾语和补语;在主语部分找出附加在主语前面的定语,在谓语部分找出附加在谓语前的状语.层次分析法,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单位(包括短语和句子)的直接成分进行结构层次分析的方法.由于切分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二分,所以层次分析法又称作“二分法”.在层次分析法看来:语法从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的符号序列.线性排列是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出或写出的形式.但是语法结构却是有层次性的,层次是指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表层的线性关系背后暗含着隐性的层次关系.小的语法单位是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大的语法单位是由小的语法单位组合而成的,本身又可以成为更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语法结构的每个层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两个语法单位,这两个小的语法单位就是直接成分.每一个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的直接成分.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将一个句法单位(联合短语等由多个直接成分组成的短语除外)切分成两个直接成分,直到不能再切分为止的句子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35、建立层次结构模型